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在取經(jīng)路上似乎突然變?nèi)趿耍芏嘌侄寄芨虺善绞郑欢趬涸谖逍猩街埃墒峭L(fēng)凜凜。即使天庭精英盡出,能與他打成平手的卻不多,其中二郎神算是一個。而且,在原著之中,二郎神似乎還技高一籌,在太上老君的幫助下,順利捉到孫悟空。
孫悟空被抓,這是天庭的一大喜事,也是二郎神的大功一件。然而,二郎神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在將孫悟空抓回天庭之前,他還做了一件事情。原著中二郎神這樣對自己的梅山兄弟說:
賢弟,汝等未受天箓,不得面見玉帝。教天甲神兵押著,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們帥眾在此搜山,搜凈之后,仍回灌口。待我請了賞,討了功,回來同樂。
原來,二郎神讓梅山兄弟在花果山搜山,孫悟空都抓住了,還搜誰?當(dāng)然是四健將等猴子猴孫,都作為從犯處置。到底怎么搜山,怎么處置的,接下來的劇情中一直沒有提及。直到孫悟空取經(jīng)路上,因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趕出師門后,回到花果山才知曉。花果山可謂遭遇了浩劫!原著中孫悟空親眼看見了人間慘狀:
那山上花草俱無,煙霞盡絕;峰巖倒塌,林樹焦枯。你道怎么這等?只因他鬧了天宮,拿上界去,此山被顯圣二郎神,率領(lǐng)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燒壞了。
家園被燒,這還不算最為悲痛的。孫悟空最難過的,是四萬七千只猴子,竟然只剩下了一千多只。除去因為孫悟空走后的天災(zāi)、獵殺外,就是二郎神的杰作。這是群猴所說:自從爺爺去后,這山被二郎菩薩點上火,燒殺了大半。
按理說,以孫悟空嫉惡如仇的性格,早應(yīng)該去灌江口找二郎神的晦氣吧?他沒有,這可以理解為害怕。然而,后來為什么孫悟空還要和二郎神惺惺相惜,眉來眼去呢?他對得起那些死去的猴子嗎?
這是在《西游記》第六十二回發(fā)生的劇情,當(dāng)時孫悟空和豬八戒拿九頭蟲無可奈何,正好撞見了二郎神和梅山兄弟打獵經(jīng)過。孫悟空讓豬八戒幫忙求援,并且還說自己是被二郎神降伏的,不好出面。
為了西天取經(jīng),求人不丟人,求二郎神也不丟人。但問題是,孫悟空說的是什么話: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
這話說得夠低聲下氣了吧,孫悟空都將二郎神視為恩人了!好吧,就算是忍辱負重,至于與二郎神“攜手相攙”嗎?就算是當(dāng)時神仙們的禮節(jié),那當(dāng)二郎神提議先歡聚一夜,明日再打九頭蟲的時候,孫悟空為何又如此爽快答應(yīng)了?
難道,花果山里成千上萬條猴兒的生命,就這樣被記憶所淡忘了嗎?難道,那鮮血浸滿了花果山,真的就在孫悟空的印象中一筆勾銷了嗎?不是的,孫悟空之所以能委曲求全,一方面是因為有求于二郎神,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懂得這是西游世界中的規(guī)矩。
我們看到,在西天取經(jīng)的途中,孫悟空每降伏一處的妖精,無一不是放火燒山,而且要將小妖清除,一個不留。這就是強者的生存法則,包括神仙在內(nèi),誰也不知道今后的變化。如果得罪了一方神圣,除了戰(zhàn)勝后處置元兇外,還必須要清除后患。
舉兩個很簡單的例子。在降伏偷袈裟的黑熊怪后,孫悟空立即回到黑風(fēng)洞,雖然小妖怪們聞風(fēng)而逃,但孫悟空一發(fā)狠,將幾層門上都堆滿了干柴,將黑風(fēng)洞燒成了紅風(fēng)洞。要知道黑熊怪還沒死,是替觀音守道場去了,孫悟空尚且如此果決。
又比如孫悟空請來靈吉菩薩降伏了黃風(fēng)怪后,靈吉菩薩才帶著黃風(fēng)怪去西天找如來佛祖請罪,孫悟空和豬八戒就殺入了黃風(fēng)嶺,“把那一窩狡兔、妖狐、香獐、角鹿,一頓釘鈀鐵棒盡情打死”。
所以孫悟空并不沒有怪二郎神殺了那么多猴子猴孫。事實上,這就是《西游記》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作為一方的大王,你就是有責(zé)任保護屬下安全。如果屬下被敵人端了,那也只能說明作妖王做得不稱職,怨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