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72年前鎮江解放的日子,如果問鎮江剛解放的時候是什么樣,恐怕現在很少人能說得清楚了,畢竟親歷者越來越少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一張1949年7月5日的《前進日報》,報紙里面的內容,是當時鎮江剛解放兩個月時,城里城外方方面面的景象。
分享給大家:
01
《前進日報》是1949年5月26日創刊,剛好鎮江解放一個月,報社一套班子就搭建起來了,報社地址在南門大街,政宣工作確實很給力。
報紙的頭條是:丹徒、丹陽、江寧分別開會具體布置夏征工作。副標題:丹徒已組成三個工作隊下鄉工作,專署特派夏征前往該縣協助。
“夏征”就是夏季征糧任務,1949年的7月,全國還有很多地區正在進行戰斗,地方上的土地革命、政工正在如火如荼,夏季征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鎮江,這一年江寧縣的夏征任務最重,要完成一千三百萬斤的任務。
看到“江寧”時,相信鎮江人都會一愣,為什么這時鎮江的報紙上,會出現“江寧”呢?
原來,江寧在解放前一直是南京下轄縣之一,解放后為了消弱南京的實力,南京大部分縣都被劃走,句容、江寧、溧水、高淳等縣劃給鎮江,六合、江浦是劃給揚州。
不過,沒過多久江寧、溧水、高淳、江浦六合等縣又回歸南京,而句容,現在還由鎮江市代管。
所以說鎮江要和南京都市圈積極接軌,還是有道理的。
02
這一年的四月到五月底,鎮江各分區還在進行剿匪工作。
鎮江分區的揚中,丹徒、溧水、句容、高淳、江寧、丹陽七縣,這段時間剿匪成績巨大,共俘獲解除散匪一千八百余名,繳獲六O炮八門,重機槍八挺,輕機槍三十四挺,步槍一千四百O五支,其余短槍、擲彈筒、火箭筒啥的更多,各種彈藥十萬多發。
我想,這應該是潰散的國民黨部隊和一些地方反動武裝的兵馬吧。新中國成立前夕,對這些勢力進行了全面的清除,維護了地方上的治安、
03
因為剛解放,各種各樣的傳聞都有,社會上各種小道消息、謠言四處傳播。
當時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當時“從街頭到近郊農村,觸動了四十一宣傳隊開展宣傳”,宣傳活動起了很大交流和鼓動作用。
很多群體組織了集會,各區首長親臨報告。教師、學生、職工、工商界全部被動員起來,組織恢復發展,防匪防特,支援前線。
04
為了紀念“七七”,和慶祝寧滬杭解放,鎮江警備司令部市郊部隊,決定7月5號下午開始,在南門外飛機場官塘橋地帶,舉行攻堅實彈演習。
南門外飛機場?
這個我還正在查詢,不過當時還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地方上行文也帶有濃濃的軍事化色彩。
05
郵電局、火車站、火柴廠職工,以實際行動慶祝解放,他們清點物資、組織糾察隊、改善勞動態度,檢查市面上的銀元販子,非常辛苦。
不過解放了,工人階級真正做了社會的主人,大家苦一點,心里也是熱乎乎的。
06
剛解放不多久,鎮江的民教館就組織了一場照片、木刻、漫畫展覽。
年青學生、勞工大眾以及解放軍的戰士,成群結對的來參觀,場面空前。
展覽的題材,大部分都是解放戰爭中的戰斗場面、支前熱潮以及土地改革的動態。這些都是市民們迫切想看到的內容。
07
第一版的報頭,是“蘇南警干學校”鎮江處報名廣告,這個學校設在無錫,但后來在鎮江也有設立。
當時報考的科目有:國文、常識、數學,以及體格檢查和口試。
新中國成立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各行各業都需要新人員充實。
頭版內容分享到此,明天分享二版內容,敬請期待!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請幫忙右下角點個在看,并給我個留言。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