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出現咳嗽、嘴唇發紅、咽喉紅腫發炎,并且伴隨著怕熱踢被子等表現,你是不是習慣性的走進廚房煮上一碗冰糖雪梨水亦或是冬瓜湯?然而當癥狀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你可曾知道上述癥狀可能是由于積食不消化導致的熱證而非簡單的燥咳。
當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除了上述提及的癥狀,寶寶積食不消化通常還會有以下的表現:
大便平時每天一次的,最近兩三天一次。
大便顏色變深,變干變硬,比平時臭;或者大便稀爛,拉肚子。
嘴巴有口氣,舌苔中間部偏厚發黃。
睡眠不踏實,入睡比較困難,睡著后翻滾多。
手心的溫度比手背高、肚子的溫度比后背高。
一般情況下,嬰幼兒極易發生咳嗽尤其是積食引發的咳嗽。一方面,嬰幼兒的肺臟嬌嫩,容易遭受外邪(比如風邪,寒邪,熱邪等)侵襲,體內便會分泌痰液,包裹著這些外邪通過“咳”這個動作排出體外。外感咳嗽的痰通常都比較稀,通常服用一些疏散表邪,宣通肺氣的藥物,便會較快治愈。
另一方面,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如果寶寶吃進去的食物超過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這些食物的精華營養吸收效率低,也不能很好的傳導至大腸,反而會在體內形成積滯,也就是我們說的積食。
這些積食長期停留形成體內的“垃圾物質”,便會形成痰濕的狀態,一旦有外邪侵犯,就很容易引動體內的痰濕。
此外,身體會調集更多的氣血來解決胃腸里堆積的“垃圾”,再加上堆積的食物本就會發酵生熱,這時候寶寶身體里便產生了比平時更多的熱。
這股熱,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團在燒開水的火。正如燒水的過程中水氣會不斷往上飄,這時候胃腸道里的氣也會被迫向上游走至肺部,迫使肺氣上逆,于是就產生了咳嗽。
此時產生的痰被稱為內痰,較難排出體外,且咳嗽經常在夜間尤其是下半夜發作,咳的聲音重濁,同時也會伴隨上述提及的口臭,大便干硬或便秘等不適。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治療外邪,不兼顧去除體內的痰濕,治標不治本,即使暫時好轉,也很容易復發。
小朋友有積食現象的時候,可以讓其少吃一點,特別當他不想吃的時候,可以先餓一頓,同時應該適當增加一些運動量。
父母可以通過小兒推拿或是親子運動小游戲,更好地處理積滯問題。當然也可以通過“焦三仙”食物療法,即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焦香醒脾”,喚醒脾胃,促進其正常運轉。
除此之外,寶寶積食可以選擇消積止咳、安全性高的純中藥制劑,如寧寶Nimble?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它可以從整體出發,實現脾肺同治,藥中含有炒山楂、檳榔、枳實、蜜枇杷葉、瓜蔞、炒萊菔子、炒葶藶子、桔梗、連翹、蟬蛻,諸藥合用,起到理肺清熱、止咳消積的功效,與此同時可以有效改善積食引發的少食、口臭、腹脹、便秘、地圖舌等相關癥狀。
炒山楂+檳榔——消積食、通便。山楂與檳榔具有消食導滯之效,積食消除便切斷了生熱生痰的根源
炒萊菔子——萊菔子入肺經,上能通肺氣,下能通腸道之氣,可降氣化痰
蜜枇杷葉+炒葶藶子+桔梗——清肺化痰、瀉肺平喘
枳實+瓜蔞——通便的同時開胸散結,行氣化痰
秋冬季節,人體在干燥冷冽的天氣下很容易產生燥咳,此類咳嗽和積食咳嗽一樣同樣會出現一些熱證迷惑住寶媽們,這時只需通過以下幾點便可輕松分別:積食咳嗽痰多、舌苔比較厚膩且伴有口臭;燥咳痰少或無痰,不會出現厚膩舌苔。
育兒的路上,寶媽們或多或少都踩過一些坑,誰不是第一次做媽媽呢?不要內疚和氣餒,從這些經驗教訓里總結分析,用更淡定平和的心態,更準確對癥的處理方法,守護寶寶的健康成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