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動脈網主辦的未來醫療100強大會·VB100戰略峰會上,長嶺資本管理合伙人蔣曉冬作為下午場【計算未來:百強企業創新之道】首位演講嘉賓,分享了《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用創新服務重構未來醫療》的主題演講。
長嶺資本合伙人蔣曉冬
演講中,長嶺資本對其為何布局投資大健康和老齡化領域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指出當前醫保收支狀況要求醫療服務行業提高投入產出比。長嶺資本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通過不斷投資創新醫療服務企業、創新醫療科技企業,推動醫療變革的發生。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用創新服務重構未來醫療
長嶺資本脫胎于NEA基金團隊,至今已成立4年半。目前其已完成三期基金募集,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總規模超過60億元。長嶺資本投資了超過50家企業,它們主要分布在三個領域:創新醫療服務、創新醫療科技、新型老齡化。大健康和老齡化是其主要專注的領域和賽道。長嶺資本作為以早期創業企業為核心業務的投資基金,投資金額從單筆一千萬人民幣到單筆兩億人民幣不等。
在過去五年時間里,醫療健康行業在技術和模式的變革推動下加速發展。但醫療行業仍舊屬于慢行業,因為要解決個體生命當中非常嚴肅的醫療健康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復雜,解決起來并不容易。在慢行業里做投資需要有長期的定力和耐心,為期12年周期的基金也為長嶺資本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長嶺資本所有投資都是面向今后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灰犀牛——老齡化人口結構的變化。老齡化人口以每年一千萬人左右的速度激增,到現在已經有將近2.7億人在60歲以上。老齡化人群結構也在發生根本性變化,2019年有2.5億老人。而根據第三方預測2033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將超過4億。
這4億人的組成和2019年有著根本性不同,4億人中超過70%的人為1962-1973年出生的人口。1962-1973年這十年是出生人口最多的十年,共有3.2億人出生。2021年,1962年出生的人還沒有進入60歲。但從明年開始,結構的變化將不僅導致老齡化人口數量激增,他們的需求和支付的意愿、他們的行為習慣都和他們之前那一代人有著根本性不同。
中國人的平均健康年齡是68歲,大部分醫療健康費用開支其實都是68歲以上所謂的不太健康的人花費的。通過簡單的算數可以看見從2018年開始,未來中國20年將是中國歷史上患者最多的20年。這也是醫療健康產業的機會。
而未來20年,中國醫療行業面臨的問題其實是人先沒了還是錢先沒了的問題。中國醫保收入和支出,在2017、2018年間迎來了拐點。過去20年醫保在造福1930-1950年出生的人,他們滿70歲已經進入疾病高發和醫療費用激增的年齡段;未來中國20年需要造福的是1950-1970年出生的人。
1930年出生的人絕大部分人生活不是特別富裕,支付能力相當有限。1960年到1973年出生的群體趕上了改革開放最好的時代,他們也擁有中國最多的資產。對生命和健康的期許,使得他們愿意投入的資源是前面一代人不能相比的。
未來醫保支出將可能翻番。為了醫保合理控費,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增加籌資,但是收入方面,中國勞動力人口在未來30年將從9億人降到7億人以下,本身交醫保的人數在變少。如果把每個人交醫保的金額增多,企業和個人將面臨很多困難。二是壓縮開支,國家醫保局成立以后壓縮開支會進行到底。但節省的費用規模,遠不如支出增加的迅速。
此外,醫保疾病治療只是一種類型的支出,最近大家比較關心老年長期照護等支出。AD(阿茲海默癥)人群或老年癡呆人群60歲以上的發病率為3%左右,2033年有著4億老年人口,4億人乘以3%是1200萬,按人均護理8萬/年,支出將達到近萬億。從趨勢中可以看到,醫保將會有重大缺口。
如何解決這一缺口?其實還有第三個方法,就是長嶺資本投資創新的核心邏輯,用更少的錢干更多的事。這三個方法并不是互斥的。但是今天要提的是第三個方法,就是如何提高投入產出比。當前大健康行業和老齡化行業十分低效,創新醫療服務、創新科技技術有助于改變這種局面。
