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河北法制網□ 顏梅生
當下,常有人利用微信朋友圈銷售商品。由于許多微信賣家未經實名認證,導致微信買家在出現糾紛時常常因為“三難”而遭遇敗訴。
主體難確認,起訴不受理
案例: 昵稱為“我愛天邊那抹紅”通過“搖一搖”與朱女士成為微信好友后,不時會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一些緊俏商品的銷售信息及購買截屏,且價格比其他人便宜得多。久而久之,朱女士漸漸相信,并于今年1月2日轉賬9900元購買了一款名包。事后朱女士多次催要,“我愛天邊那抹紅”就是拖延發貨,甚至干脆將朱女士拉進黑名單。后來,朱女士提起訴訟,要求“我愛天邊那抹紅”退款,被法院以被告身份不明為由裁定不予受理。
點評:法院的做法并無不當。《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其中“明確的被告”是指必須要有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或者法人、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而朱女士僅知曉對方的昵稱,無法提供對方的身份證號,甚至不知曉對方的真實姓名、住址,法院自然不會受理。
提醒:買家在首次購物時,應要求賣家提供身份證照片及微信支付管理頁面中實名認證中心顯示的信息截屏。
證據難保存,訴請被駁回
案例:今年2月11日,谷女士向法院訴稱,她曾以3980元的價格,向在微信朋友圈中經商的謝先生那里購買了一款手機,不料謝先生派人送來手機、自己依約貨到付款后,卻發現送來的是一款價值不過數百元的“老年機”。法院經審理,基于雙方的買賣合同系通過微信聊天達成,而谷女士自認一不留神刪除了與謝先生的聊天,無法提供聊天記錄的原始載體,加之謝先生否認彼此之間有過交易的事實,最終駁回了谷女士的退貨退款請求。
點評:法院的判決無可厚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谷女士無法提供有效證據證明自己所主張的事實,只能“承擔不利后果”。
提醒:因聊天記錄具有難展現、易丟失的特點,買家不僅應妥善保存,還應在與賣家溝通時盡量要求其發送文字信息,或者自己用文字重復相關內容獲得對方確認,盡可能不要讓賣家發送語音和圖片信息。
事實難確定,訴求未采納
案例:今年3月1日,黃女士在向法院提交的訴狀寫明,其曾通過微信朋友圈向微商曾先生購買一臺筆記本電腦,事后卻發現筆記本電腦并非正品。為此她要求法院責令曾先生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之規定,賠償其購買筆記本電腦價款的三倍即9600元。曾先生隨后辯稱,他只是將自己用過的筆記本電腦通過微信交易,并非專門的微商,不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經營者,因而不能適用該法。黃女士的三倍賠償訴求未被法院采納。
點評:經營者是指以營利為目的,專門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者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微信朋友圈中的賣家并不一定都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所規定的經營者,這也決定了對經營者的法律調整并非完全適用于微信賣家。結合本案,在無法確認曾先生是否為經營者的情況下,自然不能支持黃女士的三倍賠償請求。
提醒:微信買家不妨在付款前要求賣家提供營業執照,多說幾句有關售后條款,如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假貨賠償、逾期發貨違約金等,并在聊天記錄中清晰展現,從而在一旦賣家賴賬時,能夠在第一時間確定事實,充分有效地保障自身權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