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華.華夏文明流源史談.前言
第二章 失落的上國
文|黃飲冰
1、中國——中央上國
“中國”體制,在華夏大地上,至少存在了5000年。
中國,即天子之國、中央上國,也是天朝上國。
天子者,君臨天下者也。所以天子,就是天下萬國的共同的君主,在歷史上有名的就是三皇五帝,皇和帝的稱呼,實際代表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和人的組織結構形式。
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的悠遠時代里,古老的華夏大地上,人的組織形式由“小群居”,成“聚”,由“聚”成“邑”,由“邑”成“都”,由“都”及其附屬的“聚”“邑”組成無數的“國”,這無數的“國”以其中的某一國為中心組成多個“邦”,這中心國就是“中國”,當然,這樣的“中國”是多個的。軒轅黃帝以前的時代,就是眾邦林立的時代。到軒轅時代開始,眾邦經過戰爭兼并成三個國家集團:黃帝(軒轅氏)集團,炎帝(烈山氏)集團、蚩尤集團。
在軒轅北和烈山,東殺蚩尤后,“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軒轅“置左右大監,監于天下萬國”,萬國以軒轅有熊國為唯一“中國”的中國體制就在華夏古老的大地上建立起來了。在軒轅黃帝封禪鬼神山川時,相隨的邦國諸君達7000多人,“中國”和萬國組成了華夏的“天下”。
中國體制與封建制是緊密相連的。天子對中國實行直接統治,對萬國則采用“封”和“建”的方式進行統治。“封”就是承認固有國君的統治地位并委托其治理該地人民,“建”則是在沒有國家的地方新建立國家,設立君主進行統治,或廢除固有的不服從中國領導的國君,設立新的服從中國領導的新君主。這種國家治理手段一直沿用到周代,不同的是,黃帝及夏商,固有國家多,所以封的手段為主,周則是由周建立的國家多,所以建的手段為主。秦廢除了封建制,西楚霸王項羽滅秦后恢復封建制,劉邦繼承了封建制,漢武帝劉徹又廢除了封建制。 以后各朝代也有反復,最終保留了爵位的封建,而廢除了土地和人民的封建。
在軒轅以黃帝的名號一統天下萬國后,其間盡管經歷了炎帝后人共工氏叛亂、九黎作亂等重大歷史事件,黃帝的影響達300年,及至堯舜(公元前2200-2100年),因舜崛起于民間,沒有封國,舜在堯“三年之喪畢”,“夫而后之中國即天子之位”,所以只好到堯的國家就任,史書也記載,舜就任天子后,封堯的兒子到唐,可見,“中國”在當時就明確指“天子之國”,上一代天子死亡后,新的天子在眾國君和上代天子的近臣中產生。新天子應該是其中的出類拔萃者,既要獲得上代天子的認可,也要眾國認可,后來還要獲得天的認可。
到夏、商、周,都是從地方中心國發展到取代前朝的位置,成為天下的中心國,即中國。禹的夏后國臣服于舜的有虞,商臣服于夏,周臣服于商,都是取代了前代成為天下的“中國”。正是有了“中國體制”,才形成了秦漢以前的華夏特有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國家聯邦式的國家結構形式。這種國家聯邦制的國家,以“中國”為主體政治力量,以天子為天下共主,號令天下諸國,維持了華夏的穩定和發展,促進了諸國的融合,為華夏大統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文化、政治、經濟特別是血緣的基礎。
與現代的聯邦國家不同的是,核心國家的地位是最高的,其他國家的地位也不盡平等,有高低之分,由于天下太大,核心之外還有次核心,這次核心往往就發展成了核心國家,新的朝代就產生了。
2、天可汗
中央上國體制,及至盛唐,發展到了極致。
唐朝皇帝李世民,成為“天可汗”。
在取得平定東突厥的勝利后,大唐聲威遠播,西北各部君長紛紛詣闕,請求尊太宗為“天可汗”,即普天下之皇帝之意,天可汗制度自此確立。天可汗作為各附國共同的盟主,如遇各國間發生糾紛,則當為之裁判解決,如遇侵略他國之人,天可汗可以調遣各國兵馬討擊之,依附的各國有義務受征于天可汗平亂,如有君主死亡、嗣君繼位,必須由天可汗下詔冊封,以示承認。這種天可汗制度,實際就是對“中國”體制的繼承和發揚光大。
3、清的光輝
大清,也繼承了中華天朝上國的榮耀:
——1685年,康熙派清軍分水陸兩路收復雅克薩,入侵的俄軍被迫投降。1686年,清軍再次進攻雅克薩,俄軍損失慘重,1689年,清與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瘋狂擴展的沙俄,在東方遇到了勁敵。
