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15分鐘運動,死亡風險大幅下降!最新國際研究顯示,每天均維持低度運動量、相當于快走15分鐘的老人,其死亡風險較不運動的老人「減少22%」。專家指出,若因身體狀況不允許快走,也可透過拉長散步、原地踏步的時間,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法國圣埃蒂安大學附屬醫(yī)院今年發(fā)表追蹤10年的最新研究,調(diào)查對象包括1011名65歲法國成人、12萬2417名60歲非法國籍成人,將其依每周代謝當量分成不運動、低度、中度、高度共4組,相較不運動的老人,低度運動量老人的死亡風險降低22%,從事中度和高度運動量的降幅更達到28%和35%。
屏科大休閑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指出,該15分鐘的運動,屬于快走或健走比較喘的程度,若只是一般的步行速度,建議拉長運動時間,達到衛(wèi)福部國健署建議的「一周150分鐘」運動量才有效果。他進一步建議,老人可多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健走、慢跑以外,也可從事如個人律動類的跳舞、瑜珈、太極,團體球類的網(wǎng)球、槌球、高爾夫球,水中類的游泳、水中走路、水中有氧等,減緩老化還能增強身體機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wèi)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年輕人運動常是為了維持、增進體態(tài),年長者的運動習慣則可視為一種健康指標,像是能走能跑、能騎單車就表示體能狀況不錯;透過特定部位的運動,則有輔助性的效果,像腿部肌力訓練能減緩膝關(guān)節(jié)退化;若參與團體運動,也有助于讓他們生活有規(guī)律感,增加愉悅感和自信心。www.aizhi5.com
有些長輩看到一天15~30分鐘的建議運動量,會覺得「沒法動那麼久」而選擇完全不動?!钢灰袆泳陀行А?!葉雅馨說,長者若因身體狀況不允許快走,或因個人因素不喜歡外出,可以選擇在家邊看電視邊原地踏步、繞圈圈,時間隨意,有動就對身體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