明憲宗朱見深18歲繼位,41歲駕崩,一生之中有近20個妃子,生了14個兒子,6個女兒,這還不包括被萬貴妃下藥墮掉的無數其他妃子的腹中胎兒。
要說萬貴妃萬貞兒,她受到明憲宗獨寵,那絕對不假,她可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皇貴妃。
由于萬貴妃太受寵愛,導致內閣大臣們竟然管上明憲宗的床帷之事了,他們要求明憲宗不要只寵愛萬貴妃一個人,要雨露均沾,也臨幸臨幸其他的妃子,目的是讓明憲宗趕緊生幾個兒子。
明朝的大臣公然干涉皇帝宮闈里的事,不是因為他們八卦,也不是因為他們權力太大,而是因為明憲宗二十多了還沒兒子,國本未固。
明憲宗早年之所以無子,皆因萬貴妃擋著,不讓明憲宗臨幸其他妃子。萬貴妃年紀大了,生育不了了,她先前生的一個卻不幸夭折,萬貴妃便不允許明憲宗臨幸其他妃子,有妃子懷了孕,也會被萬貴妃派人下毒藥將胎兒墮掉。
萬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先明憲宗而亡,她在明憲宗后宮作孽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無數妃子腹中胎兒死在她的手上。
萬貴妃最終暴病而亡,野史記載,萬貴妃是在毆打宮女的時候,這個胖婦人不小心摔倒在地,一口氣沒倒過來死掉的。
那么,明憲宗為什么偏偏寵愛一個比她大17歲的宮女出身的萬貴妃呢?
這話說來就長了,必須得從他爹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說起,才能搞明白明憲宗寵愛萬貴妃的緣由,這里面的故事曲折復雜,很是精彩。
公元1435,只當了十年皇帝,年僅36歲的明宣宗朱瞻基駕崩,繼位的是朱瞻基的長子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繼位時只有9歲,還是個小孩子,處理不了國家大事。
正所謂主少國疑,于是大臣們都要求由朱祁鎮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太皇太后雖然拒絕了,但實際上此時明朝的大權還是掌握在張氏手里,張氏是個比較有才干的女人,她命令明朝著名的“三楊”輔政。
在太皇太后和三楊主政的這段時間,明朝對內是休養生息,與民便利,對外很少連年興起大兵,只派兵鎮壓過西南地區土司的叛亂,另外還有三次規模不小的北伐,明朝一時之間形勢一片大好,國力也蒸蒸日上。
問題是,太皇太后和三楊年紀都不小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一個個先后去世。
正統五年(1440年),楊榮去世(謚號文敏);正統八年(1443年),太皇太后張氏駕崩(謚號誠孝昭皇后);正統九年(1444年),楊士奇去世(謚號文貞);正統十一年(1446年),楊溥去世(謚號文定)。
朱祁鎮慢慢長大,掌握大權,管著他的太皇太后和三楊又都不在了,他便開始無法無天起來。
由于朱祁鎮長在深宮之中,最信任的就是太監,有個叫王振的太監,最得到他的信賴,甚至朱祁鎮稱王振一個太監為先生,滑天下之大稽。
朱祁鎮年紀輕輕,又沒見過什么世面,非常好糊弄,王振把他哄得團團轉,讓他上東他絕不向西,王振借著朱祁鎮的寵信,也越來越飛揚跋扈,他把持朝政,一手遮天。
這時候,北方蒙古有個部落,叫瓦剌,勢力逐漸強大,瓦剌的實權派,是一個叫也先的人,做著瓦剌的太師,相當于宰相,野心勃勃,經常跟明朝發生沖突。
1449年7月,這一年是正統十四年,也先找了個借口,說明朝克扣他的馬錢,還懷恨明朝不準他娶明朝的公主,也先便兵分三路大舉進攻明朝,一時之間,明朝朝野震動。
瓦剌大舉進攻邊關的消息傳到京城,王振就勸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最聽王振的了,王振說什么他就干什么。
結果從宣布御駕親征,到大軍開拔,朱祁鎮只給了文武百官三天的準備時間,明朝的文武百官趕緊聚集大軍,準備糧草,三天以后就在京郊匆匆開了一個誓師大會,然后明英宗帶著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了長城,去抵抗瓦剌了。
明英宗御駕親征,還帶走了文武百官里的一大半,近百名官員,那朝廷里的事兒總不能沒有人管吧。
明朝有個傳統,皇帝外出,就要留下太子監國,就是代替皇帝處理國家大事,相當于代理皇帝。
像明太祖朱元璋出征的時候,就留下太子朱標監國,明成祖朱棣北伐北元的時候,也留下太子朱高熾監國。
