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潑辣修圖認證出品的第一本攝影書《手機攝影:從小白到大師》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借此機緣,Polarr與北大出版社也達成了內容戰略合作,接下來會有更多優秀的攝影圖書內容通過潑辣修圖微信公眾號對外發布,跟著潑辣熊一起好好學攝影吧。
挖掘構圖之美
構圖是每張圖片都必須要考慮的,構圖法則有很多,但構圖的核心是要突出我們所要表達的主體和主題,用一種符合大眾審美的視角將其表現出來。
攝影前期
對當今的風光攝影來說,前期的構圖越來越重要,可以說是決定照片成敗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舉個例子來說,當我提到冰島的草帽山、邳州的時光隧道,或者國內外任何一個比較著名、拍攝的人也比較多的地方時,絕大多數人腦海里想到的就是這些地方的一些經典的構圖。所以說,構圖在現在的風光攝影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去一些著名的景點拍攝時,如果想要照片和絕大多數人的不一樣,就必須有自己的視角,只有這樣,你的照片才能從很多雷同的照片中凸顯出來,而不是簡單復制很多人都拍過的構圖。
當你去一個地方拍攝照片的時候,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是站在觀景臺上拍攝,那么,你的照片也只會和大多數人的一樣。這樣拍攝,除非你有很好的運氣,碰到了幾年一遇的天氣,不然肯定沒辦法和天天都可以在這里拍攝的當地攝影師相比。
《草帽山的晨曦》中所拍攝的冰島草帽山,冰天雪地里的草帽山,下面的瀑布還在流動。拍攝者利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經過精心的構圖后拍攝了,讓我看到的時候眼前一亮。
在我看到的大多數草帽山的片子中,除了那張經典構圖外,就數這張讓我印象最深刻。前景交代了拍攝時的冰雪環境,雪痕形成的引導線很好地指向了遠處的主體——草帽山,片子中的星空極光也是難得一見的美景。這張有自己的視角的構圖,一下子就從一堆經典視角的片子中脫穎而出了。
風光攝影不應該是簡單的搬運工作,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思考,利用現場的環境來設計自己所需要的構圖。這樣拍出來的片子,因為是攝影師精心設計的,所以最后展示出來的是攝影師獨有的視角,也是攝影師想通過這個視角來表達的情緒、思想。
2016 年,無錫經歷了一個號稱36 年以來最冷的冬天,這是我歷經的最冷的一年。太湖、蠡湖湖面都結了冰。作為風光攝影師,我想用自己的鏡頭來記錄這難得一見的場景。
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里,我來到大劇院萬象城的廣場,一下子就被欄桿上凍結的冰柱吸引了,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冰凍的場景。當時很多游人都在拍攝這個場景,我也站在他們的角度拍了一張照片。在這個場景下,要怎么拍才能更加明確地表現這難得一見的冰柱,并把拍攝的環境交代清楚,這就是當時我思考的一個問題。
超廣角的鏡頭語言
作為一名風光攝影師,理所當然會喜歡各種超廣角鏡頭在風光攝影中所帶來的便利性及視覺沖擊力。要想學會利用超廣角鏡頭來構圖,就要理解超廣角有別于中長焦鏡頭的、獨有的鏡頭語言,然后利用這些特性進行構圖設計,這樣才更有利于我們拍好超廣角的風光片。
相對于中長焦鏡頭來說,超廣角鏡頭有幾種獨特的“語言”:廣、透視變形、近大遠小的效果、景深大。接下來,我們將逐個分析超廣角的這幾個特性。
超廣角鏡頭
買超廣角鏡頭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它夠廣,在同一位置比其他焦段的鏡頭能拍到的內容更多。在有些空間比較局促的地方拍攝時,我們不一定可以通過后退讓進入鏡頭的內容更多,這個時候,一個超廣角鏡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鏡頭越廣,能收進視野的建筑或物體就越多,城市的繁華、室內布局的細節、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那種氣勢就能體現得更好。
在拍攝某些場景時你會發現,雖然進入鏡頭的內容變多了,自己的片子卻變空了,沒有主題,沒有層次,拍出來的只有廣。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利用鏡頭的廣度來拍攝,就需要有明確的主題,在鏡頭所拍攝范圍內的內容有足夠的吸引力。
《錫城生活》這張圖像利用超廣角鏡頭廣的特性,把后面的摩天大樓及前面古色古香的亭子都拍攝進去,表現了錫城繁華的夜色和老百姓悠閑的生活。如果不夠廣,那么就必須舍棄一部分畫面,可能會讓表達的主題不夠充分。
超廣角鏡頭廣這個特性是為了容納更多的有利于突出主題的內容,一般在空間比較拘束的地方可以利用,而在很廣闊的地方,就需要用一些前景來充實自己的畫面,否則拍出來的片子就只有一味的廣了。
透視變形
我們在用超廣角拍攝樹木、建筑等明顯垂直的物體時,如果俯拍或仰拍就會出現明顯的透視變形。如果利用好這種特性,俯拍時可以體現君臨天下、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而仰拍可以體現出高聳、偉大的感覺。另外,在俯拍、仰拍的時候,各種垂直線會形成匯聚線,可以起到引導作用。
《城市光影》通過仰拍,利用超廣角鏡頭的透視畸變,使摩天大樓看上去更加的高大雄偉,再配合明度建筑處理手法,使畫面極具視覺沖擊力。
《北斗七星》同樣通過仰拍,運用超廣角的畸變使樹木形成一條無形的匯聚線,指向北斗七星,突出主體。
《暴雨前夕》通過鏡頭朝下拍攝的方式,讓原本豎直的蛇鞭草出現了向外的張力,起到了一個包裹中間教堂的作用,給本身比較平淡的構圖增加了趣味性。
超廣角的這種透視變形如果運用得太多,可能會讓觀看的人極度不舒服,但作為一種特殊的創作手段,偶爾用會拍出另類出色的照片。
如果想要消除這種變形,我們可以通過后期矯正,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移軸鏡頭。對拍建筑比較多的朋友來說,準備一個移軸鏡頭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大遠小的效果
超廣角的這個特性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如果你覺得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一張有層次的照片,前景、背景是襯托,中景是主體,當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前景或者背景足夠精彩,中景也可以作為襯托。有效地利用前景,就是利用超廣角的這種特性的一個重要手段。
當超廣角鏡頭靠近物體時,物體就會因為畸變而變大,離得越近的物體,被放大得就越大。因為這個特性,我們可以把幾塊不起眼的小石頭,幾朵硬幣大小的小花放大到很大,而讓原本無特色的景色變得有意思。
《春到太湖》這張照片,前景的樹枝離鏡頭只有4 厘米,在這么近的距離下,樹枝和綠葉的細節表現得非常好,表現出了春到太湖的意境。由于超廣角的特性,幾條樹枝被放大,樹枝之間的縫隙形成了框架式構圖,把太湖中獨有的五桅帆船框了進去。
如果想要利用超廣角的這個特性,我們首先要確定拍攝的主體,然后以主體為中心,找到一個合適的前景,把鏡頭靠近前景,至于多近,要看你想表達的主題,然后進行拍攝就可以了。流程簡化下來就是,確定主體選擇前景靠近前景拍攝,很簡單的一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