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十一點,官宣放開了。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我們只不過是螻蟻。當車?好歹你特么得先是螳螂。21年的雙減,22年的放開就是時代的車輪。不要總想著對抗,對于99.999999%的人來說,能特么順應就hin不錯了,還想逆潮流而動?
三年前,如果和家長說,孩子的健康比學業重要,相信很多家長會嗤之以鼻——除了近視眼不可避免,對大多數家庭而言,娃的健康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三年后再把健康拿到臺面上來說,相信很多家長想法就會不一樣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浙江省原定于2023年1月6日-8日舉行第一次選考和學考,屆時,2023屆高三學子的英語學科將舉行第一次高考。就問你如果娃發燒到四十度,你讓他怎么參加考試?
所以很多家長就去教育考試院提意見,要求延期進行。目前來看,準時開考已成定局。其實這個邏輯很簡單:延期,延到什么時候呢?延到春暖花開,疫情就會沒了么?絕大多數考生就都能健康平安地上考場了么?
還有人拿今年上海的高考比。問題是當時的大環境仍然是動態清零,所以延遲到七月份確實能實現大多數考生健康地進考場,現在具備這樣的條件么?
顯然沒人敢打這個包票。所以準時開考和延遲開考,無非是哪一波學生健康哪一波學生咩咩咩地進考場罷了。雖然很殘酷,但是運氣一直都是實力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健康不再是日用品般的普通,而是奢侈品一樣的金貴,你說對學生來說有沒有意義?講道理,娃中高考完最后一科后再新冠,那就比考前一天中招不知道幸運到哪里去。
如果我是初三高三的家長,最后一個月就不讓孩子去學校了,愛特么誰誰。那時候該學的內容已經全部學完,剩下的全部都是復習。而學校是風險最高的地方,一旦有一個陽娃,整個班都在劫難逃——畢竟身邊已經見到過這樣的例子。何況現在新冠已經被降級為乙類乙管,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大規模停課保平安,相對來說回家是最好的選擇。雖然我們自己也可能會感染孩子,但是不論孩子是否上學,這種風險都是一樣存在的,因此讓娃在考前居家能大幅度降低風險,并且不會有什么實質性的知識缺失——如果在校期間生病了,那真的是得不償失。
由于當前的醫學水平拿新冠沒啥好辦法,而且大環境又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再按照過去三年準疫情期間的思路來備考應考很可能會在將來的關鍵性考試中吃虧。講道理,明年中高考的考生相對于參加2023年考研的學生已經不知道幸運到哪里去了,起碼有整整半年的緩沖期。這批考研的學生是真的被沖擊地七零八落的,畢竟從嚴防死守到完全放開再到12.25開考,根本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能堅持到考完再倒下的起碼把起跑線往前挪了一公里。
平時學得再好,考試的時候高燒外加咳嗽,你能發揮來個啥?
如果沒有能力改變它,那么就請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適應它。
順便正式強推小號:賊叉說,聊的都是吃喝玩樂以及八卦。相信我,雞娃路上大號我讓你吃的苦,小號都讓你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