問題是,明英宗的太子朱見深,也就是后來的明憲宗,此時只有3歲,還是個嬰兒,連自己吃飯都不會,哪有能力監國。
于是明英宗出征之前,命令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輔佐太子,統領文武百官處理國家大事。
藩王監國,在明朝也是有先例的,比如明英宗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他帶領大軍北伐的時候,就曾經命令自己的兄弟鄭王和襄王共同監國。
明英宗御駕親征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的,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當時明英宗帶領大軍出了關,到了大同,被當地的總兵官和文武百官勸回,在班師回朝的路上,王振要求明英宗從他的家鄉經過,好讓自己大大地風光風光,結果王振又怕大軍踩壞了他的田莊的莊稼苗,沒多大會卻要求大軍改道。
這么一折騰,就讓瓦剌太師也先抓住了機會,也先派騎兵緊跟其后,監視著明軍的一舉一動。
明朝大軍到了土木堡,為了等待王振的上千輛私人物資車輛,又停滯不前,讓也先有機會布置大軍對明朝進行包圍。
當時明朝五十萬大軍,被瓦剌騎兵突然殺了個人仰馬翻,近乎全部被殲。這一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南行未三四里,敵復四面攻圍,兵士爭先奔逸,勢不能止。鐵騎蹂陣而入,奮長刀以砍大軍,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殺。眾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賁矢被體如猬。上與親兵乘馬突圍不得出,被擁以去。
明朝五十萬大軍被殺得片甲不留,王振死在亂軍之中,明英宗坐在地上被俘虜,只有少部分明軍和幾個大臣逃了出去。
明英宗手下有個錦衣衛校尉,叫袁彬,是個忠臣,偷偷送了一封信給邊關的將領,說明了明英宗沒死的情況,和也先向明朝索要金帛財物的要求。
當天夜里,明英宗被俘虜的消息,就被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明朝皇宮里。
此時的皇太后是明英宗的生母孫太后,也就是《大明風華》里湯唯演的那個孫若微的原型,她和明英宗的皇后錢氏,趕緊湊錢湊金帛,要把明英宗贖回來。
然而直到17日的早晨,文武大臣才聚集在皇宮里商量對策,這時候郕王朱祁鈺是監國,他們都去找朱祁鈺,結果王振的黨羽不讓見,明朝的大臣當場把王振的黨羽打死在大殿里,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幫文官,把個太監,當著監國王爺的面打死了。
郕王朱祁鈺嚇得不輕,想躲起來,這時候于謙走到朱祁鈺面前,說文武百官要求朱祁鈺負起責任,繼位當皇帝,防止也先以明英宗要挾明朝。
可是,按照慣例,現在的太子是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要當皇帝也得先是朱見深啊。
可是孫太后和文武百官不這么想,朱見深只有3歲,他當皇帝固然不是不可以,但此時大明朝遇到了危機,面對瓦剌幾十萬大軍的圍攻,還有明英宗在瓦剌當著俘虜,怎么可以讓一個孩子當皇帝。
于是孫太后和于謙等文武百官決定,讓郕王朱祁鈺當皇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以應對當前大明朝的危機。
后來,瓦剌太師也先一看明朝不就范,便帶著明英宗到明朝邊關扣關,以明英宗為要挾,想攻打明朝,這時候邊關的將領都得到了新皇帝明代宗朱祁鈺和兵部尚書于謙的旨意,不給開關。
也先一看明英宗也不頂事兒了,便帶領大軍直接殺奔北京城下,結果在于謙的帶領下,被打退了。
也先俘虜了明英宗,原先覺得他是個比較好的籌碼,可以用他來要挾明朝,可是明朝有了新皇帝,再留著明英宗也沒有用了,便把明英宗放回了明朝。之后明英宗便被弟弟明代宗給軟禁在南宮。
明代宗朱祁鈺當了皇帝,重用于謙等有功之臣,明朝又回到了正軌,可是朱祁鈺心里總是有點膈應,因為他的大侄子朱見深。
朱祁鈺當上皇帝以后,把哥哥朱祁鎮軟禁起來,自己的皇位可謂穩穩當當,問題是太子還是他的大侄子朱見深。每個人都有私心,朱祁鈺也有,自己死了,將來皇位又歸了哥哥家里,他會不會覺得對自己的兒子不公平呢?
