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面,孫悟空想要下一場雨好像很簡單,好幾次都直接叫來了龍王直接下雨幫他的忙。比如,在枯松澗火云洞,四海龍王下雨幫助孫悟空對付紅孩兒;比如,在朱紫國,東海龍王下雨當作無根之水給朱紫國國王當藥引子熬藥。好像就是孫悟空一句話,這雨就下下來了。要是這么認為,多半是受了央視《西游記》電視劇的影響,因為當年央視《西游記》劇組經費有限,對《西游記》里面很多情節都沒有拍出來了,所以我們看那部電視劇一共才只有二十五集,到最后觀音菩薩說出什么九九歸真,唐僧師徒該受八十一難的時候,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只不過那么二十來集,怎么就拍出了九九八十一難來的?還有,最后在通天河受難,唐僧師徒從天上掉下來,說這是當年的通天河,還說到陳家莊這些事情,如果只看電視劇,只能是一臉懵逼,因為這些故事電視劇從來沒拍啊!后來到了接近新世紀的時候,楊潔導演又拍了一部續集,補齊了當年沒拍的那一部分。續集一共十六集,加上原作,一共四十一集,俠客君當年在看《中國文學史·明清小說》時,介紹《西游記》就說九九八十一難其實是四十一個小故事,這么算來,央視《西游記》一共四十一集,正好和文學史上介紹的四十一個小故事算是對上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當年經費有限,好多故事其實沒有拍出來,還有些故事是拍出來了卻沒有拍全,所以也造成了觀眾的許多誤會。比如,俠客君看續集里面鳳仙郡求雨那一回的故事,就對里面下雨的復雜性產生疑問,既然這么復雜,為什么在孫悟空在前面很多地方下雨就那般容易呢?前面說了龍王,這里就不再重復了,就算是車遲國斗法那一集里面,孫悟空要下雨也沒什么復雜的,不過就是金箍棒往天上指了幾下而已。
等到俠客君完全把《西游記》小說通讀了之后,才發現,有很多事情,其實完全不是央視《西游記》電視劇里面說的那回事。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西梁女國,唐僧和女國國主的愛情故事根本就不像電視劇里面那般蕩氣回腸。而俠客君今天說到降雨這回事,其實在《西游記》原著當中是很復雜的!
正兒八經地下場雨,那是要通過玉帝下旨,然后九天應元府再負責執行,整個一套流程下來,和我們平日里辦事一樣,非常正規。其中哪一處出了差錯,更是可能會掉腦袋的。
比如,涇河龍王奉命下雨的那件事情,小說里面就直接說了,有天將傳旨,寫了:
“敕命八河都總管,驅雷掣電行;明朝施雨澤,普濟長安城。”這里作者簡寫了,不過從后面涇河龍王看了圣旨之后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出來圣旨上應該寫的是這些內容:
“辰時布云,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因為當涇河龍王接了圣旨后的敘述是“旨意上時辰數目,與那先生判斷者毫發不差,唬得那龍王魂飛魄散。少頃蘇醒,對眾水族曰”,涇河龍王不僅是受了驚,居然還到“少頃蘇醒”這個程度,就算不是當場嚇暈了,至少也是一時半會回不過神來。再從那一段來看,什么時候布云、什么時候打雷、什么時候下雨、什么時候雨停,甚至連雨量多少,圣旨里面都寫得清清楚楚。而且,圣旨前段還寫“普濟長安城”,也就是說這是一件惠及長安黎民百姓的事情。就像現在我們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在各層級實施一樣!可惜的是,涇河龍王只為了和人好勇斗狠就置玉皇大帝的圣旨于不顧,這和當今社會某些庸官有何兩樣?怪不得玉皇大帝會下令將涇河龍王斬了,以儆效尤!
這一個小故事就寫出了《西游記》中降雨的詳細過程。而在車遲國,孫悟空與三妖斗法時,有一場比拼就是求雨。當時虎力大仙登壇作法,燒了求雨的靈符,不久便有風來,孫悟空元神出竅,到天上察看,對那些降雨的神仙挨個打了個招呼,問及為何助虎力大仙時,那管打雷的鄧天君就說:“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所以,其實還是受了玉皇大帝的旨意,只不過虎力大仙卻沒料到遇上了孫悟空這個硬茬,人家可是有觀音菩薩“叫天天應,叫地地靈”的許諾,甚至有些時候,觀音菩薩還親自來幫孫悟空渡過難關。遇上觀音菩薩這尊大神,即使是三界之主的玉皇大帝也得禮讓三分,所以,虎力大仙輸是輸得冤。
另外幾次也是,像枯松澗那一次,孫悟空請東海龍王相助時,東海龍王就說了:“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須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幾尺幾寸,甚么時辰起 住,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文,會令了雷公電母,風伯云童俗語云,龍無云而不行哩。”孫悟空就說,不用那么麻煩,只需要東海龍王幫忙滅個火就行了。可以看出來,幾位龍王幫孫悟空一者并不算下雨,二者有觀音菩薩那尊大神在那,玉皇大帝對此事也就不再追究了。
所以,在《西游記》里面,下雨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也就難怪,在鳳仙郡時,孫悟空也求不來那場雨了!
諸君以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