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個感想的起因很簡單。離高考只有70天了,不斷有各種層次的家長和我咨詢孩子高考最后階段該如何度過,我的建議歷來是公允的,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基礎上看家庭情況進行對等的教育,當然不是一味的耗時間,從課堂延伸到家里。
就拿作文來說,我對孩子的作文要求歷來是不低于52/70,低于52的必須惡補,高考最后階段作文比任何學科容易提高。高考前必須寫個10篇文章,打磨5篇自己高三一年最好的文章,以便高考考場卡殼和轉換用。馬上就有家長和學生以及同行說,高三孩子每天作業如山,考試頻繁,哪里還有時間寫作文?
我想說如果考試寫的作文只是打個分數,好不知道哪里好,差不知道哪里差,每次寫只會強化錯誤;第二時間只要愿意擠總是有的,平時模擬考試370以上的好學生一直堅持業余時間每周寫一篇作文,高中三年從未間斷;甚至有學生閱讀理解每天業余做半小時,也從不間斷;第三態度決定一切,你不努力,對手卻在努力,家境比你好很多的都在努力,你們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情,不同年級進行不同的現實規劃。既然孩子的身份還是學生,就該以學業為重,尤其高中生特別高三學生,基礎年級學生可以形式豐富一點。我從不喜歡唱什么高調,雖說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不讀書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你千萬不要和我抬扛,某人學習就不好,混的如何風生水起。我想說如果他有知識有方法也許更好。再說我談的大概率的問題。你千萬不要用個別現象說事。
就我這個層次看到的,就是家長再有錢有權也希望孩子多讀書。我雖一個窮教師,但見過資產過億的家長謙遜的找我咨詢孩子學習問題;官至廳級的領導和我談兒子學習問題客客氣氣,也許他們在別人面前會霸氣十足甚至趾高氣揚,但在我面前最起碼他是尊重我的,或者說他是尊重知識的。盡管我是滿瓶不動半瓶搖的貨色。
個人認為,孩子接受家長接受的安排是上等;家長接受孩子接受是次等;孩子接受家長不接受是第三等,家長接受孩子不接受是最差的。
我歷來主張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長要做的就是適當引導孩子,提前和孩子把道理說清楚,千萬不要控制孩子,他們的人生他們自己選擇。其實大多數孩子是懂事的,是理解家長的用心的,也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么的輪廓的,只是不清晰罷了。我一般主張對初中以及以下孩子實習集中民主制,高中以及以上孩子實行民主集中制,因為他們的認知不同。
其實能夠和我咨詢的家長,家庭條件都不是太差,從世俗的眼光看,最起碼是社會的中層,家庭年收入不會低于20萬,支付一個孩子的學業或者業余愛好完全沒有問題,我一直有個觀點,孩子18歲以前家長可以多付出一點,無論時間還是精力金錢,因為教育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任何其他方面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18歲后就要一步一步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20歲后孩子不問,我絕不管,一切讓孩子自己摸索,但我會根據自己的能力給一點啟動資金和人生建議,至于孩子闖天下的結果如何,由不得我,愿孩子好命。
古語說的好,養兒(女)強過父,要錢干什么?養兒(女)不如父,要錢做什么?我們做家長的,只要負了自己該負的18年養育責任,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良好習慣。
但是現在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家境好的學生越舍得吃苦和拼搏,甚至素養也好,家長也越舍得投入越舍得讓孩子吃苦,并且在做人的細節上引導孩子注意教養。
有一個孩子爸爸媽媽都是高官,可是兩個人每天都能合理安排工作和推掉不必要的應酬,輪流陪孩子,每天除了照顧孩子日常起居,還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再提高,去年孩子高二參加高考,高考考了357分,孩子覺得不滿意,想復讀,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今年讀高三,目前和我接觸下來看7月高考應該在380以上。
揚州一公司身價每年分成純利潤500萬以上的老總,他的女兒5歲不到,就參加各種野外夏令營冬令營,訓練規定所有的東西自己帶,不允許家長幫助,每天跑步規定里數,吃簡單的快餐不準挑食,自己洗洗睡,不準吃零食。小女孩的心智和綜合生存學習能力培養得很好,我和孩子交談過,孩子素養全面,懂規矩,文化成績好,還會擊劍馬術等。
我見過這位老總看見孩子訓練那么苦而流淚。我甚至和這位老總開玩笑,不是花錢買罪受嗎?但是他和我說,現在這浮躁物質的社會,孩子該吃的苦,吃的越早越好。你看這個訓練營那次不是滿員,哪個家庭不是千萬富翁。說的我不好意思了,其實我對女兒要求也是很嚴格的,不認真學習的時候甚至被我打過。但是和這些人比,我做的遠遠不夠。
相反的家境相對一般的家庭,孩子不肯吃苦,家長也舍不得孩子吃苦更舍不得在學習上投入,甚至也管不了孩子。但是他們并不是舍不得花錢。說要讓寒假孩子出去走走玩玩,給孩子買個高檔手機。總之,假期就該放松放松,苦了一學期,休息10幾天怎么啦?其實我想說,你的孩子真的平時很認真嗎?做到了不考不玩嗎?其實就我觀察看越是強烈反對假期規劃的,越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和家長,甚至還看不得別的孩子進行假期規劃尤其假期學習。
好吧,我也能理解,他們需要歲月靜好,他們需要的是教育減負,開心學習,高考減壓。可是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快樂學習。學習一定是苦的。寒門難出貴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一味抱怨階層固化。再說人家的階層也是拼搏得來的,不是天生的,往上數三代誰都是農民。
現在有太多的成年人都只想追求安穩的生活,覺得每天朝九晚五,拿個三四千過平庸的日子,一輩子就挺好。但安穩就是安全么?自己不愿意奮斗的人,最痛恨的就是那些不甘平庸,努力前行的人,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努力的人才給了他們最大的壓力。看看身邊,條件優越的人都在努力奮斗,多一個學歷,多一項技能,多一份收入,而這些成績一塌糊涂,高考在即還在要求學習減負的人,他們又將如何走向社會參與競爭?雖然一個人的能力不完全體現在學習上。
但是我也想說一句,一個連學習都搞不定的人,大多數情況下其他事情也不見得能夠做多好。我走過很多地方,有時候看有的人閑收入也不高想給對方提供一個略微待遇好點工作,可一想他連手頭的工作都做不好,其他工作也不會做的多出色,就作罷了。還是安排能力強的人去做,你有沒有感覺到能力強的人干啥都會做的好。
窮人,尤其思維上的窮人,才會動不動就談歲月靜好,有理想的人都在負重前行!給孩子再好的條件,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今天很多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物質條件給孩子,舍不得孩子吃苦,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
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謹記:
今天不吃讀書的苦,
明天必吃生活的苦!
富家窮養出貴子,
窮家富養敗家子!
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
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作為父母能給孩子買車買房,
那不算什么本事,
能培育出給父母買車買房的,
孩子才叫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