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本義是人的頭頂上方的無邊蒼穹。最初指空間,與地相對,后引申為天空、太空。詳見《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贝颂?,天即空間;“天長”即“空間極其遼闊”。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個腦袋被著重畫出的小人,本義為“ 頭”,后引申為“天”。
甲骨文
甲骨文在人(大)的頭上加一圓圈指事符號, 表示頭頂上的空間。有的甲骨文將“大”寫成“夫”。有的甲骨文將表示的空間的四邊形改成兩橫指事符號(即“上”,表示大地上方的太空)。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將甲骨文字形中的“二” (大地上方的太空)改成“一”(太初、混沌狀態),突出“太空”的含義。篆文承續金文字形。
金文
天字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