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關系案件審理的“雷區” |
鄒 旭 紀 英 西 峰 |
近年來,由于公民婚姻、家庭、倫理觀念發生變化,由此引發了較多的同居關系糾紛案件,并呈明顯上升態勢。此類案件處理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須引起重視。
一是案由定性不準確。2011年4月1日發布施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案由共分四級。一審法院立案確定案由時,根據當事人訴爭法律關系的性質,首先應適用第四級案由,第四級案由沒有規定的再適用相應的第三級案由,依次類推。同居關系案件共涉及兩級、三個案由:三級案由為同居關系糾紛;四級案由有同居關系析產糾紛、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審判實踐中發現,有些案件僅存在子女撫養或同居析產某一方面的糾紛,當事人也僅提出一個方面的訴訟請求,案由應為四級案由,但立案時卻定為三級案由;與此相反,另有些案件既有子女撫養糾紛又有財產糾紛,應為三級案由,卻又單列了其中一個四級案由,案由定性不準確、不規范。
二是同居關系的認定不清晰。部分案件中,個別審判人員對同居關系的認定不清晰,突出表現在該類案件裁判文書中,屢屢出現“非法同居關系”“事實婚姻”這樣的字眼,將同居關系與非法同居關系、事實婚姻糾纏不清。事實上, 2001年12月24日之后,已經取締了“非法同居關系”“事實婚姻”的說法,取而代之,該類糾紛定性為“同居關系糾紛”。
三是判決書內容撰寫不縝密。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有的判決書對訴爭事實表述為“同居關系”,有的表述為“非法同居關系”,甚至還有的表述為“事實婚姻”,事實認定不統一。其二,“本院認為”部分,對當事人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辨法析理闡明不統一,有的闡述為“原、被告的行為違反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屬非法同居關系,依法應予解除”。有的表述為“雙方的關系屬同居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原告要求解除,本院予以支持”。還有的表述為“原告要求解除同居關系,無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其三,處理方式不統一,對雙方均屬無配偶者同居的,有的僅在“本院認為”中闡明法理卻不在判項中進行判決,有的則在判項中判決解除同居關系,出現同類案件不同判現象。
四是適用法律不規范。同居關系不受法律調整和保護,所以能用來處理此類案件的法律依據少之又少。有的判決援用了婚姻法,事實上,婚姻法有特定調整對象——婚姻家庭關系,同居關系糾紛的處理引用婚姻法顯然不適當。
特別是在同居關系析產糾紛中,就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絕不可適用婚姻法關于財產及債權債務的處理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因此,同居期間共有財產及債權債務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