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黯然退位,一代女皇功過自有人評說
這一年,她突然一病不起,接連數月不見好轉,除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她不見任何人,從而引發了許多大臣的不安。宰相崔玄暐上書勸諫女皇讓李顯、李旦親俸湯藥,而不是讓外姓人待在身邊。見武則天不為所動,他們又到處宣揚二張要謀反,武則天仍然不信。這時,為了除掉張氏兄弟,促使武則天還政李唐,張柬之發動了一場政變,史稱“神龍政變”。張柬之,字孟將,荊州人氏,自幼聰敏好學,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后來,他被分到清源縣當了從八品縣丞。由于缺乏人脈,人又耿直,他這個縣丞一當就是四十多年。就在他為退休生活做準備時,機會卻突如其來地降臨了。公元689年,武則天在全國廣招人才,張柬之試著參加了考試,沒想到得了第一名。武則天也大為驚喜,沒想到小小縣丞竟有如此奇才,于是將他提拔為中書舍人,官居四品,負責草擬詔書。照這個勢頭,迎來仕途第二春的張柬之很快可以當宰相了,然而在同突厥談和親時,張柬之以“上國娶異族女子不合規矩”為由極力反對。沒過多久,狄仁杰極力為張柬之說好話,張柬之才得以被提拔為洛州司馬,后來又升任秋官(刑部)侍郎。當然,電視劇里刻畫張柬之與狄仁杰同時擔任宰相,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據歷史記載,張柬之是在狄仁杰去世四年后(704)才當上的。這一年,武則天問姚崇誰可以做宰相。他說道:“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迸室詾槿唬略t提拔他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上任沒多久,他便召集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已(相王李旦王府司馬)等人密謀發動兵變,密謀除掉二張,逼女皇退位,還政李唐。值得一提的是,這五人中有四人(除了袁恕已)受過狄仁杰舉薦,所謂物以類聚,可能狄仁杰生前大概也有迫使武則天退位的打算吧。說又說回來,他們在商量好計劃以后,張柬之開始游說羽林軍將領。羽林軍負責保衛皇帝安全,將領任免之權在皇帝手中,但從701年開始,武則天就讓李旦負責起羽林軍事務。張柬之又說:“將軍如今貴不可言,不是大帝(李治)的恩德?如今二張擅權,大帝之子被威逼,將軍不思如何報恩嗎?!”之后,在李旦的支持下,張柬之又在羽林軍中安插了四個心腹。當天,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率領五百羽林軍殺向玄武門; 李多祚、李湛、王同皎趕往東宮,迎接李顯;袁恕已則帶領南衙禁軍,抓捕二張同黨。正當一切進行順利時,波折出現了——人在東宮的李顯說什么也不愿意了,說二張確實該除,但現在動手會驚擾到生病的母親,不如等等再說。都是朝廷里混的人精,誰都能聽懂話中有話,于是來迎接李顯的王同皎開始論證當下此舉是怎樣的符合天心民意。另一邊,張柬之這里也趕到了迎仙宮,將剛剛睡醒的二張砍掉了腦袋。隨后,五百羽林在其率領下直奔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見到被丟下的張氏兄弟頭顱,病床的武則天驚坐而起:“是誰作亂!?”“二張陰謀造反,臣奉太子指令將其誅殺,因事出緊急,未能及時奏報。驚擾陛下,臣等罪該萬死!”張柬之從容不迫答道。武則天心頭一驚,轉而質問趕來的李顯:“此事可是你的授意?回東宮去吧!”沒等李顯回答,桓彥范挺身而出:“太子怎能再回東宮?今天下百姓無不思念李家,望陛下傳位太子,以順人望!”武則天看向李湛(李義府之子)道:“我待你們父子不薄,為何如此對我?”崔玄暐回復:“臣這樣做,正是報陛下當日大德?!?/strong>聽完這話,武則天知大事去矣,一聲長嘆后,再無話可說。李顯登基后,將國號改為大唐,官名、服色恢復舊制,將枉死在酷吏手中的人平反昭雪。退位的武則天被兒子遷居到上陽宮,得到了“則天大圣皇帝”的尊號。沒人知道,她懷著怎樣的心情度過了最后的歲月,只知道她在臨終前要求去掉帝號,改稱“則天大圣皇后”,與丈夫李治合葬在乾陵。關于此碑,普遍的說法是女皇將一生功過任憑后人論說。其實,無字碑上有三千三百個用來刻碑文的方格,可見碑文是有的。之所以不刻一字,是李顯和他的臣子們覺得她的一生功過難以定位,才留下無字之碑,待人評說。巧合的是,李顯死后,也得到了一座形制規模相仿的無字碑,可惜毀于1967年。那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武則天在政治上的功過呢?她做了三十年的皇后,期間輔佐丈夫李治,對內加強君主集權,改善民生;對外指揮唐軍西征北討,開拓了前所未有的版圖。丈夫去世后,她由太后而神皇,由神皇而皇帝,一步步成為天下的主宰。她打擊門閥士族和豪強地主,消滅了部曲佃客制,無數奴婢部曲因此獲得自由;他創立武舉,增加了入仕名額,讓科舉官僚和門閥士族分庭抗禮。她重視農業生產,不但編撰了農書《兆人本業記》,還提倡興修水利,經濟得以長足發展。然而,為了稱帝,權謀家的私心也戰勝了武則天作為政治家的公心,導致了一系列惡政:總體來說,她作為皇帝時的政績,可能不及她當皇后時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