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秋,被幾場暴雨、幾場臺風裹挾著,終于沖出炎炎日頭的重圍,來了。
一年一度重陽日,今年的天氣則是出奇地好,好得就一個字:爽。感覺爽的不僅僅是我,還有田間地頭的野花野草,在這樣的天氣開得特別歡。地桃花、黃花稔、地膽草、馬松子、賽葵……還有好多旋花科植物,恣意地張開各自各式的喇叭。有個熟悉的身影,就是那特別野性的籬欄網(Merremia hederacea),開得更讓人歡喜。互相認識好多年了,是時候把它記錄一下了。
這名字起得簡單粗暴,就因為它常常長在籬笆、欄桿、網圍上面,所以得名。它還有個更專業的名字——魚黃草,可我查了好多資料,沒搞懂它的意思。此外,還叫金花茉欒藤、小花山豬菜、茉欒藤、蛤仔花前月下、籬網藤、犁頭網、廣西百仔等等。籬欄網的拉丁名是Merremia hederacea (Burm. f.) Hall. f.,其屬名Merremia紀念德國植物學家B.Merrem,種加詞hederacea是“像常春藤”的意思,那是起名的大師對常春藤太熟了吧。它生長于海拔130米至760米的地區,一般生于灌叢和路旁草叢,分布在馬來西亞、泰國、斯里蘭卡、越南、印度、澳大利亞、馬斯克林群島、熱帶非洲、加羅林群島、緬甸,在我國分布于廣東、海南、云南、江西、廣西、臺灣等地。
旋花科的植物大都以喇叭花示人,你都叫它們喇叭花我是沒有意見的,這個科我們最熟悉的當然是番薯屬的物種,因為有我們常吃的番薯與蕹菜嘛。可是看了太多喇叭花有點審美疲勞了,當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心虛,懶得去分辨那么多而已,總體而言,帶“喇叭”的花是我們小時候覺得最像花的花。其中,籬欄網是我最喜歡的一款“喇叭花”,它是秋天的信號燈,每年秋天時候到來之時,就是它綻放之日。每當秋風送爽的季節,來到鄉下,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它的黃色小喇叭特別的萌特別的可愛。后來知道它的“籬欄網”大名后,為起名的大師所折服。看見這名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繁盛的田園風光,也讓我想起《籬笆、女人和狗》的故事,也在耳邊響起《籬笆墻的影子》毛阿敏那熟悉的歌聲。身在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因為它,突然就掛念鄉村的生活,掛念鄉下的籬笆,還有籬笆內外的精彩故事。
還記得剛剛開始認識植物,對什么都懵懂無知,那個秋日,回鄉下參加初中同學的聚會,就在母校的附近,籬笆上爬滿了金黃色的小花,點綴在籬笆墻上,非常的驚艷。更讓我覺得驚艷的是,不少籬欄網順著樹干爬到樹上,那些輕盈的身姿,還有那一個個探出頭張望的小花,仿佛是一副絕美的畫卷。偶爾秋風吹拂,它們纖細的身姿在風中搖曳,那情,那景,真美。要是你認真窺探它的花瓣,你會發現它的五瓣花瓣里藏著一個很標準的“五角星”?,那帶著紋路的星星也是大自然的打造的工藝品。
中藥材就叫籬欄網,也有地區稱作茉欒藤、籬欄、三裂葉雞矢藤等,中藥籬欄網為它的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籬欄網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咽喉。主治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性眼結膜炎。
籬欄網為纏繞或匍匐草本,匍匐時下部莖上生須根。莖細長,有細棱,無毛或疏生長硬毛,有時僅于節上有毛,有時散生小疣狀突起。
籬欄網的葉通常具柄,大小形狀多變,全緣或具齒,分裂或掌狀三小葉或鳥足狀分裂或復出(稀很小且鉆狀)。
