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是用來干嘛的,每次去醫院,都要求掛號同時買一個病歷本,以前各醫院的病歷本各不相同。有一天,聽說改革了,病歷統一了,據說資源可以共享,比如做的檢查,一個醫院做的B超和化驗單什么的,在短期內都是有效的,各個醫院都認同可以共享,于是竊喜,這樣一改挺好的,解決了重復浪費資源和提高了就醫效率。高興的念頭還沒有捂熱,問題又來了,而且,而且,不想說,但又不得不說,這一點還趕不上以前沒改的時候。因為從此以后,我就再也沒有見過醫生給我寫過病歷,每次到醫院看過病后,病還在,病歷卻沒了。不管是看門診還是住院,病歷本好像只是為了在上面寫一下性別年齡,除此而已,然后內頁空空如也。
因為病歷是空白狀,所以也就沒有用心保存,加上也不是經常看病,于是再上醫院時,掛號重新買病歷,反正即使是轉身換家醫院看同一個病,你的B超等檢查結果都是需要重新再去做的……所以“病歷”基本是一次性的,沒有去保存,再者,通常也不希望讓下一家醫院,看見病歷上有其他醫院的二維碼。醫生不希望你到處看就選他一家,可我還想多看幾家醫院給的結果是否一樣。
醫生不寫病歷,我不明白,或不敢明白這是為什么?!懷念很久以前的曾經,那時不管大病小病,只要看醫生,走出醫院,病歷的扉頁,二頁甚至三頁滿滿的留下了問診醫生的筆跡,回家后,會很認真的去看,去琢磨著上面的內容,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想法:這醫生的字漂亮或這太龍飛鳳舞,字跡有點認不準,內容有點看不懂,但這都不影響認真去辨認和閱讀,搞不懂的醫學術語會去查閱和問學醫的同學和朋友。現在好了,無論大病小病,病歷進去怎樣出來怎樣干干凈凈的,很難再見問診時醫生留下的筆跡。是現在科學發達了,統一電子操作不再需要紙質病歷?從走進醫院的那一刻,掛號買病歷是必須的一個程序看顯然不是,可為什么各大醫院都統一不寫病歷了,而且有時連自己拍的一系列片子和化驗結果都以各種方式不給病人了。住院后出院時,最多給一張費用單和簡單的出院小結單。
有朋友說,那是醫院在保護自己,免得起糾紛時,留下對自己不利的證據,你認為是這樣的嗎?歡迎大家留言談談自己就醫時,在醫院看了一圈病后,自己的病歷長啥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