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6 月 23 日,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所主辦的 2020 北京智源大會正式召開。這是一場一年一度的學術性質國際論壇,會議主辦方更是邀請到了李開復博士、張亞勤博士、陸奇博士等人工智能領域重磅科學家為到場來賓分享人工智能方面的真知灼見。
會議主辦方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樣也是來頭不小,該機構成立于 2018 年 11 月 14 日,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是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區政府推動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百度、小米、字節跳動、美團、曠視等企業單位的共同促進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以推動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理念,勇闖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無人區”。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區長曾勁為本次大會致開場詞,他指出,海淀地區 2019 年生產總值接近 8000 億元,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區域經濟結構高精尖特色明顯,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和教育業四大行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 90%,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超過 2.6 萬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約 2.7 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 405 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 1 萬家,有獨角獸企業 40 家,占全國約 1/5。是培育高新技術人才最好的苗床,也正因此,北京智源大會才在這里舉辦。
隨后,創新工場 CEO 李開復上場致辭,表達了自己的觀察。李開復認為,疫情不但不會阻礙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反而會加速其落地。
他說到,“經過疫情,無論是中國還是別的國家,在家工作或者遠程工作成為了一個標準的狀態,無論是開會或者整個工作的 Workflow,因此可以用數字化來描述你的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既然是數字就可以用 AI 來做判斷、抉擇或者輔助,還有很多過去我們不習慣在線上做的事情,從教育到遠程醫療、在線教育,這些都是因為疫情促成了大家使用這些應用。”
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智能科學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博士在報告中提到了他正在籌建的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他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目前最核心的技術驅動力是人工智能,所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的目標就是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然后建立一個國際化、智能化、產業化的研究機構,戰略路徑就是吸引一流人才,創造一些開發關鍵的核心技術。作為一個研究院,很重要的是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領軍人物,包括 CTU 和頂尖的架構師,對于整個行業也是十分重要的,再就是希望成為產業技術戰略的 ThinkTank 智囊團。研究領域就是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以及智慧醫療,包括橫向支撐的基礎技術和平臺,就是 AI、Big Data、Analytics、Cloud Edge 和 Device。
和前兩位嘉賓一樣,奇績創壇創始人CEO 陸奇博士在人工智能領域同樣擁有著話語權,他在報告中展示了推演人工智能商業化的宏觀趨勢。
他認為首先會有一個新的 IT 工業誕生,建立新的 IT 基礎,因為 AI 是不同的計算實體,傳感器上的計算芯片+軟件+模型將是前沿,新的、完整的硅晶片技術對戰開始垂直化的時代,今天的異構計算會是未來的主流計算,也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計算實體,同時整個軟件技術對戰從低到高也會重新演變,從底層的 Fabric 以及中間的 Middleware,包括系統開發工具一整套。AI 商業化的過程當中形成新的產業發展的技術環境,包括大規模金融資本的投入、系統化人才資本的培養,數據將會成為新的主要生產資本,因為過去數字化的歷程當中核心產能是開發者寫代碼,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也會寫代碼,但更重要的是從數據當中抽取知識,數據的資產化將會釋放非常強的創新能量和商業價值。
隨著陸奇博士演示完報告,會議正式進入圓桌環節。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向在座的四位業界大牛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工智能 AI 創業以及相關的投資未來十年的前景如何?”
李開復博士認為,如果跟美國對比的話,中國應該是 80 分左右。其原因在于中國整體投資氛圍很好,尤其是在計算機視覺的四只獨角獸,通過實際場景累計了海量的數據,訓練出了非常好的初始應用,然后又找到了買家愿意付費,從此得到了更高的估值,融了更多的錢,增加更多的應用,最后不斷地擴張,形成了良好的循環。
張亞勤博士對李開復博士的觀點表示認同,他指出,除了四小龍外,還有像是訊飛、地平線、寒武紀這樣的公司,以及那些人工智能教育、健康和大量自動駕駛的公司,這些企業要是沒有 VC 的投資不會發展得這么快。
陸奇博士則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再過 10 年才能回答。他表示,互聯網從 1995 年左右開始,要是在 2005 年問這個問題,投資亞馬遜的、Google、臉書的可能都覺得很緊張,這些公司根本不知道能夠長成什么樣子,但是十年以后這個局面就很不一樣了,現在也是如此。陸奇博士進一步表示,如果從業界一起把這些創新的門檻降低,未來十年中國啟動的人工智能企業站在世界第一梯隊的機會是相當可觀的。
YC 中國合伙人曹勖文建議到,希望政府能夠更多地支持開源 AI 的技術,他認為這樣能夠極大促進整個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他把其分為了兩塊,一塊是供給端,比如支持高校開源,研究的項目應該盡早開源獲得業界的反饋,然后讓開發者、工程師也能夠參與進去提供一些支持,學生可以盡早投入開源,鍛煉實戰能力,同時可以支持大型企業開源已有的項目或者 Spin Off,成立以開源技術為核心,通過開源模式獲客的主要初創公司的模式。另一塊就是需求端,希望為開源的 SaaS 購買提供稅收方面的優惠。目前 SaaS 在中國的難點主要是在銷售,除非客戶是偏互聯網和技術型的公司,可以比較自然地以類似 C 端的產品方式切入,不然基本上都是大 B 的 KA 銷售,周期太長,不太利于迭代,中小企業非能力又比較低,銷售成本太高,可能帳算不過來,這是人工智能 SaaS 企業普遍遇到的通病。
可以看到,各位業界大牛對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都持有積極的看法,也描繪了美好未來的藍圖。雖然在過程中,需要像是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這樣的機構,利用先天優勢去匯聚業界的有生力量,達到扶持整個產業發展的目的。但是在輝煌明天的太陽下,這樣付出的代價一定是值得的。人工智能從來不是一個靠沖刺就能解決的問題,它是一個漫長又坎坷的長跑。
伴隨著圓桌的結束,智源大會 AI 創業板塊也就迎來了尾聲。最后祝愿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能更上一層樓。
AIOpenIndex 近日發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格局就是一個以數據為驅動、用算法生成、動態更新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格局導航,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商業實踐中的運用,旨在尋找那些具有商業潛力的技術型創新企業、將技術成熟應用于產業的巨頭企業,并將它們呈現給大眾。真誠歡迎所有熱愛 AI 的朋友們參與,一起走向AI的下一個十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