于是朱祁鈺醞釀了兩三年,在他當皇帝的第三年景泰三年,將太子朱見深廢掉了,封朱見深為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是沒想到,朱見濟當了一年太子,第二年就病死了。
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卻不是嫡子,他的母親是周貴妃,明英宗的皇后錢皇后沒有生育皇子,所以朱見深早早的就被立為了太子。錢皇后特別的賢惠,也沒有爭這件事兒,如果換個別的皇后,會覺得自己將來還會再生,肯定會反對把庶子立為太子的。
朱見深當了沒多久太子,就發生了土木之變,他爹明英宗被瓦剌俘虜,之后雖然被送回,也被軟禁在了南宮。
朱見深那時候只有六歲,什么都不懂,以至于他的太子之位,被叔叔說廢掉就廢掉了。
如果朱見深年紀大點,倒是還可以爭一爭,畢竟文武百官都向著他,就連他的嬸子,朱祁鈺的皇后,都向著他,因為反對廢了朱見深太子之位,朱祁鈺不惜把自己的也皇后給廢了。
父親被軟禁起來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又被廢了,朱見深即便年齡再小,也有痛苦,也會害怕,因為按照歷史上的一些情況,他的性命也有可能危在旦夕。
但是孫太后,畢竟疼愛自己這個孫子,便將自己這個孫子養了起來,而且還專門派自己身邊的宮女侍候朱見深,這個宮女就是萬貴妃萬貞兒。
萬貞兒是山東諸城人,父親名叫萬貴,她四歲時被送入皇宮,養在深宮里,后來做了孫太后的侍女,其實當時孫太后還是孫皇后,明宣宗朱瞻基還活著。
要說萬貞兒為什么小小年紀就被送入皇宮,可能是她家跟孫太后有關系,孫太后也是山東人。
等到她長大以后,就被送到朱見深身邊,侍候朱見深。
我們前面講過,朱見深被廢了太子,由孫太后派人撫養,這時候他還是6歲的孩子,他雖然那時候不懂事,但是他會長大,會宮女太監說話,會慢慢的理解,也會感受到周圍人的態度。
直到他十一歲時,他的父親明英宗在幾個人的幫助下,發動南宮之變,重新當上皇帝,他也重新被立為太子。
你想想,一個十歲左右的兒童,從小戰戰兢兢地活著,卷入深宮里的權力斗爭,整日都擔心著自己的生命安全,該承受著多大的精神壓力啊?所以在這一段時間里,朱見深嚇得連話都說不好,還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而年長他十七歲的萬貞兒,就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陪伴著他,服侍著他,等到他長大了,他就寵愛著這個既像姐姐又像母親的人。
《明史》記載說:
恭肅貴妃萬氏,諸城人。四歲選入掖廷,為孫太后宮女。及長,侍憲宗于東宮。憲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
十八歲的小皇帝明憲宗朱見深愛上萬貴妃,或者說依賴上了萬貴妃,不奇怪。
當然,萬貞兒也是從小生長在深宮,又是跟著宮斗高手孫太后長大的,對深宮里的傾軋非常的了解,所以她被明憲宗寵幸以后,作孽那是非常非常多的。
明憲宗二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子,全是拜萬貞兒所賜。
當年,18歲的朱見深當上皇帝,萬貞兒被封為妃子,兩年后萬貞兒就給明憲宗生了一個兒子。
明憲宗非常高興,加封萬貞兒為貴妃,而且明憲宗還派太監出宮,把這件喜事傳遍全國,不幸的是,這孩子九個月就夭折了。
然而,這時候萬貴妃已經年近四十了,還是個大胖子,在古代已經是高齡產婦中的高齡產婦,沒法繼續生育。
死了兒子的萬貴妃變得瘋狂起來。
她自己沒法生育,也不想讓別的妃子給明憲宗生皇子,當時她仗著明憲宗寵愛她,不讓明憲宗臨幸別的妃子,一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妃子能進明憲宗的寢宮。
要說別的妃子,對萬貴妃那是怕得要死啊。
明憲宗原來有個皇后,姓吳,明憲宗當太子的時候,吳氏就已經對萬貞兒不滿,等到她當上皇后沒幾個月,就找過錯打了萬貞兒一頓,明憲宗大怒,將吳皇后給廢了。
