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犧牲是可以避免:
2018年5月12號,江蘇省淮安恒大名都火災,造成一名消防員從火場19樓墜落犧牲,對于這樣的悲劇,我們除了深深的悲痛,也心存疑問?
到底是使用的裝備存有隱患?還是訓練深度不夠?難道這樣的事故就不能避免嗎?就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戰場上槍炮彈橫飛,人員傷亡難以避免,而高樓火災救援中,失控墜落這樣的傷亡是必須要避免的。
前線消防員在面對高樓突發的火災,沖入火場進行非常危險的滅火和救援任務時,理應擁有更先進更合適的自救逃生器具,這不是怕死行為這,是合情合理的最基本需要!
2. 自救的難點:
消防人員在高樓火場被困時,往往位于高樓窗口,此處溫度低,不缺氧,但不易逃離。
如2015年12月22日,湖北荊州監利縣某高樓發生火災,1名消防員被火勢圍困于天臺一側窗口,因火勢發展太快而被燒成”火人”,沒有自救裝備被逼跳出窗外,手抓住落水塑料管滑落逃生,由于落水管松脫導致這名消防員墜落,幸好窗口樓層相對天臺僅為2樓,消防員才僥幸無大礙......。
所以,窗口處往往是消防人員和被救人員逃離火場的起點,但樓房的窗口處幾乎都沒有用于人體承載的掛鉤及可以承載人體的受力點,只有垂直或水平兩面墻,有的落地窗樓房水平墻都沒有,空有救生繩但找不到錨點,這是前線消防員的最痛點。
3. 外國的自救經驗:
科技發達的美國,消防人員很早就考慮火場逃生裝備及方法,
包括:
1、懸掛下降法,2、緊急逃生梯法,3、緊急繩索下降法,并不斷在改進。
在火場逃離過程中,需要消防員全程操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如利用繩索,金屬環,金屬摩擦器這種器件在十層樓高度內緩降使用,問題還算不大,若在二十層以上的樓層使用,就存在很多隱患,操控人員有機會被窗口忽然竄出的高溫,濃煙傷害,喪失操控緩降能力,產生墜落危險,另外過長的緩降時間,使用的滌綸/化纖材料的繩索在200多度的高溫中已開始質變,容易發生崩斷墜落傷亡事故。
美國人為消防員提供逃生錨桿,錨鉤兩種器件,用于承載逃離人員身體的重量。從力學的專業角度看,安全問題是依然存在,在使用中美國消防人員亦反影不安全,使用中得非常小心,從美國展示的錨桿和錨鉤圖片上來看,錨桿存在滾動和滑動隱患,錨鉤用在木框上問題不大,若用在瓷磚水泥墻上固定容易滑動,這兩種器件在緩降使用中,拉力不能發生變化,當緩降人體腳踏到窗臺或墻沿時,繩索拉力可能會瞬間消失,錨桿和錨鉤就會出現松動移位,錨點不再穩固,最后導致事故發生。
4. 逃生門的鑰匙:
應熟悉使用不怕水不怕火全金屬結構恒速式緩降器及消防錨是前線消防員自救的逃生門鑰匙。
吸收國內外的經驗,改良自救方法及使用器具,會大大提升自救的技術水平。
用鋼絲繩緩降器取代”8”字環和滌綸/化纖材料救生繩索,鋼絲繩比化纖繩索,不論在承載強度、防火性能、體積、重量、防利邊切斷等各方面都比化纖繩索優勝,能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使用效果。
使用恒速式緩降器幫助被困人員快速逃生, 人員在緩降過程中不需要操控,比搬受困人員走樓梯快而安全。更重要的是當消防員使用時, 不怕水不怕火全金屬結構恒速式緩降器可以解放消防員雙手去應對火場逃生中各種突發事件或照顧同時逃生之人員。 緩降器既可拯救被困民眾,亦可給同樣受困的消防員必要的退路。
5. 選對你的自救好拍檔:
目前歐美及國內的緩降器,全部采用離心摩擦器來控制人體緩降速度,這類緩降產品存在怕進水怕進油會打滑,怕高溫怕長距離連續工作制動摩擦片失效的缺點,質保時間短的缺陷,其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較低,以致美國一些州份不許使用,這種離心摩擦器緩降器是不適合成為出生入死消防員的緊密拍檔。
要選用最優質,無打滑墜落風險,可以火燒后也能使用的緩降器!
