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顧松園醫(yī)鏡》:“化痰積至效,消血塊殊靈。”
2、《本草備要》:“瀉,消癥,散痰。消血塊,散痰積。”
3、《本草便讀》:“咸可軟堅(jiān),消老痰至效;寒行瘀結(jié),治胃痛多靈。”
4、《本草撮要》:“味甘咸平。入足厥陰經(jīng)。功專消老痰,破血癖。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dú)饫錃獍Y癖。”
5、《本草分經(jīng)》:“甘咸平,消痰破血癖。”
6、《本草求真》:“味咸而甘。性平。故治多主消血化痰除積。為婦人血塊癥瘕。男子痰癖積聚要藥。此與鱉甲虻蟲同為一類。皆能消瘧除積。但虻蟲其性最迅。此與鱉甲其性稍緩耳。 紅醋淬三次用。”
7、《藥性切用》:“甘咸性平,消老痰、血塊。醋淬 ,研用。”
8、《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消痰化瘀,軟堅(jiān)散結(jié),制酸止痛。用于頑痰積結(jié),黏稠難咯,癭瘤,瘰疬,癥瘕痞塊,胃痛泛酸。”
9、《中藥大辭典》:“化痰,軟堅(jiān),散瘀,消積。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癥瘕,瘰疬,牙疳。”
11、《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dú)猓錃猓Y癖。”
1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14、《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15、《本草綱目》:“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走血而軟堅(jiān),故瓦壟子能消血塊,散痰積。”
16、《醫(yī)林集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
17、《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用于小兒佝僂病,肺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等癥。”
18、《本經(jīng)逢原》:“其殼 灰則有消血塊,散痰積,治積年胃脘瘀血疼痛之功。與鱉甲、虻蟲同為消瘧母之味,獨(dú)用醋丸則消胃脘痰積。”
19、《山東中草藥手冊(cè)》:“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20、《中華本草》:“消痰化瘀;軟堅(jiān)散結(jié);制酸止痛。主瘰疬;癭瘤;癥瘕痞塊,頑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傷出血;凍瘡及燙火傷”
22、《飲片新參》:“瓦楞子平肝和胃,治日久脘痞熱痛。”
23、《藥性歌括四百味》:“瓦楞子咸,婦人血塊。男子痰癖,癥瘕可瘥。”24、《本草拾遺》:“治一切血?dú)?冷氣,癥癖。”
25、《醫(yī)林纂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
二、現(xiàn)代研究
1、成分:主含碳酸鈣(CaCO3)及少量磷酸鈣,還含鎂、鐵等。毛蚶含蛋白質(zhì)、糖、氨基酸等。
2、作用:本品有中和胃酸、緩解胃痛、抑制幽門螺旋桿菌、保肝、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