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冬日,于茫茫大霧之中,我們一行四人踏上了去望夫石山的行程。
其時,但見霧氣彌漫,四周的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襯出山的神秘,樹的暗綠,空氣也是潮濕的,腳下是松軟的落葉,踩上去,腳底軟綿綿的,使人有飄飄然的感覺:露水很大,云彩也無了蹤跡,涼氣襲人,山上的雜草和野花在向我們親熱地問候,無名的紫色小花,黃色小花將綠色的山坡點綴得生機盎然,充滿野趣。
我們緩緩而上,感受著濃霧彌漫下山的朦朧之美,宛若白描的山水畫,脈脈不語,成片的樹木挺拔傲立。還有許多荊棘牽絆著衣角,唯有自然的景致才具有最原始的生命氣息和真趣。
眼前這山,這樹木,這小草,逼真,生動,全無人工斧鑿的痕跡,散發(fā)著自然之美,不由人也卸下了平常的面具。我和女伴歡呼著,雀躍著,牽手而行,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時代,身心有一種釋放的豁達與舒暢。面對著青山綠樹,我們大聲呼喊:“喂,我來了,你聽見了嗎?”山那邊有隱隱的回聲,與我們相應和,山有魂,人亦有情,千年風雨,不改初衷。
我不由想起來那段美麗的傳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活在大山腳下的楚國百姓牧羊女望兒與年輕后生點兒,自小在山坡上放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成人后,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jié)下婚約。就在結(jié)婚的當天晚上,新郎點兒與新娘望兒未及洞房花燭,便被公差抓去修筑長城(方位約常村山區(qū)境內(nèi))。
望兒疼徹心扉,日日夜夜孤燈冷月相伴,白天要站在一塊長方形的巨石上向東南方向眺望,祈盼著丈夫早日回來。
歲月如水,光陰似箭,望兒一年年焦灼熱切地眺望,腳下的石頭一年年變大,卻始終未見點兒歸來。終于有一天,望兒和那塊石頭一起變成了永恒的等待和期冀,她也許期盼底下與心上人點兒結(jié)成了秦晉之好,了卻了相思之苦吧?
山上有一小廟,廟旁便是那塊有名的望夫石。這石塊像一個巨人仆倒于地側(cè)臥著,被周圍幾塊奇形怪狀的大石頭依傍著,四周荊棘叢生,還有野花雜樹相伴。
我們趴著石縫和樹枝,好不容易爬上去了,卻不敢往前走:但見眼前一片蒼茫,那是白云在奔涌,濃霧在翻騰,頓覺頭暈目眩,熱汗直流,遙望東南方向,遠山的輪廓依稀可辨。我不由驚嘆望兒-兩千年前一位古代女子的膽量,如此高險的怪石她竟日日登攀。仰首眺望,令我汗顏。我更嘆服望兒的忠貞意志,對愛情的執(zhí)著堅守,穿越千年的時空,依然令人感慨萬端。我仿佛看見一位美麗端莊的女子,獨守空房,孤燈相伴,有的是無盡的相思清淚與寂寞孤獨,是什么力量支持她從紅顏佳人等待至白發(fā)老嫗,直至羽化西去?那一定是愛情,是人類千百年來永恒不變的對愛情的美好渴望和追求,成就了望兒的堅貞與純潔,成就了望夫石山千古流傳的人間佳話。不是嗎?那山石間長出的野花,或許正是望兒的笑靨;那亂石縫隙間生出的顆顆紅果,或許就是望兒心血的凝聚
滔滔的云海,連綿的群山,嶙峋的怪石……肅穆,高大,莊嚴,昂揚,無不在訴說生命的神奇與信念的力量。我不由面對望夫石虔誠禮拜,以此表達對這位癡情女子的千古仰慕。這時,不遠處傳來熟悉的歌曲,余音裊裊,如癡如夢:“孟姜女哭長城,千古絕唱誰人聽?梁山伯,祝英臺,千古絕唱唱到今。”面對望夫石,聽著這凄美的旋律,你自然會有一種凄楚,悲涼的情懷,但你心中更多的是一種發(fā)自肺腑的感動:你會相信世界上確實有感天動地,穿越時空,跨越國界的愛情在真實存在,溫暖我們的心靈,凈化我們的人格,召喚我們向春天走去,向幸福的明天進發(fā)。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