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

           武教辦〔201222

  市教育局關于印發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

2012—2015年)及其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教育局、局屬各單位:

現將《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區實際遵照執行

 

 

 

                              一二年十月九日


附件1

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顯著標志。為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快速發展,促進武漢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戰略目標,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武漢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武漢市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結合我市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主要成績

——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間,我市實施校校通、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初中標準化建設等工程,構建市、區、校三級教育網絡體系,建立教育資源庫,初步形成了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信息化基礎環境。

——信息化師資隊伍初具規模。目前我市擁有專職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教師共1300余人。全市已有90%以上中小學教師接受過不同類型的信息化技能培訓,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普遍得到提升。

——信息技術教育基本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開課率穩步提升,學生參加信息技術實踐活動日益廣泛,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

——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效明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教育管理、教研科研等領域中的應用日益普及,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教育信息化理論及應用研究不斷深入,成果豐碩。

(二)存在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還不能滿足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網上應用系統和平臺建設滯后。城鄉、區際和校際間信息化水平發展不平衡。

——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匱乏,共建共享的有效機制尚未形成。數字教育資源種類不多、總量較少,針對性不強,還不能完全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

——教師信息能力有待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中小學教師信息能力和素養,還不能完全滿足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學的需要。全市中小學專職信息技術教師還不足。

——信息化管理體制有待理順,工作職責有待明確。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指導分屬不同部門,職責不明,管理力度不夠,信息化服務水平不高。

(三)發展機遇

——信息技術成為時代潮流,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給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了難得的環境機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強調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給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政策機遇。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宏偉戰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大舉措,武漢市被確定為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城市,給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武漢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課程改革的推進,終身學習與個性化學習的興起,給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了強烈的需求機遇。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武漢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武漢市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結合實施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加強基礎建設、開發信息資源、優化應用管理、提升服務效益,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推動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管理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加快我市教育現代化進程。

(二)工作原則

——科學規劃,優先發展。立足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實際,準確把握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科學規劃,優先發展,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

——統籌協調,分類推進。總攬全局,協調職能,分工協作,兼顧城鄉、區域、校際差異,分類推進,促進教育信息化全面、協調發展。

——共建共享,重在應用。按照先進、成熟、經濟、實用的原則,以教育教學需要為出發點,整合和共享各種教育資源,突出應用,以用促建。

——深度融合,形成特色。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打造武漢教育信息化特色。

三、發展目標

為每一位師生提供更加開放、便捷、有效的學習環境,給基礎教育注入全新活力,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設更廣闊的平臺。

——建成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覆蓋全市、分布合理、安全高效、開放靈活的武漢教育云,構建三通兩平臺,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搭建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小學數字校園。

——建設內容更加豐富的數字資源庫。加快優質教與學資源的開發,建設供全市共享的大型教育資源庫,充分利用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打造信息能力更加適應的教師隊伍。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增強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加大專職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與引進力度。

——構建學習更加高效的教育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變革。

四、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主要任務

1.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信息環境。結合國家教育云武漢試點建設,構建覆蓋全市教育機構的安全、高速、開放的武漢教育城域網。城市中小學和農村中心校以上學校校園網覆蓋率達到100%。實施班班通建設工程,推進多媒體、電子白板進教室。優化硬件資源配置,逐步實現生機比城區達7:1、農村地區達10:1師機比1:1,擁有專用多媒體教室的學校達到100%。建設一批數字圖書館和學科數字實驗室。

2.建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完善信息服務體系。結合武漢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整合教育資源,以武漢教育云為依托,建立武漢教育基礎信息數據中心。建設融教育決策、電子政務、信息服務、資源共享、教育管理、教學應用、遠程學習、網上活動于一體,面向學校、教師、學生、家庭和社會公眾的武漢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

3.加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力度,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庫。通過定向購買、自主研發、合作開發等形式,加快建設包括課程庫、課件庫、案例庫、試題庫、文獻庫、專家智能庫等武漢基礎教育資源庫。充分采集、整合、挖掘現有教育信息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與共享,面向師生和社會提供更有價值的教育信息服務。

4.加強教育信息化培訓和研究,提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把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納入全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整體計劃中,加大專職信息技術教師骨干培訓力度,開展多層次全員性的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開展信息技術創優活動和應用課題研究,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建立教育信息化專家團隊,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應用的指導、研究和服務。

5.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管理,信息技術課程開課率達到100%。研發具有武漢特點、時代精神的信息技術課程。探索信息技術課程評價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測試結合的途徑和方法。依托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組織開展數字高效課堂、同步課堂、探究性學習、名師講堂、名師工作室、網絡協作教研等教育資源規模化應用與研究,

