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Non-fungible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其本質上是基于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通過區塊鏈技術標記了用戶對于特定資產的所有權,使得NFT成為該特定資產公認的可交易性實體,同時NFT的價格反應了市場對于其映射的資產價值和稀缺性的認可。很多人會容易混淆NFT和比特幣的概念,確實他們底層技術有共通的地方,但是加密貨幣和非同質化代幣概念上是相反的,每個人所持有的比特幣,全都是一模一樣、價值相同,交易時也可以被分拆,比特幣就像我們現實花錢一樣,可以是0.1元;而NFT則相反,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整體、不可相互替代的,而且交易時是整體轉移的。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
NFT的出現恰恰解決了虛擬世界里的物權問題,我們在現實世界的房子、車等固定資產可以通過購買發票或者產權證明來佐證我們對于貨品是有所有權的。但是虛擬世界的產出物就很難定義產權問題,過去一直沒有一套理想的機制來形成保護鏈條。這個原因也造成了NFT概念出現后的爆發式增長,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把虛擬世界產出的音樂、藝術創作、卡牌、等等虛擬物品,形成一套完整的版權機制,用來形成對于虛擬世界物權的所有證明。隨著2021年3月,Beeple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拍出了6934.6萬美元(約合4.5億人民幣),NFT交易市場開始受到越來越廣泛的社會關注。從最初的Cryptopunks、CryptoKitties項目到如今天價的NFT藝術品,NFT交易市場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部分。
NFT在中國的發展路徑將遵循不同于海外市場的商業模式,中國企業更多是從版權保護切入,發揮NFT數字產權證明功能,強調無幣化NFT的探索。由于中國對于虛擬資產的監管態度一直是比較嚴厲,政策面比較嚴謹,在比特幣的快速爆發后,國家快速出臺了相關政策,2021年9月24日,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發布《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宣布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將被正式列為淘汰類產業;同時,央行等10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同時把相關業務定義非法金融活動。雖然現階段我國對于NFT拍賣還沒有嚴格的法律條文約束,但是NFT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結合,隨著NFT應用的大規模推廣,未來對于NFT的鑄造、發行、銷售、流轉都一定會有監管的介入。
根據相關證照、備案要求及實踐來看,NFT所需部分證照的獲取具有一定難度。目前來看,中國法律對于鑄造及首次發行NFT資產并自行持有以及偶發性熟人之間的交易容忍度相對較高。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
目前從國家政策導向及持牌請來說,NFT在中國的交易,目前仍屬于未定性階段,若將NFT當做自帶金融屬性的特殊虛擬商品,二手交易需獲取國家級的金融牌照。若僅將NFT當做普通虛擬商品,自身不具有金融屬性,其二手交易或將被允許。現在來看因為NFT投資是有金融波動性的,未來定義成金融屬性的虛擬商品可能性較大。同時我國并沒有專門針對NFT交易所的牌照和相關管理制度,現市場上存在的NFT交易市場的行為都有不合規的潛在風險。
我國的NFT鑄造主要分兩種模式分別是PGC和UGC,區別主要是藝術家發行和個人用戶上傳。PGC主要是專業人士和平臺進行合作,發現作品NFT,平臺和專業人士共同進行銷售分成。國內例如,阿里的螞蟻鏈、 騰訊的幻核、以及京東的靈稀等。UGC模式則是由用戶自主創造內容,在平臺發布,供需雙方在平臺自由采購,平臺賺取服務費。由于UGC在國內政策風險較大,所以模式的頭部企業基本都是國外公司。
中國主流的NFT發售或交易平臺主要包括阿里拍賣、螞蟻鏈粉絲粒及幻核。對比全球市場,中國市場在NFT的交易上最大的差異體現在區塊鏈、交易貨幣、交易漲跌幅以及版權問題。中國的NFT的區塊鏈底層服務還沒有公聯支持,主要以聯盟鏈為主,其中螞蟻鏈和長安鏈是做的規模較大的。同時中國市場的NFT交易貨幣主要是人民幣,而國外市場主要是以幾大主流虛擬貨幣為主。而國內幾大主流市場現階段皆不支持二次交易,主要是以收藏為主,這個政策導向息息相關。對于未來希望從事NFT二手交易的B端用戶還是C端用戶來說,都不太樂觀。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
在未來,個人認為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仍將躬身入局,雖然在國內現階段由于NFT的屬性沒有定性,同時缺乏相關部門及文件的監管和約束,這導致NFT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較為緩慢,流通性較差。但是隨著國內對于NFT相關的交易所及行業交易規則的設立可能會是行業里程碑的事件,逐步開放NFT二級交易市場是大勢所趨。
最后
分析國內的一個案例,海南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首個可交易的NFT平臺“一起NFT”。
“一起NFT”發展模式為現貨掛牌模式,采用全款全貨、掛牌摘牌點選、一對一實名制成交、T+5轉讓機制,并且摒棄電子撮合等集中交易行為。
1. 全款全貨
全款全貨模式有助于隨時變現,對藝術家來說,收藏者付費即所得,表明海文交(授權)NFT發展中心不會對交易貨款有任何留存。
2. 掛牌摘牌點選
確保收藏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對每一個NFT數字藏品的價值給予保障。
3. 一對一實名制
確保數字藏品和藝術家所得精準、到位。
4. T+5
T+5交易模式下當日持倉不能當天進行直接轉讓,但可以通過新開相反的持倉來鎖定風險,5個交易日后系統自動對沖持倉合同。因此,T+5是限制過度投機的方式,尤其是交易過程中的盈虧需要在5個交易日后才能兌現,這可能會抑制一部分投機情緒。對于真正的數字藝術品收藏者人而言,T+5的框架下沒有太多影響,但對投機者將是有效的限制。
5. 杜絕電子撮合
電子撮合交易是有交貨能力的賣方在交易市場交易終端上發布出售邀約指令,由有收貨能力買方發布購貨指令,杜絕電子撮合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市場信息對收藏者的干擾,讓每一位數字藏品收藏者以自己的意愿選擇藏品。
圖片來源:海文交官網
從交易流程可以看到,個人提供內容,經過平臺審核發布掛牌進入交易中心,上架后可進行掛牌交易,海南省金融局統計提供結算平臺,并對金融部分進行監管,強力的背書機構成為平臺可以作為中國首個可交易的NFT平臺的重要條件,有了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交易風險才有可能把控。
2022年,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提出NFT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但同時也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個人認為這僅僅是事物發展階段性的問題,在國家監管機構介入及制度發展成熟后,該行業將會正規化、標準化。
目前NFT在國內落地場景還主要出現在數字藏品方向。但是隨著技術應用的進一步成熟,個人認為在游戲、認證、知識產權、房地產、借貸、基金金融產品、元宇宙的結合等方向都有可深耕的價值。
《中國NFT產業現狀及發展淺析》
大連瑞咨產融平臺科技有限公司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