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
膽
疾
病
中醫內科學
考點精要
脅痛:是指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概述
1.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點擊看大圖)
2.鑒別診斷
脅痛與懸飲 鑒別診斷(點擊看大圖)
3.預后轉歸:
①濕熱瘀阻肝膽,膽汁外溢,可并見黃疸;
②肝郁氣滯或瘀血內停,可轉化為積聚;
③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病久及腎,致氣血水停于腹中,可轉化為鼓脹。
病因病機
脅痛為情志不遂、飲食不節、跌仆損傷、久病體虛,引起肝氣郁結、肝失條達,或瘀血停著、痹阻脅絡,或濕熱蘊結、肝失疏泄,或肝陰不足、絡脈失養而為病。
1.病因:
①情志不遂(暴怒傷肝,抑郁憂思,則肝失條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
②跌仆損傷(脅絡受傷,瘀血阻塞);
③飲食失宜(脾失健運,濕熱內生,進而致肝膽失于疏泄);
④外邪內侵(濕熱之邪外襲,郁結少陽,樞機不利);
⑤勞欲久病(脈絡失養,拘急而痛)。
2.病位:肝膽,與脾、胃、腎有關。
3.基本病機:肝絡失和(“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
辨證論治
1.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點擊看大圖)
2.辨證要點
辨虛實(點擊看大圖)
辨氣血(點擊看大圖)
必備經典
1.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
——《靈樞·經脈》
2.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素問·刺禁論》
3.木氣大實生火,火盛則肝急,瘀血、惡血停留于肝,歸于脅下而痛。
——朱丹溪《脈因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