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 第1196期】
【核心提示】“平行志愿”錄取時也有一個先后順序,這個順序代表著考生的“志愿度”,理論上,每個人肯定都把自己最心儀的大學和專業放在最前。錄取投檔時,按照分數輪到這名考生投檔時,就先看其平行志愿的第一個志愿,如果不中,再看第二個,依次進行,直到錄取或滑檔……
去年,有個親戚的孩子考了600多分,卻上了一個極其普通的大學,原因是,孩子不了解懂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志愿填報失誤,將那所普通大學排在了“第一志愿”!
有朋友問,現在不是實行平行志愿嗎?怎么還有“第一志愿”說法?
要弄清這個問題,當先了解平行志愿的含義及錄取規則。
現在的“平行志愿”是相對于過去的“順序志愿”而言的。
過去的順序志愿是“一次填報志愿,多批次錄取”,錄取原則是“志愿優先,參照分數”。
假設考生一次填報三個志愿,這三個志愿按照順序,是要分三個批次錄取的。
第一批次錄取第一志愿考生。考生無論考多少分,檔案都會被第一志愿學校提走。假設第一志愿不能錄取,考生就會被退檔。
第二批次錄取第二志愿考生。無論考生考多少分,如果第二志愿學校已經錄滿,分再高也沒有機會了。
第三批次錄取第三志愿考生。同樣,如果第三志愿學校已經錄滿,考生同樣也沒有了機會。
過去信息暢通,檔案只能是人工分檢,考生所報的第二、第三志愿學校只要在第一批次——“第一志愿”考生中錄取滿額,就不會等著“高分退檔考生”,唯有“第一志愿考生”錄取不滿的情況下,才會進行第二、第三批次錄取。所以,過去只要“第一志愿不準”,高分考生滑檔者很多。
大數據時代的“平行志愿”,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一次性”錄取原則。具體操作起來,就是把所有同類考生按分數、位次從高到低依次排序,將所有同類學校招生指標“捆綁”在一起,比如100所學校的1000個專業共有10000名招生指標,每個考生一次可報96個平行志愿,錄取時,從第一名考生開始,只要考生的分數、位次,在所報96個志愿學校專業招生指標總數內,這名考生就會被錄取。
換句話說,也就是考生所報的這96個志愿的學校專業有一個招生總指標數,如果考生在志愿填報相同的這96個學校專業的所有考生中,排名大于等于這個指標數,無論其志愿序號是多少,都會被錄取,反之,就滑檔了。
這就是平行志愿中“分數優先”的含義。“遵循志愿”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在“分數優先”的大前提下,充分尊重考生自己的志愿,這也是志愿的應有之義。具體操作起來如何進行呢?
大家都知道,“平行志愿”也有一個先后順序,這個順序代表著考生的“志愿度”,理論上,每個人肯定都把自己最心儀的大學和專業放在最前。錄取投檔時,按照分數輪到這名考生投檔時,就先看其平行志愿的第一個志愿,如果不中,再看第二個,依次進行,直到錄取或滑檔。
開頭案例中的我那名親戚考生,去年考了600分,“第一號志愿”卻填了個500分的學校,那肯定是一投就中啊,因為,這個學校這時候還沒有學生進來,正虛位以待呢!
既然第一志愿就中了,后面那些550分、580分、600分的學校志愿當然就沒用了。因為,你人已經走了啊!
所以,所謂平行志愿并不平行。"平行"針對的是招生辦錄取,只要招生學校還有指標,輪到你時,無論你將這所學校排在志愿的哪個序號,那不影響錄取;“不平行”是指計算機錄取時,對你的志愿是按你所填的志愿序號從小到大依次檢索的,只要檢索到你所填報志愿學校中有指標,就會把你的檔案投給這所學校,不再“管”你后面志愿的事了,這是對你所填志愿的“尊重”。
因此,考生要想填好平行志愿,當先弄清其錄取規則,科學填報才行。這也就是說,要想讓自己的考分不浪費,應當在遵循自己意愿的前提下,所填志愿學校(專業)按照序號從小到大的順序按照”雙一流“——重點——一般大學呈寶塔型依次降低,說得再明白點,就是近三年學校(專業)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位次)從高到低依次排列!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將最好的學校排第一,將保底的學校排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