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劇情的展開,馮曉琴的形象開始立體豐滿起來,我對馮曉琴的印象,跟對她妹妹馮茜茜一致,她只不過是一個力爭上游的人,知識能力稍微欠缺。

馮曉琴身上有4個標簽,每一個標簽都對當下社會的女人有映射,攤開這4個標簽,你會發現《心居》這部劇,不過是借著馮曉琴在談底層社會普通女性的痛點。
馮曉琴的第一個標簽:上海媳婦
馮曉琴原本是安徽鄉下的妹子,讀書也不甚出色,家境一般。偏偏她讀書的時候不上進,跟同學談戀愛未婚先孕,那男生一家人害怕擔責,連夜搬家逃跑了。馮曉琴父母帶著女兒躲到外地生產,對外謊稱是自己中年得子——這是原著。

編劇仁慈,在劇版《心居》里,馮曉琴的未婚先孕是男朋友意外死亡,她出于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堅決要生下孩子,這一改動讓人物形象高大起來。
馮曉琴不滿20歲到上海謀生,其實是來尋找機會,當然,顧磊也是她的機會之一。她未婚先孕拿下顧磊,火急火燎地帶球上位,目的就是為了得到一個身份,想要成為上海人,利用自己年輕美貌的優勢,結婚是最便捷的路。
馮曉琴愿意跟顧磊結婚,就是沖著上海戶口去的——原著寫顧磊其實是個瘸子,面相顯老,經常皺眉,眉心有個“川”字,沒什么本事,靠著姐姐顧清俞介紹,才找到一份工作。馮曉琴這樣要強的女人,甘愿委身于他,如果不是看在上海戶口的份上,她怎么可能甘心?

上海戶口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馮曉琴跟顧磊鬧騰,最激烈的一次就是假裝回娘家,結果這導致顧磊的意外死亡。其實,顧清俞是清醒的,就是看在兒子小老虎的教育資源這一塊,馮曉琴也是舍不得走,怎么可能真的離開?

馮曉琴代表了一類女性,想要把婚姻賣個好價錢,找個上海人或者北京人,為自己和孩子鋪一條路,其實馮茜茜也是這樣,愛情真假不重要,先生存下來。開始確實有些委屈,不過婚姻開始都是半斤八兩,雙方往天平上堆砝碼,你情我愿就好。
馮曉琴的第二個標簽:扶弟魔
不知道編劇為什么特意改動了馮曉琴的年齡,因為原著是說她比顧磊小幾歲,可是,電視劇《心居》顧清俞口述的事實卻是,馮曉琴比她還要大兩歲,追著她喊阿姐有點矯情。或許這樣更能凸顯馮曉琴的委曲求全和心機,畢竟她是未婚先孕搞定男人的。

多子女家庭里,長子長女往往背負重擔,不僅要為自己盤算,還要顧及父母和弟弟妹妹。馮曉琴盤算著買房的時候,扶弟魔形象漸漸顯露。馮茜茜暫時寄居在顧家,省一點房租和生活開支,沾了親戚的光。但是,馮曉琴想要搬出去,甚至要把父母和弟弟接到上海,這野心就讓人十分不舒服了。
為什么呢?因為她用家庭主婦的付出在跟老公的家庭做交易。她自己沒有能力買房獨立,只好雞娃一樣雞老公,讓老公增加收入,滿足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

站在馮曉琴的立場,她是孝順的女兒,她飛黃騰達了,就要拉扯父母一把。但是,站在顧家人的立場,她這樣做其實是劫富濟貧,毫無原則地給娘家輸血,還把自己打造成犧牲者的形象,讓人喜歡不起來。
編劇在講故事的時候,給馮曉琴洗白的嫌疑比較大,把馮大年安排成馮曉琴的私生子,而不是真正的弟弟。其實,就算如此,看馮曉琴對妹妹馮茜茜的態度,也撇不開扶弟魔的嫌疑,打著親情的名義拉扯幫襯。

馮茜茜的婚戀態度也被馮曉琴帶歪了,一心想要找個上海男人,而不是找個自己喜歡的人,說到底,還是要把情愛估個好價錢賣了。
馮曉琴的第三個標簽:全職寶媽
馮曉琴是上海媳婦,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辭職在家買汰燒。她的所有時間精力都被家里的雞毛蒜皮占用,即便是想靠自己也很難。她慫恿丈夫顧磊向姐姐借錢買房,因為丈夫離世不得已作罷,僅僅是3萬塊的定金,她也要苦苦哀求賣家退給他。這說明她真的很窮,老公也沒有掙到多少積蓄。
就算最終拿到了250萬的房子,他們還錢也要好多年,有可能還還不上,也就說最終可能是靠啃老,或者姐姐顧清俞大度,替他們夫妻買單。

這樣一算賬,馮曉琴很不厚道,但是,別忘了,她原本是有工作的,在保險公司上班,辭職在家這些年,照顧一家老小,誰給她開工資了?全職媽媽的付出往往被當做理所當然,但是,誰來支付他們的工資?
全職太太的委屈在《心居》里一覽無余,很多全職寶媽深有同感。她們是家庭的犧牲者,也是情緒價值提供者,但是,如果她們的付出不被認可和看見,一件很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一根稻草,引起山呼海嘯的情緒崩潰。
全職媽媽真的是高危職業。
馮曉琴的第四個標簽:女性創業者
如果不是顧磊意外去世,馮曉琴可能一輩子都是全職媽媽買汰燒。今天看到一個熱搜新聞,一個全職太太接受丈夫的生意并把規模做大了一倍,無獨有偶,女老板也是因為丈夫出了意外。

馮曉琴的角色很符合眼下影視劇喜歡的大女主形象。關于女性創業,我想說的是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不要為了標榜自我而創業,因為創業往往九死一生。
馮曉琴創業成功,源于她的洞察力好,從老齡化的社會需求里看到了商機,并且找到了一個善良且有錢的合伙人,這是多么理想的創業環境,現實里并沒有。

先發現痛點需求,再去圍繞解決痛點問題而創業,所以馮曉琴成功了。對比之下,史老板的失敗就很搞笑,他的噱頭很足,但是為了賺錢欺騙業主,甚至還搞假文憑,這樣的創業生意不厚道,失敗不足為奇。賺錢要把顧客放在心上,顧客才愿意把鈔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