聚傘花序腋生,有3~5朵花,有時更多或偶為單生,花冠黃色,鐘狀。
蒴果黃豆大小,扁球形或寬圓錐形,4瓣裂,果瓣有皺紋,內含種子4粒,三棱狀球形,表面被銹色短柔毛,種臍處毛簇生。
籬欄網所在的魚黃草屬也算是一個大屬,約80種,廣布于熱帶地區。我國約有16種,主產臺灣、廣東(包括海南)、廣西、云南等省區。可是,在我這次翻查資料時,發現不知道啥時候分家了,CFH顯示,熟悉的幾個物種被分到別的屬去了,比如金鐘藤分到金鐘藤屬,多裂魚黃草分到萼龍藤屬、掌葉魚黃草分到耳節藤屬,搞不懂。
金鐘藤(點擊閱讀)我最熟悉了,它是旋花科魚黃草屬大型木質藤本,原產我國海南、廣西西南以及云南東南部。國外分布于越南、老撾及印度尼西亞。
某官方的頒獎詞是這樣寫的:每年初夏盛開,花期長,花量大,適合布置在庭院空曠邊緣地帶,是一種良好的垂直綠化植物。金鐘藤金黃色的花朵在陽光和綠葉的襯托下開得尤為醒目,為植物園增添了不少色彩。其實,它是一種入侵植物,在野外生長的它,憑借它的繁殖能力和纏繞技術,它可以殺掉一片森林,在我老家已成公害。金鐘藤的現歸于旋花科金鐘藤屬,名字改為Decalobanthus boisianus (Gagnep.) A. R. Sim?es & Staples, 2017。▼ 金鐘藤 Merremia boisiana (Gagnep.) Ooststr., 1939去年在接觸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時,在相關宣傳圖片中發現了掌葉魚黃草的身影,至今也很奇怪,它怎么跟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掛上勾的。久沒見,它的名字居然改成掌葉茉欒藤,歸于旋花科耳節藤屬,拉丁名也改成Camonea vitifolia (Burm. f.) A. R. Sim?es & Staples, 2017。它最大的特征就是掌葉。▼ 掌葉魚黃草 Merremia vitifolia (Burm. f.) Hallier f., 1893還有一個它們的兄弟,多裂魚黃草(點擊閱讀),轉眼一變名字成了多裂萼龍藤,歸于萼龍藤屬,拉丁名改成Distimake dissectus (Jacq.) A. R. Sim?es & Staples, 2017,它的最大特征就是葉片多裂。▼多裂魚黃草 Merremia dissecta (Jacq.) Hallier f., 1893纏繞或匍匐草本,匍匐時下部莖上生須根。莖細長,有細棱,無毛或疏生長硬毛,有時僅于節上有毛,有時散生小疣狀突起。
葉心狀卵形,長1.5-7.5厘米,寬1-5厘米,頂端鈍,漸尖或長漸尖,具小短尖頭,基部心形或深凹,全緣或通常具不規則的粗齒或銳裂齒,有時為深或淺3裂,兩面近于無毛或疏生微柔毛;葉柄細長,長1-5厘米,無毛或被短柔毛,具小疣狀突起。
聚傘花序腋生,有3-5朵花,有時更多或偶為單生,花序梗比葉柄粗,長0.8-5厘米,第一次分枝為二歧聚傘式,以后為單歧式;花梗長2-5毫米,連同花序梗均具小疣狀突起;小苞片早落;萼片寬倒卵狀匙形,或近于長方形,外方2片長3.5毫米,內方3片長5毫米,無毛,頂端截形,明顯具外傾的凸尖;花冠黃色,鐘狀,長0.8厘米,外面無毛,內面近基部具長柔毛;雄蕊與花冠近等長,花絲下部擴大,疏生長柔毛;子房球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柱頭球形。
蒴果扁球形或寬圓錐形,4瓣裂,果瓣有縐紋,內含種子4粒,三棱狀球形,長3.5毫米,表面被銹色短柔毛,種臍處毛簇生。
拉丁學名 Merremia hederacea (Burm. F.) Hall. F.別名 籬網藤,茉欒藤,小花山豬菜,金花茉欒藤,魚黃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