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福島核廢水事件,近日的新聞又再次讓人無比憤慨與痛心。
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2日,日本政府舉行相關閣僚會議后宣布,將從8月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與此同時,不少日本民眾、國際輿論也都紛紛譴責與抗議,表達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染水排海引發不滿。
要知道,福島核電站曾經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了地震和海嘯,導致核反應堆受損,產生了大量的核廢水。
這些核廢水被儲存在水箱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水箱開始腐蝕,可能會發生泄漏。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日本政府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
要知道,核廢水排入海洋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尤其是對魚類和人類食品供應鏈的影響。
此外,核廢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盡管日本政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反復強調,已經將核污水降到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種名為“稀釋過濾”的方法,將核廢水經過處理后,將放射性物質的濃度降低到符合國際標準的水平,然后再排入海洋。
但問題是,即使經過處理,核廢水中的一些放射性物質也無法被完全消除,而且這些物質可能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的影響。
核廢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如放射性同位素,其中包括氚、鍶、鈷和碘等。這些放射性物質具有輻射性,可能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造成傷害。
它們可以通過海洋生物的攝食或直接吸收而進入食物鏈,最終影響人類通過海產品的攝入。
海洋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許多生物種群和生態過程相互依賴。核廢水的排放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
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可能導致海洋生物的突變、畸形和繁殖受損。它們也可能危害珊瑚礁、海草床、海洋植物和微生物等重要生態系統組成部分,進而影響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性。
(福島沿海地區已經出現畸形的魚類)
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以進入海洋生物體內,隨后通過食物鏈傳遞給其他生物。
這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在食物鏈中逐漸積累,最終影響頂級掠食者的健康,包括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等。
人類通過食用受污染的海產品可能攝入這些放射性物質,從而對健康產生潛在風險。
核廢水排入海洋后,放射性物質可能會隨著洋流擴散到更大范圍的海域。
這使得更多的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社區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響,尤其是鄰近核電站或排放點的地區。
這種污染擴散可能跨越國界,成為國際間的環境和安全問題。
(德國海洋研究機構模擬福島泄漏的銫-137擴散過程)
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風險。攝入或接觸放射性物質可能導致輻射暴露和相關的健康問題,如癌癥、遺傳損傷和生殖問題。
盡管排放量可能經過嚴格控制,但長期和累積的放射性暴露可能對人類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
要知道,海洋是人類共同財產,生命的起源也源于海洋。
然而,日本卻采取這種背棄承諾、出爾反爾的做法,不僅失信于國內民眾,同時也失信于國際社會。
一旦核污染水被排入大海,就真的“覆水難收”,整個生態系統都要為日本的行為而“買單”。
在《切爾諾貝利》中,就曾有一句這樣質疑---
“謊言的代價是什么?并非是你們會把謊言誤認為真相,真正危險的是,你們聽多了謊言,便不能分辨真相,那時你們能做什么?除了放棄對真理的信仰,滿足于謊言堆砌的故事,你們還剩下什么?”
而這一句話,同樣也適合罔顧全人類的命運的東電與日本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