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捶打過千次萬次后,我們終究會懂得:不順心和不如意,才是生活的常態。接受它,適應它,然后跨過它,是面對這荊棘遍布的人生,唯一的方法。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的學員王工的故事,且看他如何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通過學習使自己逆風飛翔,以下為他的自述...
一個意外帶來的“驚喜”,接下來該怎么走?
我的經歷頗有些特殊, 中專畢業后考慮農村父母操勞,我放棄了非常誘人的“考大學”的金光大道,提前踏入社會。在廣東的一家電子廠找到了一份看似“不錯的”的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8年。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和變數,在2015年,因一次意外事故,給身體留下了一些不可治愈的病根,導致我往后都無法再從事那些重一點的體力活工作。老板體諒,把我從比較累的產品包裝換到產品檢測崗位。但這樣的安逸生活并沒有持續很久,廠里改革,廠房搬到了湖南。
很多同事因為這次廠房搬遷都辭職了,選擇繼續留在廣東找工作,對于我們這些學歷不高的打工仔來說,留在沿海城市機會更多,薪資待遇也比地方性的省會城市要高些。但我沒得選,因為我現在的身體狀況,再去重新找一份相同薪資待遇的工作還是挺難的,于是繼續跟著大部隊搬到了湖南廠房,老婆孩子也隨著我一起去湖南了。
好景不長,在廠里工作的第11個年頭,公司為了提高生產效益,引進了一批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同時也辭掉了一批“沒有匹配技能”的員工,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就這樣 ,我失業了,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技術。自此每天早上八點不到我就去人才市場“蹲點兒”,跑的比誰都勤奮,但我能勝任的工作少之又少。體力活的身體狀況不允,技術類的崗位自己又不懂。大半年過去,還是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一家子的開銷都靠著以前打拼時存下的那點老本兒,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眼瞅著明年小孩也要開始上學了...
人生仿佛就這樣被定義了,但我不認命,想通過學習去逆風翻盤。
一邊是必須承擔的養家壓力,一邊是自己身體受限,想擺脫眼下的困境,學一門能吃飯的硬技能也許是我唯一的出路了。想到以前廠里那些每天坐在電腦前面敲鍵盤、測試程序就能拿到高薪的的自動化設備工程師,我的目標就一下子明確了。
學PLC編程,轉行做自動化。于是開始從網上買大量的PLC書籍資料,報名培訓班,跟著老師們一起學習。沒有任何底子,剛開始學習時很吃力,一個簡單的循環指令視頻講解,別人聽一遍就能立馬理解,而我反復聽幾遍還是一知半解。也曾試過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但學習進度還是很慢。
我向我的助教曾老師提出我的困惑,他什么都沒說,就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現在每天的學習時長是多少?” 一個問題就把我問住了。是的,我和其他人一樣,每天花2-3個小時學習,以為這樣就夠了,卻忽略了自己和他們一開始的起點就不一樣。
這樣下去,我何時才能達到獨立編程的水平?從那以后,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帶孩子,其他的時間全都花在這上面了,都說勤能補拙,這話確有道理。終于,通過6個月的學習,我順利的通過了技成培訓學校西門子200SMART PLC 技術初級技能的考核,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證書。
但是我知道,這只是打開我自動化大門的一塊敲門磚而已, 想要真正進去,我還得繼續學習,再勤奮些、再掌握更多的知識點。
看到了希望,我比之前學習的更勤奮了,除了聽課做筆記外,還花了幾百塊在網上買了一臺西門子二手PLC,因為老師說:“學工控,不能光紙上談兵,前期學習PLC編程可以通過仿真軟件模擬操作,但學到后面的模擬量、通訊這些最好是有設備實操演練,邊學邊練才能更快上手!”。
就這樣,每天按照給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表來學習,上午看視頻課程學習理論知識, 下午實操練習,晚上聽直播班級課,跟著老師們一起拿著設備邊學邊練習 ,有不懂的在課堂上直接提問老師,問題都能當場得到解答。
零基礎轉行真的很辛苦,剛開始工作完全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就像小孩剛學走路一樣,只能邊摔邊練。
在曾老師的幫助下,我找到了一份自動化設備調試的工作。我以為我學習的那些知識點足以支撐我的工作,但真正上崗后才知道,實際工作還是需要相關經驗的,像我這種半路出家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剛開始接手工作時,完全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就像小孩剛學走路一樣,只能邊摔邊練。
面對每天不同的設備故障,剛開始工作是手忙腳亂的,好幾次因耗了太長時間在查找設備故障耽誤了工作,被領導批評。為了保住這份飯碗,我只能“拼命”了...
這期間有多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當別人還在被窩里睡覺的時候,我已經在車間里調試檢測設備了;當別人放假和朋友聚會時,我還在宿舍里抱著書本,對著教學視頻研究最近遇到的一個難題該如何解決。
我很清楚自己的家庭狀況,如果不這樣做,我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學歷比不過,技術也沒有那些科班出身的厲害,我能做的就是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這條路我不能回頭,因為我一旦停下來,我的人生也就止步于此了。
一個對自己狠一點的人,一個對自己苛刻的人,才能在最后收獲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樣“拼命”的日子,整整持續了1年,期間通過自己學習到的專業知識,不僅幫助部門同事解決了工作上的一些難題,也在一次項目工程中,發現了問題所在,指出問題并提供了相應解決方案。公司因此節省了十幾萬的成本,因為這件事,老板獎勵了我1000元的獎金。
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上被人肯定,也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堅持沒有錯,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靠著這份堅持扛住了難以言喻的艱苦。后來老板看我勤奮努力,技術日益精進,提升我為公司的設備工程師,并且交給了我一個30萬的小項目,讓我負責。
王智海語帶期待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帶項目,雖然只是一個小項目,但這是對我這些年努力學習的交代和認可。這次我一定會好好把握機會,當然如果運氣好些,能夠拿下項目獎金就更好了。”
鮮少會有人如王智海這般,心中篤定,對自己的目標明確又執著。且對他而言,盡管人生之路上有許多變數,但他信的是勤能補拙。
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相信:“只有一分耕耘,才會有一分收獲”。那些取得成就的人,都與勤奮學習有關,成功也絕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普通人也能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成功逆襲。
希望今天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力量,讓你在遇到困難時也能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小編:三三,學員: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