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賜給白起一把寶劍,令其自殺。白起仰天長嘆說:'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沉默了很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然后,含淚自殺。
秦昭襄王十二年,秦國制定東進圖謀天下的戰略,急需軍事人材,商鞅變法獎勵軍功,秦國提撥了大量平民出身的人材,在這一背景下,一代人杰白起登上戰爭舞臺。
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白起任左庶長率軍攻打韓國新城(伊川縣西)。十四年(公元前293)韓魏聯軍守崤函,阻止秦軍東進。
丞相魏冉舉薦白起為主將,率十二萬秦軍出征。白起避實擊虛,先弱后強,主力繞到韓魏聯軍背后,包圍伊闕,殲敵24萬,俘魏將公孫喜,一戰成名,升國尉。
十五年(公元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發兵攻魏,取六十一城。
二十七年(公元前280),秦昭襄王給楚頃襄王去信,要'爭一旦之命',楚王沒這個膽子,主動請和,表示服從秦國。
秦國也沒慣著楚國,白起帶兵奪取漢水北岸地區。二十八年(公元前279)白起分兵兩路伐楚,奪取郢都,火燒夷陵。
楚國被迫牽都到陳(淮陽),從此一蹶不振。白起因戰功拜為武安君,名震天下。
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軍攻占韓國野王(沁陽),上黨,把韓國領土一分為二。
韓桓惠王命上黨郡守馮亭降秦,和秦國議和。馮亭卻把上堂地區獻給了趙國。
趙國白撿了十七座城池,也知道秦國不會善罷甘休,派善于防守的老將廉頗鎮守長平。
四十七年(260),秦國大將王龁來奪上黨,長平之戰爆發。秦國久攻不下就使出反間計,趙王聽信了謠言,派年輕的將領趙括為統帥,秦國也悄悄地地名將白起派到前線。
秦軍斷了趙軍糧道后,發傾國之兵圍攻趙軍。趙軍斷糧46天,自相殘食。趙括率軍突圍時戰死,四十多萬趙軍放下武器投降。
白起認為趙軍反復無常,也養不起這些人,留下是個禍患,就把這些人坑殺,只留下240個年幼的士兵放回去報信,后人稱白起為'人屠'。
長平之戰,趙國受到重創,白起兵分兩路,準備一鼓作氣滅了趙國。
趙國也玩起了反間計,蘇代用重金賄賂秦國丞相應侯范睢說:白起撥七十余城,既使是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也超不過他。
白起滅趙,秦王稱帝,白起必列位三公之位。您能屈居在他之下嗎?'
于是,范睢以秦軍疲憊,需要修養為由,勸說秦王停戰。白起聽說后心中怨恨范睢,從此,將相失和,為他后來悲劇命運打下伏筆。
當年九月,秦將王陵伐趙,白起重病不能動。秦軍作戰失利,派去援軍亦損失慘重。
這個時候,白起病愈,秦昭襄王打算白起為將。白起認為此時己失去滅趙良機,加以拒絕。
秦昭襄王只好派王龁為將,秦軍久攻不克。魏國春申君和楚國信陵君率十幾萬聯軍從南面攻秦,秦軍損失慘重。
白起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了大怒,強令白起帶兵出征,白起則以有病為由拒絕。
丞相范睢親自去請也不好使,三個月后,秦軍攻邯鄲慘敗,秦昭襄王遷怒白起,讓他滾出咸陽。
秦昭襄王和丞相范睢核計,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怕留下白起成禍患,就派人送去一把寶劍,令其自殺。
白起走到杜郵,使者追上說明來意。白起仰天長嘆說:'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沉默了一會兒,他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然后,含淚自刎。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軍事奇才,歷七十余戰未償敗績。他的功績建立在將相一心,君王信任之上才取得的。
后期,將相失和,白起情商又低,竟敢質疑秦昭襄王的能力,導至功高震主,君王疑忌,導至悲劇命運。
一個人想事業成功,光有才能是不夠的,還得有人脈關糸和良好的人際關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