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 1971 年推導出了黑洞事件視界(任何物體都無法逃脫的邊界)的總面積永遠不會減少的定理。
而基于引力波的最新觀測研究,已經首次證實了這點 —— 即使是宇宙中最極端的物體,也被發現遵守著特定的規則。
在 2021 年 7 月 1 日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上的新文章中,研究人員仔細觀察了 GW150914 的引力波,它由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于 2015 年首次觀測到。
霍金面積定理指出,新生黑洞的視界面積,不應小于母黑洞的視界總面積。而在這項新研究中,物理學家重新分析了宇宙碰撞前后來自 GW150914 的信號。
兩個黑洞用引力波的形式,揭示了其在時空中振蕩的巨大能量。而新研究發現,合并后的事件視界的總面積確實沒有減少,且這份報告的置信度高達 95% 。
這項新發現,標志著霍金面積定理首次得到了直接的觀測證實。此前該定理已經得到了數學上的證明,但我們距離自然界的觀察得證,等待了整整 50 年。
之后研究團隊還打算對未來的引力波信號展開同樣的觀察,看它們能否進一步證實霍金定理、還是曝出可能違反物理學定理的特殊案例。
研究一作、麻省理工學院(MIT)卡弗里天體物理和空間研究所的美國宇航局愛因斯坦博士后研究員 Maximiliano 表示:
我們可以想象這么一個動物園,它由不同致密的天體所組成。其中一些遵循著愛因斯坦和霍金的黑洞定理,但也有可能存在其它特立獨行的野獸。
所以我們不能僅憑這一次的觀測結果就妄下定論,本次研究不是終點,而是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
研究合著者中還包括了來自石溪大學兼 Flatiron 研究所計算天體物理中心的 Will Farr、康奈爾大學的 Matthew Giesler 和 Saul Teukolsky、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的 Mark Scheel 等人。
1971 年的時候,史蒂芬·霍金提出了這個面積定理,引發了一系列有關黑洞力學的基本見解。該定理預測黑洞事件視界的總面積(適用于宇宙中的所有黑洞),是永久不會減少的。
然而這個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奇怪地平行的表述 —— 即物體內部的無需程度(熵)也不應減少 —— 還是讓許多圈外人感到費解。
兩種理論之間的相似性,表明了黑洞可表現為散發熱量的物體。盡管此前不少人認為黑洞永遠不會讓能量逃逸或輻射出來,但霍金最終還是在 1974 年將之很好地融會到了一起。
他表示,如果考慮到量子效應,黑洞可能具有熵、并在很長的時間尺度上放出輻射。這種現象又稱“霍金輻射”,目前仍是與黑洞有關的最基本的啟示之一。
感興趣的朋友,可移步至本月最新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查看全文,原標題為《Testing the Black-Hole Area Law with GW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