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開講#
“秦始皇嬴政”,這個說法一直是錯誤的,只是沒有人告訴你這是錯誤的。秦始皇也沒有統一中國,同樣也沒有人告訴你。那么,歷史的真相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秦始皇趙政
在西周時期,根本沒有秦國這個諸侯國,但嬴姓卻已存在很久了。嬴姓最早是舜賜姓給伯益,伯益得姓后成為了舜的重臣。而后商朝末年,處于春秋時期魯國營丘的一個國家叫做奄國,奄國的國君叫飛廉,他就是嬴姓,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共同祖先。
神話故事里的飛廉
飛廉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惡來,二兒子叫季勝。奄國所在地曾經做過商朝的都城,而奄國是商王朝的重要盟國。飛廉的先祖費昌是夏桀的大臣,后來避難到了商湯,幫助商湯滅夏成了建立商朝的元勛。所以,費昌的后裔一直是商朝的重要貴族。飛廉和惡來是殷紂王的重臣,在武王伐紂以及后來的三監之亂中,惡來和飛廉先后戰死。惡來和季勝都有子嗣,惡來這一支成了秦國嬴姓的祖先;而季勝這一支的嬴姓成了趙國的嬴姓祖先。
秦趙得氏始祖造父
季勝有子名孟增,孟增對商朝文字有很深的造詣,成為周成王的講學。孟增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于周穆王,千里駕車游覽天下,西至西王母處。因聞徐偃造亂,造父為穆王駕車一日千里回到都城發兵平叛,因功受賜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由此而得氏為趙。
周穆王西游記
惡來的后嗣一是因為惡來是商朝重臣,并與周武王為敵,二來沒什么有影響力的人物,所以就投靠了季勝這一支。季勝的兒子孟增得幸于周成王,一直到了造父被封趙城,惡來的后裔都跟著季勝的后裔在一起生活。
由于造父有了地位,嬴姓在商代就是西戎邊陲的方國,所以養馬是其專長。造父的侄子嬴非子(惡來后裔)被周孝王封到了秦地(今甘肅天水一帶),允許嬴非子祭祀自己的嬴姓祖先,也就是繼承嬴姓的衣缽。道理很簡單,因為造父的侄子是惡來的后裔,正所謂嫡長子繼承制。但由于造父得氏于趙城,所以嬴非子也是嬴姓趙氏。
嬴非子養馬
以上事實說明了秦趙同源同姓同氏,也就是說,無論是秦國的嬴姓還是趙國的嬴姓,都是趙氏。只不過,史書上為了區分秦國的趙氏和趙國的趙氏,人為地把秦國公室稱嬴姓,而稱趙國公室為趙氏。實際上,也是遵循的古代長幼有序、尊卑有禮的意思。
什么?秦始皇叫趙政?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秦始皇叫趙政,因為秦始皇是嬴姓趙氏,所以古代男人以氏為榮,必須叫氏而不能直接稱姓。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開篇介紹秦始皇身世時明確說“及生,名為政,姓趙氏”。所以,秦始皇年幼時,要么稱之為王子政,要么稱趙政,而不能叫嬴政。
稍微有點古代姓氏知識的就能夠區分姓和氏的不同,而且男人有氏就不能稱姓。相反地,女人只能稱姓而不能稱氏,當然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姓氏規矩。比如,齊國第二代國君叫呂伋,呂伋的父親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興周八百年的呂望(俗稱姜子牙)。所以你不會覺得好奇么?為何人們管呂伋的父親叫姜子牙,而呂伋卻是姓呂氏?這說明男子有氏而稱姓是錯誤的。后來秦國宰相呂不韋,他就是呂望的第二十三世孫。
同樣的,呂望的女兒嫁給了周武王,呂望的女兒王姜就不能叫王呂。也就說,有氏的貴族,稱姓是女人的專利(以母系為尊的部落名稱為姓)。也就是說,秦始皇根本不能叫嬴政,因為秦始皇不是女人。
歷史的流傳并不總是由有文化和歷史知識的人傳播的,所以以訛傳訛把歷史傳走樣的情況很多。先秦歷史對秦始皇的說法是“秦王掃六合”,而從來沒有說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人把“秦王掃六合”理解成統一天下,尤其是跟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混淆起來,一股腦說秦始皇統一天下。
為何說秦始皇沒有統一天下,因為在秦王趙政當上秦始皇到秦二世胡亥繼位,中國的版圖上還有一個諸侯國存在著,這個諸侯國就是衛國。由于戰國時代,七大強國相互征伐,衛國實力虛弱,干脆就全面倒向了秦國。這也是秦始皇一直留著衛國沒有滅的原因,只不過衛國的地盤非常小,只不過幾座城池而已。到了秦二世胡亥時期,發兵攻打衛國,貶末代衛君角為庶人。至此,在歷史上延綿國祚達907年的衛國才宣告滅亡。
之所以大家認為秦始皇統一中國,這跟我們的歷史教育有一定關系。就好像我們常常說戰國七雄,時間久了就會讓我們形成戰國時期只有7個國家的認知。實際上,戰國時代,不僅僅有衛國這樣存在感極低的國家,還有一直到公元前233年還存在魯國和成周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