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山西晉城
據統計,在全國范圍內,四分之三的宋金古建筑在山西;山西省內四分之三的宋金古建則集中分布于晉東南。而晉城地區的唐、宋、金時期古建筑存量共5500余處、20000余座;其中,宋金時期木結構建筑多達46座,大概占到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總體來看,由于各種因素,山西古建的保存狀況卻令人堪憂。2012年,馮翼才于清華大學組織的山西古建筑調研中曾痛心疾首地說道,“全國每年有2000余個古村落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2021年10月間,山西省內綿延反常的陰雨天氣,部分地區引致山體滑坡、墻體坍塌等狀況,似乎使當地眾多珍貴古建的保護工作更具難度,甚至“雪上加霜”。而后知后覺的我,則對自己曾跟隨專業老師深入晉東南腹地、探訪古建遺存的決定慶幸有加。
通過“晉東南古建秘境”等軟文系列,希冀更多人了解并開始關注古建文保工作,更為珍視其所彰顯出的華夏民族悠久歷史及璀璨文化。
背景知識:晉東南地區獨特的“二仙信仰”
北宋時期,為更好地傳播教義,擴大影響力,在傳播過程中,道士及道教信徒通過重塑二仙形象、賜封道教名號、推行道教儀式等方式,不斷影響著“二仙信仰”,上演著與民間宗教的角力與融合。
與此同時,歷代皇帝對道教有著特殊的嗜好與追求,并予以大力扶植;特別是在北宋末年,徽宗敕封“沖惠”、“沖淑”二真人,廟號“真澤”。由于受到統治者的認可與推崇,“二仙信仰”發展到了頂峰,逐步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信仰體系,并在晉東南地區形成獨特的地域信仰。
晉東南地區的“二仙信仰”吸收了道教的部分教義,也融合了晉東南當地的民間故事、傳說與風俗等方面,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此背景下,當地民眾也大量興建“二仙奶奶”的廟宇行宮,并逐漸形成與“二仙信仰”相關的建筑、壁畫、民間文學等諸多文化領域。其中,西溪二仙廟崇尚自然的環境審美、東西梳妝樓的對稱和諧靈秀之美,小南村二仙廟“天宮樓閣”的意境美,宋代二仙神像及侍女彩塑的神態美,則堪稱是晉東南地區“二仙信仰”的美學精粹。
一、西溪二仙廟(國五)
西溪二仙廟,位于山西晉城陵川縣城關鎮西溪村,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碑文記載,創建于唐乾元年間(758-759年),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擴建,其后歷代皆有修葺。
西溪二仙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拜亭、中殿、后殿。山門和中殿之間東西兩側設廊;中殿至后殿之間東西兩側建梳妝樓及配殿;后殿兩側各置耳房三間。此外,寺內保存歷代碑碣20余通。
現存建筑中,后殿及東西梳妝樓為金代遺構,其余皆為明清所建。其中,后殿與中殿東西兩側所建的兩座梳妝樓,分別為兩層三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在二仙廟中最富代表性。東梳妝樓上下兩層間皆有回廊,上層廊下置有平座,檐柱間設勾欄,融纏柱造與叉柱造為一體,結構獨特,具有早期建筑特征。西樓經民國年間重修,基本保留著金代樓形制。
國保碑
省保碑
牌樓
自牌樓拾級而下為山門
山門與戲樓(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面闊三間,進深兩間)
山門后石碑
拜亭(面闊三間,進深二間)
拜亭檐下斗栱
中殿(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間重修;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內供奉二仙像
中殿后的碑碣
元好問《遺山先生元公留題》七言絕句碑碣
后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內供奉的二仙像
后殿廊下石碑
梳妝樓(金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二、小南村二仙廟(國四)
小南村二仙廟,位于山西晉城澤州縣東的金村鄉小南村,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于宋紹圣四年(1097年),其后各代均有修葺。
二仙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基址)、過廳、獻殿、正殿,兩側為東西廂房及垛殿。現存建筑中,除正殿為宋構外,余均為明、清所建。正殿東西兩側遺存宋碑2通,記載著廟宇建造紀年。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殿內宋代彩塑及木作廊橋。
正殿為單檐歇山頂。殿內神臺供奉二仙泥塑,兩側脅侍四尊,面容清麗、神態優雅、嫻靜照水,個人認為不輸晉祠彩塑,甚至高于其上,被公認為宋代彩塑佳作。其上之木作為“天宮樓閣拱橋壁藏”,但見斗栱層疊、造型精致、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國保碑(現有)
國保碑(原有)
廟門半掩,山門戲臺出鏡
過廳
廟內過廳小景
獻殿
獻殿斑駁的彩繪
正殿側石碑《二仙廟記》
正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內廊橋木作
正殿內供奉二仙姑泥塑
正殿內侍女彩塑
三、澤州玉皇廟(國三)
澤州玉皇廟,位于山西晉城澤州縣東南的府城村,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創建年代不詳,但廟內遺存的明碑有文字記載:“隋時居民聚之北阜,建廟宇三楹,內繪三清神像”。
玉皇廟坐北朝南,共三進院落。中軸線主要建筑依次為山門、儀門、成湯殿、獻亭、玉皇殿及東西配殿;兩廡為鐘鼓二樓、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關帝殿、蠶神殿及廂房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此外,廟外碑廊內宋、金、元、明、清各代碑刻十余通,是研究道教史及道教藝術的珍貴史料。
現存建筑中,成湯殿建于金,玉皇殿建于宋,后院左右垛殿和東西配廡為元建,余皆明清所建。各殿保存宋、元、明三代塑像300余尊;其中,元塑二十八宿星君在全國現已發現的古代塑像遺物中尚屬孤品,將唐代五行家確定的21種動物,及金、木、水、火、土、日、月7種元素,與天文學中的28組赤道星座相融合,創造出鮮活的神話形象,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