6.推行數字化管理應用,提升教育管理效益。制定教育信息化系列標準,形成教育信息化工作規范體系。建設包括招生管理、學籍管理、教工管理、資產管理、項目管理、實驗管理等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加強教學場館、設備等教學設施信息化管理,推行網上信息發布、網上文字、視頻溝通,實現管理過程數字化、教學設施數字化、網絡資源數字化。

(二)重點工程

適應信息技術由“e時代electronic era,電子時代)向“u時代ubiquitous era,無處不在的時代)發展,重點建設6大工程:

1.武漢教育云及城域網工程。結合國家教育云武漢試點建設,構建包括市級光纖骨干環網、區級光纖環網、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接入點3部分組成的武漢教育城域網。全市90%以上的學校直接接入武漢教育城域網,不具備線路接入條件的通過VPN方式接入武漢教育城域網,實現以寬帶網絡校校通為基礎的全市教育系統內的高速互聯互通。

2.中小學班班通工程。推進以網絡、多媒體投影儀、計算機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信息化終端設備進教室為主,數字播放點播設備為輔的班班通建設工程,提高中小學課堂教學信息化水平。2015年,全面完成中小學班班通建設工程。

3.中小學數字校園工程。加快中小學計算機更新、添置和多媒體教室建設,到2015年全市中小學生機比城區達7:1、農村地區達10:1師機比達到1:1。擁有專用多媒體教室的學校達到100%。城市中小學和農村中心校以上學校校園網建設比例達到100%。穩步推進無線數字校園建設。建設全市中小學圖書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圖書館、高中和部分義務段試點學校學科數字實驗室。

4.武漢教育資源庫工程。完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建設學科內容齊全、標準規范、覆蓋不同教育類型的教育資源庫,力爭到2015年資源庫容量達到20TB,逐步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5.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工程。建設武漢教育云服務中心,建立武漢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完善適合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遠程學習、培訓、研究和交流平臺。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市區教育監管與動態監測分析系統。

6.學校信息化能力建設與提升工程。推進教育資源規模化應用,實施學校信息化能力建設與提升百千萬工程,建設百所數字校園示范校,評選千名信息技術教育能手,培養萬名信息技術創新小人才。

五、推進策略和保障措施

(一)推進策略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營造濃厚發展氛圍。站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高度,安排和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輿論環境。

2.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實施區域整體推進。全市一盤棋,統籌規劃,采取區域整體推進方式,根據不同地區特點,確定階段性目標和要求,分步推進,分年度實施。加強合作,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發展,及時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

3.強化管理,項目推動,建立責任分擔機制。以實施一批重點項目為主要抓手,強化管理,把教育信息化發展任務落實到位。設立項目工作組,具體負責項目的規劃、論證和建設工作。明確任務、明確時限、明確標準、明確責任,有序推進項目實施。

4.需求導向,強化應用,建管用評齊抓并進。把師生的教學需求作為教育信息建設的導向,把應用和效益作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落腳點,充分利用好現有存量,抓好建、管、用、評,邊建設邊管理,邊應用邊評估,以評估促發展。

(二)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保障。建立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健全市、區、校三級教育信息化工作體系,強化行政管理和專業指導,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2.完善制度保障。完善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應用、管理相關制度,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政府績效目標管理。建立教育信息化評估機制,開展教育信息化先進區、校評選表彰活動。

3.加大經費保障。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市區兩級共擔、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體制。增強市區教育經費統籌能力,設立教育信息化專項經費。積極鼓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服務。

4.建立技術保障。加強教育信息化標準規范制定和應用推廣。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運營維護與技術支持服務體系。


附件2

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

實施方案

 

為推進我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促進武漢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戰略目標,根據《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武漢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武漢市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加強基礎建設、開發信息資源、優化應用管理、提升服務效益,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搭建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管理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加快我市教育現代化進程。

二、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及責任分工

(一)武漢教育云及城域網工程

結合國家教育云武漢試點建設,構建武漢教育城域網。2015年,全市90%以上的學校直接接入武漢教育城域網,不具備光纖線路接入條件的通過VPN方式接入武漢教育城域網,實現以寬帶網絡校校通為基礎的全市教育系統內的高速互聯互通。

市局責任單位:市教科院、財務處、基礎教育處、教育條件處(排在第一位的為主責單位,下同);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二)中小學班班通工程

以網絡接點、多媒體投影儀、計算機和交互式電子白板、交互式大屏幕液晶電視等信息化終端設備進教室建設模式為主,農村教學點和5年內將撤并的學校一般采用數字播放設備、軟件資源包建設模式為輔,實現中小學班班通2012—2013年,完成班級總數的80%,爭取2014年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市局責任單位:基礎教育處、財務處、教育條件處、市教科院;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三)中小學數字校園工程