創新醫療服務有非常廣的內涵和外延,也有很多創新的思路和模式。長嶺資本僅簡單結合已投資的50多家企業中的幾個視角進行了探討。
提及醫療服務,很多人會想到醫院和診所等傳統醫療服務形態,這是相對傳統的思維。今天中國醫療服務的創新和未來十年醫療服務創新的機會,是OMO而不是O2O,是線上線下的融合。本質是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手段解決傳統醫療服務場景中存在的供需失衡的問題。
以兩家長嶺資本早期投資的企業為例。其中一家是固生堂中醫。固生堂十幾個億收入中近20%來自互聯網,并且比例在不斷上升。像成都、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中,其互聯網中醫的占有率要么是最高、要么是最高之一。
固生堂干的事情是解決中醫頭部專家資源稀缺的問題。在患者服務上,頭部專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頭部專家的資源非常有限。不僅數量少,他們的服務半徑也很窄。因為時空限制以及傳統公立醫院模式上的短板,也使得其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固生堂中醫做的事情就是打通線上線下。
無論是用互聯網醫療手段、還是線下連鎖的手段,兩者并非是獨立的業態,其共同覆蓋了患者全生命周期不同的場景——根據患者看什么疾病,疾病診療和后續的康復需要在哪個場景里面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而決定。長嶺資本現在還在做更深入的事情,依托其OMO能力為公立醫院賦能。其也在跟頭部的公立醫院合作,共建和代運營他們的公立醫院。
彩虹醫生是另外一個例子。在自費疫苗接種的市場里,一方面很多診所覺得患者數量不穩定;另一方面當大家預約疫苗如HPV疫苗,不管到公立機構還是民營機構,都需要較長時間等待,服務也相對較差。彩虹醫生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每個月在其平臺上完成預防接種的服務交易量已經過億。其中既有年輕群體也有中老年群體。
第二個視角是數字療法,它也是未來醫療100強大會討論的重點內容之一。數字療法的核心本質是用科技的手段改變醫患的行為方式,通過行為方式的改變讓臨床診療的結果發生變化,并采用臨床指標予以量化。
云開亞美聚焦千分比疾病患者,這部分患者欠缺有效的管理。頭部專家基本在一、二線城市,但患者在二、三線城市。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有效地進行全方位管理,從結果上帶來了明顯的不同。零氪科技搭建的互聯網腫瘤醫院是最大之一,專注于用數字化手段全方位地管理腫瘤慢病患者。雖然現在還在數字療法的研發早期,但是從追蹤結果統計學已經看到,被管理和不被管理的三萬多例肺癌患者,三年生存率差異明顯。
醫療是一個慢行業,如今資本熱捧,但醫療的需求既不能用簡單的金錢拉動也不能被抑制,醫療需求彈性并不大。資本市場總是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熱有冷,但是大家一直在奮斗的中國醫療事業是一個長期事業,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特別是投資人需要秉持長線的理念和堅持,這就是長嶺資本提及的遠離風口、相信復利。
長嶺資本以愛爾眼科為例進行了說明。如果投資人在愛爾眼科2009年上市就買入持股,截止2019年年底,其投資回報率是30幾倍。但今天已經是60幾倍,又翻了一番。其甚至超過了同期互聯網頭牌企業騰訊的回報倍數。長嶺也希望更多投資人奔著這個目標去用十年磨一劍的方式和創業者形成緊密的合作。
長嶺團隊是海吉亞醫療公司第一個投資人,也是公司在上市前的最后一個投資人。長嶺資本既投A輪又投Pre-IPO輪,從投資角度是發掘和享受復利的成長,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則是希望陪伴企業長期成長,十年磨一劍去打造一家偉大的企業。
聯合國人口發展署數據顯示,中國2050年將有50%的人在50歲以上。50%的人超過50歲,他們會是什么樣的生存狀態;當00后都已經超過50歲會是什么樣子。蔣曉冬表示希望通過70后、80后、90后至少三代人的努力,讓長壽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不再成為一種包袱,而是成為生命的饋贈。
Q&A:長嶺資本如何看待醫療投資領域的發展
動脈網:“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包含一種確信。您看到的未來是怎樣的圖景?
