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大學為了什么
一個學生的追問:
辛辛苦苦高中3年,考上了大學,可是上了大學才發現,學習的人少之又少,在我們的心里,無非就是玩兒,找女朋友,喝酒,抽煙,上網……
當我高三的時候,我發現高一退學學電腦的同學已經在上海拿著高薪;當我大一的時候,聽說我的小學同學已經在上海當了老板;當我大三的時候,驚聞我隔壁小學沒畢業的大我兩歲的鄰家姐姐已經在省城變成了百萬富婆;當我大四的時候,我發現瓦工的工資已經達到2000多元一個月了;當我畢業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馬上就要失業了......
于是我很郁悶,當初我那樣拼命考上大學是為了什么?
現在很多學生從小的思維都是:上完了小學為中學,上完了中學為上好的大學,可上完了大學呢?很多人就沒有了目標,因為再也沒有父母、老師給他們樹立明確的目標了,導致很多學生將上完大學作為自己的目標,大學之后的問題無法回答了。
當我們都還未成年時,我們的一切選擇、路徑都由父母和老師左右、安排,我們從來都是只要努力就可以了,至于達到什么目標,早就有人給安排好了,因此我們從來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問題和確立目標;但是當我們上了大學之后,當我們真的長大了,突然要我們自己決定日后與人生時,當我們一直追求的自由和自主突然在大學里全面實現時,我們卻六神無主、不知所措了。因為我們沒有經驗和思考過,我們明顯地在沒準備好、甚至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開始了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獨立決策了。
或許你可以羅列出N多上大學的好處:為了日后找工作,為了和戀人保持同步,為了建立關系網,為了鍛煉能力,為了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為了擺脫家長的束縛,為了追求美好的未來……
但是,你卻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上大學,自己要從大學得到什么。我們太習慣說出別人的想法和大眾的好處,而很少去想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二、大一與大四離就業一樣近
大學生的就業是與學業聯系在一起的。表面上大學生的就業是在大四時解決的,其實大四只是大學的一個收獲時期,大學的學業是與大學的就業整體聯系在一起的,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單是大四的問題,而是整個大學都要面臨的問題,只不過在時間上大四離得比較近而已。換句話說,你在大四以前的行為決定了你大四時所面臨的境況。大四的成功不單是你大四時的成功,而大四時的失敗就是你大四以前所積累的,是你大四以前所決定的。所以,我們在談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時,要把大學四年作為一個整體去看,而大學本身也是一脈相承的。
有了這種認識后,你就會意識到就業其實與整個大學都是一樣近的,無論是大一還是大四,與就業都是等距離的。這樣你就不會出現大四以前打發大學時光,畢業時才手忙腳亂找工作的情況。
也許有人會說,大一這么早就面臨就業問題,就準備就業問題,那大學豈不是太功利了,還怎么培養大學的人文精神呢?其實這是對大學就業的片面理解,我們說的是,就業與大學四年都有關系,要對大學作一個具體的規劃,要搶在畢業之前把就業問題解決,而不是只是在大四畢業時才被迫去考慮就業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沒有這種意識和規劃,畢業后也一定會找到工作,何必按你說的去做呢?是的,許多大學生在畢業時也可以找到工作,但那是你所喜歡的嗎?是你能勝任的嗎?是適合你的嗎?是對自己有好的發展的嗎?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無論你是真的還是假的學到東西),你的這個學歷證書至少在這個社會還是有一席之地的,所以你根本不必擔心找不到工作,做服務員也是一種工作(我們沒有貶低這個工作的意思,只是和大學學歷做了個對比),但大學教育的本意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因此,我們所說的大學生就業是指大學生謀求職業的發展,而不是職業的基本生存。
三、在大學里要學習什么
很多學生感到在大學里沒有學到什么,或是在畢業后感覺學的知識都沒有用,有用的知識又沒有學多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圍繞目標學習、努力,因此感覺不到充實和收獲;第二,不知道要學習什么內容,沒有站在一生的發展和社會應用角度去安排現在的學習內容,而只是聽任和圍繞學校開設的學習課程來學習,個人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施展和發揮,導致了學無所用,用則沒學的學習困境。雖然現在大學生有很多時間,但直接用于學習的時間卻是少之又少,在很大程度上一些大學生已經不是學生了,他們忘記了自己的天職——學習。
那么,大學生在大學到底要學習什么呢?從大學的本身涵義來說,你要學習以下:
1、大學要傳承與發展知識、文化,所以你要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
大學是一個傳承與創造知識、文化的地方,是探求真理與未知的地方,因此你要學習知識,包括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科學研究的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的知識,雖然不是每個人上大學都要搞科學研究,但學好本專業,掌握專業、學術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是受益終身的。
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本專業,那你一定要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可學,否則你就不能在深入學習中積累知識和能力?,F在很多大學生在連本專業是什么、學什么、做什么都搞不清楚時就隨意說自己不喜歡,其實這是很不負責的。
2、大學要培養獨立人格的人,所以你要學習思考與思維方式。
如果你問很多成功人士,他們在大學里學到了什么,他們都會告訴你:學到了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如何學習的方法。是的,其實這就是培養獨立人格的內容。獨立人格的前提是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學習,當然基礎是獨立自主。那么學習思維科學、邏輯學、創造學等就是你的學習內容了,平時多做思維練習,如九宮格、推理游戲等,遇到問題時首先追問五個為什么,首先看自己是否清楚,能否解決,不要一遇到問題就去求助別人,相信自己可以面對和解決問題是培養獨立思考的關鍵。其實大學里又有多少問題是你遇到但你自己不能搞定的事情呢?只要你多問一個為什么、多堅持一分鐘,多嘗試一個方法,可能就把難題解決了。
3、大學里要培養完善的人,所以你要塑造與發展自己的個人品格。
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正常的人,學會做一個好人,學會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學會做內心中真正的自己等,這些都是大學對個人品格、個性的培育內容。因此你要多向正常的人、優秀的人學習,多積淀自己的人文素質,多學習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讓自己的存在變得有意義,活出自己的精彩與快樂;要發現、開發和管理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等,要學習禮儀、道德等為人處世,要走正路合理合法地發展和培養自己。
4、大學要為社會服務與創造價值,所以你要培養自己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大學有服務社會、創造社會價值的功能,那么你也要培養自己為社會服務、創造價值的能力。服務社會體現在呈現、分析、解決社會問題上,因此你的發揮范圍和方式很多。比如做一個關于農民工討薪的調查,去養老院做義工,提出解決青少年上網成癮的一些方法等等,只要是社會上大眾的問題都可以。在分析、解決問題時,一方面,你可以學到和鍛煉自己很多能力,如溝通、調查、信息搜集、訪談等;另一方面,你還可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行動更多的是一種對社會大眾的使命感、責任感,關于自身的就是自己對自己之于社會、民族意義的追問和定義,更多的是對自己生命存在的拷問和一生的價值的定位。
【讀者參與】我上大學的目的
說明:寫下你上大學的十個目的,可以回顧過去自己的想法,可以展望畢業后的自己,還可以沉思自己的現狀。將此表記錄下來,放在自己的錢包里,時刻提醒自己,畢業后評判你是否成功,就可以參考此表。
序號 | 目 的 | 實施時間 | 與目的差距 | 實施計劃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簽字人:
簽字時間:
考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