這下六宮里的妃嬪們總算知道明憲宗有多寵愛萬貴妃了,都嚇得不輕,不敢得罪萬貴妃。
明憲宗每次外出游玩,萬貴妃都走在皇帝前面,這可是欺君之罪,但是萬貴妃一點事兒也沒有。
因此萬貴妃得以在后宮里恣意肆行,囂張跋扈,做盡了孽。
萬貴妃做得最大的孽,就是害死了不少的妃子和她們腹中的胎兒。
萬貴妃一聽說哪個妃子有身孕了,就暗暗的派人去給那個妃子送去毒藥,把胎兒害死,甚至連帶那個妃子也害死。
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后宮有娠者皆治使墮。
就連后來的明孝宗也差點死在她的手里。
明孝宗朱祐樘的母親姓紀,某次得到了明憲宗的寵幸,懷了身孕,萬貴妃聽說以后,派人給她灌毒藥,差點將她害死,沒想到紀妃堅強的活了下來,還把孩子生了下來。
但是,紀妃不敢聲張,怕萬貴妃報復她,便讓太監把明孝宗溺死,太監張敏說,皇上還沒皇子,怎么能把這唯一的皇子溺死呢,便偷偷的養了起來。
便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發。時吳后廢居西內,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帝不知也。
后來張敏給明憲宗梳頭的時候,才大著膽子告訴明憲宗,他有個兒子,明孝宗才終于重見天日。
明孝宗的母親紀妃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溺死呢?因為萬貴妃在此之前,已經在后宮殺了一對母子了,那就是柏賢妃和她生的悼恭太子。
紀妃她是怕明孝宗和自己都活不下去。實際上,后來明憲宗雖然認了兒子,卻沒保護好孩子的母親,紀妃最終還是被萬貴妃害死了。
萬貴妃不但害了孩子的母親,還想接著害明孝宗,。
當時明孝宗的母親死了,明憲宗的母親周太后便把明孝宗養到了太后宮里,后來明孝宗被立為了皇太子。
有一天,萬貴妃請皇太子去宮里吃飯,周太后告誡他,去了一定不要吃萬貴妃的東西,明孝宗到了萬貴妃宮里,便不敢吃,說自己已經吃飽了,萬貴妃又讓人端來湯給明孝宗喝,明孝宗直接拒絕,說怕有毒。
當時明孝宗還是小孩子,他頭頂上禿了一大塊,沒有頭發,人們都說是他母親懷他的時候喝了萬貴妃送來的毒藥毒壞了頭皮,所以明孝宗哪敢喝萬貴妃的東西。
萬貴妃一看明孝宗這樣,狠狠地說:“是兒數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因恚而成疾。
萬貴妃做的孽太多了,史書上還記載了很多。
比如為了權勢,她拉攏了幾個文人,蠱惑明憲宗,這些文人整天給明憲宗上一些奏疏,奏疏里面不是討論國家大事,而是教給憲宗房中術以及修仙煉丹之類的東西,把明憲宗給教壞了。
明憲宗繼位初年還勵精圖治,后來就慢慢地變得驕奢淫逸,貪圖享樂,甚至他多年不見自己的臣子,這都是萬貴妃和她手下的那班文人引逗的。
當然,明憲宗再獨寵萬貴妃,也不可能一輩子只守著萬貴妃一個人,后來萬貴妃加封了皇貴妃,是明朝的第一個皇貴妃,權勢越來越隆,卻也越來越老,越來越胖。
明憲宗便大膽地寵幸其他的妃子。
明憲宗當太子的時候,大婚之前,他父親明英宗一次性賜給他12個妃子,他自己后來又搞了一大堆妃子,比如明孝宗朱祐樘的母親紀妃,就是打云南土司俘虜來的瑤族女孩。
這些妃子明憲宗都有臨幸,生了一大堆兒子,再說萬貴妃和他手下的文人引導明憲宗的什么房中術,也得有人跟明憲宗一起試驗不是。
總之,直到明憲宗41歲去世時,他總共生過14個兒子,6個女兒。
萬貴妃年老色衰以后,脾氣越來越暴躁,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春正月,萬貴妃得暴病而亡,享年58歲。
當年九月份,悲痛過甚的明憲宗也病死了。頗有點鴛鴦雙宿雙飛的感覺。
萬貴妃突然死去,我懷疑跟她太胖有關,所以野史上說她毆打宮女的時候不小心跌倒,站不起來,一口氣沒喘上來,就此暴亡。
參考資料:
《明史》
《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講義》
《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