6. 國內緩降器比海外更優勝:
2016年11月9日消防日期間,某專業緩降產品在530米廣州東塔參與近百米緩降消防演習,5天演練中,共70人次近百米緩降逃生至地面。11月9日當天中央電視臺女記者親身試跳,在新聞聯播中全囯直播緩降效果及使用感受,使用簡單,下降平穩的優異緩降表現蕕各方好評。
2018年1月19日中央電視臺《我愛發明》中展示的恒速式緩降器,不怕水,不怕油浸泡,不會出現進水打滑,可超載50%重量使用,安全存放周期達30年。在柴油火中整機及鋼絲繩燃燒5分鐘可正常使用,不怕墻上瓷磚銳角尖邊,是中國唯一通過歐檢105米高承載100公斤的緩降產品,產品由中國航空救生系統專業工程師研制。
6. 消防錨:
消防員要配備消防錨,重量要輕,在2.5公斤左右,方便攜帶,在沒有錨點的房間中起到至關重要的逃生作用,研制不會出現松脫現象,不會有滾動和滑動隱患的消防錨,是逃生或自救的核心點, 沒有一個牢固的承重錨點,什么逃生繩,緩降器也是不能發揮作用,這是自救逃生的第一步,重中之重。
7. 錨點的設計方案
7.1 鋼管固定法:鋼管直徑30mm,厚2.5mm,長1.2m重3公斤以內,見下圖:使用中要求受力點靠近承載墻。
7.2 錨桿固定方法:
錨桿采用30*30mm,壁厚3mm,矩形鋼管,長0.9-1.2米,方牙縮緊螺桿直徑為12mm,支撐管直徑25mm用于向下分力支撐,防止錨桿滑動,硬質合金錐用于嵌入墻表面,防止滑動,如瓷磚墻面,用桿敲去表面釉層,有收緊螺桿的加緊作用,使用中不會松脫,該桿可套入方管中,便于攜帶,該錨桿組件估算3.8公斤。
7.3 錨鉤組件:
該錨鉤用于水平墻面,由合金鋼管鋼板螺桿制做,可折疊縮放,重約4公斤內。
7.4 消防錨:
該錨由鋼板鋼管螺桿采用焊接工藝制作,重約2.5- 3公斤,解決垂直墻面的固定問題,受力點上有支撐桿,防止向下分力移動錨,防止松動,該錨也可用在水平墻面,該錨內固定端可分叉變形,有多種變化,能用于不同結構的墻面及應對復雜的使用環境。
總結:
前線消防員理應配備更現代化的自救逃生器具,逃生繩,”8”字環等緩降自救裝備不適合現今復雜火場消防員緊急自救中使用。應把它們更新換代變為”消防錨及恒速式緩降器”。
消防錨要不滾動不滑動的,牢固及高強度的,恒速式緩緩降器要不怕水油入侵打滑,不怕火燒的,全鋼絲的在逃生過程中遇上火焯燒也不易燒斷。
這樣的配置不單可拯救被困人士,同時可以給消防員自救,不用擔心救了人救不了自己的悲痛局面。
第一線滅火及救援消防隊員將更有信心進入火場,撲滅火災,拯救生命!
附:中國消防文:
2018年5月12日,母親節的前一天,江蘇省淮安市一居民小區高層樓發生火災。21歲的江蘇省淮安市消防支隊城南中隊消防員謝勇,從18層樓墜落犧牲。
圍觀的市民記錄下了他從高空墜落的瞬間。這段視頻令所有人傷感不已。人們也在困惑,眼看著消防員進入大樓,何以在20多分鐘后,謝勇會出現在18層樓的窗外呢?《平安365》記者將為您還原,在英雄生命的最后20分鐘里,究竟發生了什么?
濃煙裹挾
發生火災的,是一棟31層的高樓,起火位置位于一單元18層。火勢越發猛烈,煙氣自下向上迅速蔓延,加之又是傍晚時分,樓內很可能有居民被困。
趕到現場的消防員在滅火的同時,立即成立了4人的攻堅小組,進入樓內一面搜救被困者,一面從內部進行滅火。謝勇就是四人之一。
受樓層環境影響,攻堅小組從一單元頂層出發,逐漸向起火位置開始了搜救。高溫、劇毒的煙氣讓進入火場的攻堅小組眼前幾乎一片漆黑,連住戶門上的門牌號都無法看清。
走了多遠?目前身處在什么位置?一無所知。
當人長時間處于黑暗中,又無法獲知周邊環境的時候,都會本能地感到緊張、慌亂,哪怕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消防員也不例外。而且越是靠近起火樓層,前進就變得越發困難。
好在,他們終于摸索到了樓層內的一扇窗戶,向外示意后,外圍的戰友通過電臺告訴他們,攻堅組已經到達了第20層。
距離起火位置,僅剩兩層。
選擇戰友
還有兩層。
這讓攻堅4人組吃了顆定心丸,勝利在望。確定了目標,搜救就從容多了。然而,就在抵達起火的18層后,意外發生了。
戰士謝業楠的空氣呼吸器,報警了。
進入火場內部,空氣呼吸器是救援人員最重要的生命保障。一瓶能夠維持25-30分鐘的氧氣,可以為消防員阻斷致命的濃煙。高溫、有毒的煙氣會在幾秒鐘內使人氣道、肺部灼傷,導致窒息或中毒身亡。
眼看著自己的生命亮起了警燈,謝業楠慌了。
他把自己的處境告訴給班長謝勇。為了緩解戰友的緊張,謝勇立即將謝業楠的氧氣面罩,接到了自己的氧氣瓶上,讓他的呼吸緩解一下。但是,問題并沒有解決。謝勇瓶內剩余的有限氧氣,無論如何無法支撐兩個人同時呼吸。這樣下去,等不到救援結束,他們兩人就都可能被濃煙吞掉性命。
于是,謝勇做出了決定,摘下了自己的空氣呼吸器,幫謝亞楠完成佩戴。他讓三名戰友先行離開,自己再想其他辦法逃生。
險中求生
謝勇想到的辦法,是利用18層的窗戶將自己懸垂在樓外,借此呼吸空氣,等待外圍戰友接應。
對于技術能力過硬的謝勇來說,這是眼下唯一,也是可行的求生之路。18層樓,約有54米,謝勇隨身攜帶了20米的救援繩。這雖然無法讓他抵達地面,但足以躲過濃煙。只要自己能穩固地懸垂在濃煙以下的樓層,就可以等到外圍戰友的接應,自己也就安全了。
從人們最后看到謝勇的視頻中,記錄了這揪心的一幕。
18層的窗戶被打開了,濃煙也緊隨著滾滾而出。謝勇半個身子探出窗外。他似乎很快找到了一個固定支點,并迅速打著繩結。
樓下的戰友們從電臺中聽到謝勇報告:“我要下降了。”可是瞬間,謝勇就墜落下來。
救援結束幾個小時后,就是母親節了。
可是謝媽媽抱著兒子的照片悲痛欲絕。
如何保護消防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