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是西漢的著名將領,為人謙恭而且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曾官至大司馬大將軍,被封為長平侯。衛青和匈奴戰爭期間,屢戰屢勝,扭轉了西漢的敗勢。公元119年,漢武帝再次授權衛青與其外甥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分兩路出擊匈奴。在漠北之戰中雖損失慘重,但也讓匈奴在十幾年內都無法南下,漢武帝特封二人為大司馬,以表其功。
衛青雖屢建戰功,位極人臣,但從來不養士,其外甥霍去病也是如此,因此漢武帝對他們更加寵幸。然而衛青如此功績,太史公司馬遷卻對其評價不高,把他劃歸列傳行列,甚至將衛青的生平記成了流水賬。司馬遷為什么這么看不起衛青?
其一,衛青的出身。衛青出身頗為低賤,母親衛氏是平陽侯曹壽的小妾,或許是因為不受寵,衛氏與下人私通,生下了衛長君、衛子夫、衛青等。而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又是皇帝在更衣的時候被皇帝寵幸,雖然后來成了皇后,但是終究名不正言不順。衛青則因為衛子夫的關系,被皇帝重用,又娶了平陽公主做夫人。昔日的養馬童子,成了皇親國戚。司馬遷本就對外戚沒有好感,如此更甚。
其二,和李廣的關系。李廣是司馬遷一直歌頌的英雄,號稱飛將軍,可和衛青的關系并不融洽。李廣的兒子曾經毆打衛青,衛青沒有放在心上,但卻遭到年輕氣盛霍去病的誅殺。這讓司馬遷心里很不痛快,后來李廣的孫子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為之辯誣,皇帝卻對司馬遷處以宮刑。司馬遷很是憤懣,從此史記里面有一種幽怨之意。
其三,衛青的為人態度。漠北一戰之后,天下已經無大戰可打,漢武帝劉徹老了,衛青也慢慢老了。衛青明白,天下無戰事,四海皆生平,就到了兔死狗烹的時候了。所以衛青后半生的14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件事,發呆等死。衛青不游樂、不讀書,甚至不生子、不出門,就呆坐在家里發呆,吃飯和睡覺,要不就病懨懨的曬太陽。因為只有這樣,年老昏庸的劉徹對衛家的忌憚才會少些。
衛青此舉雖然能明哲保身,茍且生活,但是同樣他對于漢武帝窮兵黷武毫不規勸,對推舉賢士也從不參與,甚至對曾經的軍中舊部也毫不關心。太史公司馬遷卻是推崇“積極、入世”的,衛青只顧自保的舉動,他自然看不上,筆下也自然不會留情。綜合來看,若不是衛青早年曾于國有大功,恐怕司馬遷都懶得一寫吧?(參考資料:《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