——1683年,清政府派水師收復臺灣,統一中國。1846年,設置臺灣府。
——8年的削蕃戰爭,康熙平定三蕃,康熙三次親征葛爾丹,粉碎了沙俄通過葛爾丹分裂中國的野心,乾隆時期,設置烏里蘇臺將軍轄漠北地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轄包括巴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大清擁有的屬國,北有朝鮮,東有流求,南有安南、緬甸、暹羅等中南半島諸國,西有喜馬拉雅山山外的尼泊爾、錫金、不丹三國,北部的外蒙古是清的轄區。直到甲午戰爭失敗,中國才喪失了了周邊的所有屬國。
4、失落的上國
從乾隆后期,清開始由強盛走向衰落,統制集團吏治腐敗、財政匱乏、軍備廢弛、土地集中、賦稅繁重,各地人民起義不斷。
這時世界正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從英國開始,西方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生產,工廠代替了手工作坊,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確立,強大的資本主義的英國,工業發展最快,占有廣大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展,英國侵略的矛頭,從印度,指向了幅員遼闊的中國。
滿清對世界新的變局,渾然不知,還自我陶醉在天朝大國不可一世的意境中,國家的指導思想還是沿用了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由于滿清來自關外,本是大明的邊民,為了穩固自己一族的統治,他們把儒家思想中的積極因素支離殆盡,消極因素卻被發揮到了極致,所以大清到了渾渾噩噩的地步,看不到世界發展的方向,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1900年,新100年的開始,6月10日,英美德法俄日意奧組成8國聯軍,共2100人,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統帥下,乘火車從天津向北京進犯,8月14日,英軍攻破廣渠門,北京陷落。
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和皇室成員倉皇出京,逃亡西安,途中派出奕劻和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向聯軍乞和。
8國聯軍在北京瘋狂燒殺掠搶,繁華的都城成為廢墟,成群的居民被集體槍殺,“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寶物,下至國寶珍奇,掃地遂盡”,所失“已數十萬萬不止”。俄國在參加8國聯軍侵略京津的同時,還單獨出兵,占領東北。
《辛丑條約》在北京簽訂,天朝上國享盡了屈辱被8國聯軍賜以和平。
讓中央上國最失落的是,被漢武帝賜予“漢倭奴國王”金印而沾沾自喜的矮小的日本人,甲午戰爭會令不可一世的大清一敗涂地,現在又出現在8國聯軍的隊伍里。
血日下,那烈列作響的太陽旗,特別刺眼!
今天,我們也不必說李鴻章賣國,被迂腐的儒家沒落思想武裝起來的李鴻章(仁義禮智信走向了“愚”),領導淮軍也好,指揮北洋海軍也罷,只能屠殺比他們更愚昧的太平天國等同胞,儒家思想沒有注入近代的思想內容,再多李鴻章,也不是列強的對手。
中國需要吸取儒家營養、了解民眾、知道世界的、從基層走出來的毛澤東!黃飲冰2009年2月1日本文首發于本人網易博客chutianguke的博客。
作者簡介:黃飲冰,本名黃祥文, 曾用網名楚天孤客,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鎮人,以研究華夏文明起源史為己任,從1989年開始研究華夏起源史,是華夏文明起源史的獨立研究者和中國中心論的倡導者。研究成果有《皇皇者華——華夏文明流源史談》、《中國中心論——中國是世界人種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傳播中心》、《華夏江漢形成說》(題目待定)。黃飲冰在網易、鳳凰、新浪均開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網、博客中國和一點資信開設黃飲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