1.計算機配備。到2015年底,中小學生機比中心城區達到7:1、新城區達到10:1師機比達到1:12012年,各區達標學校達到50%2013年達到70%2014年達到90%2015年完成配備工作。

2.多媒體教室建設。開展同步課堂教室建設試點。到2015年底,全市中小學擁有專用多媒體教室的學校達到100%

3.校園網建設。到2015年底,城市中小學和農村中心校以上學校校園網建設比例達到100%35%的學校建立無線數字校園。

4.學科數字實驗室建設。到2015年底,完成高中和部分義務段試點學校學科數字實驗室建設。

市局責任單位:基礎教育處、財務處、市教科院、教育條件處;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四)武漢教育資源庫建設工程

采取購買、自主研發、合作開發等形式,建立市、區、校三級架構、學科內容齊全、標準規范、覆蓋不同教育類型的分布式共享資源庫,包括課程庫、課件庫、案例庫、試題庫、文獻庫、素材庫、數字圖書館等。2014年,完成教育資源目錄庫建設;2015年,基本完成教育資源庫建設,資源庫總容量達到20TB,逐步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2015年,完成全市中小學圖書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圖書館建設。

市局責任單位:市教科院、教育條件處、基礎教育處、財務處;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五)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工程

2012年,搭建武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學生信息、教職工信息、學校信息、地理信息、教育資源5大基礎數據庫。2013年,開發地理信息輔助決策系統、教學質量分析評估系統、招生報名錄取系統、平安校園監控系統、教育教學公共應用系統及教育信息服務系統。2014年,建成市、區教育云服務中心。2015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并對外開放。

市局責任單位:市教科院、發展規劃處、教師工作處、財務處、基礎教育處、市招考辦;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六)學校信息化能力建設與提升工程

推進教育資源規模化應用,實施學校信息化能力建設與提升百千萬工程。

1.建設百所數字校園示范校

建立數字校園示范校建設標準,開展市級數字校園示范校創建活動,每年組織評選武漢市數字校園示范校。

市局責任單位:基礎教育處、財務處、市教科院、教育條件處;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2.評選千名信息技術教育能手

將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計劃,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課題研究。全市每年組織評選200名信息技術教育能手。

市局責任單位:市教科院、教師工作處、基礎教育處、財務處、教育條件處;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3.培養萬名信息技術創新小人才

開好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開發具有武漢特色、時代精神的信息技術地方課程。探索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改革。舉辦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能力競賽。

市局責任單位:市教科院、基礎教育處、財務處、教育條件處;區責任單位:各區教育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市教育局成立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相關副局長、教科院院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市教育局在進一步完善市基礎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配置的基礎上,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

基礎教育處負責牽頭制定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負責實施過程中的組織、協調、推進,負責全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組織與指導;

發展規劃處負責規劃、指導信息化工程的實施;

財務處負責落實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經費,并進行管理和監督;

教師工作處負責信息技術教育師資的編制、考核、職評及教師信息能力培訓工作;

市教科院負責基礎教育信息化標準制定,相關項目實施與過程管理、驗收,教育資源建設、應用與管理;

教育條件處負責硬件建設的具體實施、管理、推進,數字圖書館、學科數字實驗室標準制定和建設。

各區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二)統籌規劃,精心組織

各區要按照《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和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實際情況,做好本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的項目規劃和組織實施。

教育信息化工程項目實施,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組織招投標、實施工程監理,嚴格按照項目標準建設、驗收。

(三)落實經費,加大投入

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市區兩級共擔、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體制。增強市、區教育經費統籌能力,設置教育信息化專項經費,用于硬件建設、資源開發、師資培訓、應用推廣以及維修維護。積極鼓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服務。

(四)完善機制,強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區、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機制,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市、區政府績效目標管理。完善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應用、管理制度,加強對項目設備完好率、使用率的管理。開展教育信息化先進區、校評選活動。

 

 

 

主題詞:基礎教育  規劃  方案  通知

武漢市教育局辦公室                   2012109印制

共印6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與規劃
新余市基礎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
安徽強化省級統籌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淺談教育信息化數字資源建設及有效應用 參考論文
寬帶網絡校校通 學習空間人人通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锡林浩特市| 盐池县| 伊宁市| 资源县| 尉氏县| 贵港市| 榆林市| 福清市| 桦南县| 鹤岗市| 木兰县| 黄浦区| 抚顺市| 铁力市| 剑河县| 全南县| 铜梁县| 运城市| 元朗区| 瑞丽市| 三台县| 营山县| 苏尼特左旗| 开化县| 安仁县| 望谟县| 西畴县| 固阳县| 读书| 新民市| 昆山市| 三台县| 尼勒克县| 伊宁市| 南充市| 乌兰察布市| 荆门市| 嘉定区| 墨竹工卡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