蔣曉冬:“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其實是指你有很大的夢想,即便在早期看起來不靠譜,但仍舊偶爾可能實現。醫療投資行業本身就是做夢和實現夢想。夢想要足夠大,不能僅僅只是把它視為一筆生意,而是這件事情能夠真正地為很多人服務。長嶺資本在投醫療服務領域時,不投“高端”醫療,也是希望企業做的事情能夠服務大眾,能夠解決幾億人的問題,而不是幾萬人的問題。長嶺資本希望在12年后,回過頭來,能夠有幾件引以為豪的事情,能夠享受參與的這個過程。
動脈網:過去一段時間,醫療行業投資火熱,您覺得是什么原因催發了這樣一種狀態?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蔣曉冬:疫情肯定是誘因之一。疫情本身使得普通大眾對醫療健康行業的關注度變得十分高,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如此。其二,二級市場的火熱帶動了一級市場領域的投資。一級市場往往相對于二級市場更為滯后。當二級市場醫藥股、科技股火熱時,一級市場就會開始思考應該投入相對的領域。很多原本不投醫療行業的資本均進入到了醫療領域,雖然帶來了更多競爭,但總體是好事。
從我個人角度,我還是希望更多人去創業,因為投資行業的瓶頸是擁有偉大夢想的優秀創業者?;蛟S可以舉例說明當前的局面,美國做的一份關于過去30年PE/VC基金發展的統計報告顯示,50%的基金有一期基金沒有二期基金、90%基金有二期基金沒有三期基金、99%的基金有三期基金沒有四期基金,最終今天留下來的基金數量僅是少數,能掙錢的永遠是少數人。如果中國的年輕醫生越來越少,但是醫療行業的投資人越來越多,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當前醫療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則是讓醫生過上更加有尊嚴、體面的生活。
動脈網:長嶺資本如何降低投資成本,是否考慮過孵化創新醫療服務企業?
蔣曉冬:長嶺資本在成立四年半的時間里,專注于大健康和新型老齡化賽道,投資了50多家企業。相對于在幾十個領域投資幾百家企業的資本來說,長嶺資本更為專注,并在所在領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隨著生態系統的完善,企業間協同效應會愈加明顯。
在這一過程中,長嶺資本本身與企業保持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例如長嶺團隊既是海吉亞醫療第一個投資人,又參與了海吉亞醫療上市前最后一輪投資。目前長嶺資本也在進行著3、4個項目的孵化,但相對都處于早期階段。孵化相對更為耗時,但是由于長嶺資本是為期12年的基金,有足夠的耐心陪伴企業共同成長。長嶺資本也希望與創業者緊密合作,十年磨一劍,去打造一家偉大的公司。
動脈網:投資過程中,長嶺資本如何發現有著偉大公司潛力的項目?
蔣曉冬:說到底,還是碰到讓我們心動的創業者,他在嘗試一些很新的很有抱負的東西。例如,當時遇見海吉亞創始人朱義文教授時,他是上海一家公立醫院的臨床醫生。我投了海吉亞醫療的天使輪,伴隨企業從零起步走到了今天,海吉亞醫療也做到了近370億港幣市值。
我記得十分清楚,當時我問他想要干什么?他說要去三四級城市,甚至是縣里面開設腫瘤醫院。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很不靠譜。因為常識告訴我們,腫瘤患者都前往北京、上??床 D鞘鞘昵埃幢闶鞘旰蟮慕裉煲彩侨绱恕5锹犓南敕?,你發現沒有任何問題。在我們內部仔細溝通討論后,雖然意識到了其中存在巨大的風險,但還是進行了投資。對零氪科技的投資同樣如此。見到創始人時,他甚至還未注冊成立零氪這家公司。早期投資本身具備高風險,投資人需要謹慎判斷。
中國其實不缺想創業的人,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其中,有一些人擁有好的想法;有好想法的人里有一些有著較好的執行力;有較好執行力的人里有一些有著較好的運氣……。如何碰到這些人,是無法預料的。早期投資最大的挑戰并非是見不到,而是視而不見。像朱教授這樣的優秀醫生,中國不少。問題在于不是他們中的每位都能成功創業,做成市值百億、千億的企業。為何覺得就是他能夠成功,關鍵在于愿意下這個判斷。
做早期投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其實是你看到過別人沒看到過的東西。你看到過當年這個企業是什么樣子,你看到過這個過程,看到過反差,你真正目睹了夢想是怎么實現的。我覺得這是人生當中非常精彩、令人愉悅的事情。即使不是你自己親自去做這件事情,但作為參與者參與其中同樣令人興奮。
動脈網:在醫療服務領域里,像往年上市的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比較偏向于消費醫療。而近年上市的海吉亞醫療等則偏向于嚴肅醫療。從消費醫療到嚴肅醫療,是一個更加艱難的過程。您如何看待這種趨勢?
蔣曉冬:我覺得醫療都是嚴肅的,只是前者可能更加偏向于消費化的場景。比如我們投資的固生堂中醫,是在公立體系以外的非醫保支付的場景,但也仍舊是在看病診療,而非養生保健。嚴肅醫療同樣可以有消費化的場景,消費醫療也可以有嚴肅化的應用。消費化指的是體驗好、可及性高、便利、性價比高,并非指的是最終的醫療效果可有可無。做醫療就應該在好的效果前提下,讓大家感受到便利性。
動脈網:您如何看待圓桌論壇上有嘉賓提出“'資本都是貪婪的’,認為資本應該更加保守和克制”這一觀點?
蔣曉冬:你可以將貪婪理解為貶義詞,或中性詞。但在我看來貪婪是一個中性詞。我同意資本是貪婪的,因為大家都想掙錢。不貪婪的創業者,也不是好的創業者。創業者同樣想要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及回報。從這個角度來說,貪婪和恐懼本身推動著人類向前進步。這并不意味著資本和企業就不能實現共贏合作,因為創業投資這件事本來就并非零和游戲。企業可以與資本友好理性協商合作細節。雙方商業上的合作是共同向市場爭取未來。不應該用零和游戲的心態去看問題,有這種心態的合作,也注定無法長久。
動脈網:長嶺資本如何看待自身與企業的關系,堅持長期主義是否意味著與企業做朋友?
蔣曉冬:做伴侶。在生活中會有伴侶,在事業中也會有伴侶。伴侶的意思是“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伴侶可能會吵架,也不一定對所有事情看法都一致。但是是伴侶就一定會懂對方,竭盡全力去成就對方。長嶺資本的每支基金為期12年。大家都說創業維艱,我們希望自己能作為事業伴侶陪伴創業者的成長,共同實現復利的力量。
動脈網:長嶺資本日前完成了第三期美元基金的募集。后續有何規劃?
蔣曉冬:我們仍舊會沿著2016年成立以來的既定路線往前走,專注于大健康、老齡化領域。另一方面,因為長嶺資本成立至今已經有4年半時間,自身積累了更多資源,有更多愿意幫助長嶺資本的人,長嶺資本的夢想也會更為宏大,使命所致,也會更有緊迫感。
我們希望在整個老齡化最快的未來20年進程當中,由長嶺資本投資的一些企業,真正徹底改變今天大健康行業和老齡化行業的低效局面,為2030年4億老齡化人群提供更加優質和高性價比的服務。這個機會對我們來說激動人心,但能否真正抓住要看我們的表現如何。道本無言可述,皆當全力以赴。
★ 如果您想對接動脈網所報道的企業,請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填寫表單,我們的工作人員將盡快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