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她根本稱不上河,因為她太小太小,彎彎一條,恰似村莊的眉毛。據老一輩說,他們小時候便有這個河,當初是人工挖的,用來排澇,免得雨水多的時候,淹了家前屋后的路和莊稼。也許她叫小溪更加合適,可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她就如我現在認識的河一般,而且比別的河更親更近,也更有份量。
夏日里,河岸柳林濃蔭里,往往坐滿了人,有下棋的、有洗衣的;更遠處的水面,還有成群的白鵝、野鴨飄浮戲水。我們可不愿安分,就走下河去,在沒過腿肚的地方洗衣,清澈的河水,翻起白白的水花。真是人間天堂啊,風兒吹過水面,帶來一陣陣清新的涼意;岸上的柳枝柳葉微微晃動著,仿佛一支支綠色的彩筆在描繪這愜意的時刻。好心醉!
天氣越來越熱,小河水也一天天干涸,最后,縮成一條窄窄的裙帶,河床滿布黑泥。那淤泥里,也照樣趣味多多。大人孩童摸魚摸蝦,一片繁忙景象。我也常常去河邊湊熱鬧,醉心于捧起那黑精靈般的小蝌蚪。有一次捧水,不小心捧上一條兩寸來長的魚來,滑溜溜的,嚇我一激靈,那魚又滾回了水洼中,我斗爭了半天,也沒敢再去抄起它。到現在我都不敢用手摸活魚,是那時嚇得吧?
八月中下旬,汛期臨近,大雨來臨,河面驟然暴漲,最高時能幾乎與堤岸持平。人們不敢再下河游泳,也不敢再到河岸洗衣服。小河雖然沒有了往日的人煙阜盛,但也別有“風景”。有時,我偶爾大雨中去看河:但見在斜斜的兩線中,它失去了往日的溫柔,而變得暴躁不安,那么不馴服地在堤岸間咆哮著、翻騰著。是故鄉小河猙獰的一面呢!
深秋時節,小河水面會騰起大團大團的霧氣。兩岸柳林,在颯颯西風里,由綠轉黃,由黃轉枯,落葉滿堤啊。我們孩子家,就身背竹簍、手拿竹耙,摟取那枯葉當作家人引火的柴草。有時那蕭蕭的落葉,會隨風墜落小河里,清澈的小河,就如同沏滿了黃葉茶,飄金蕩玉,分外美麗。
北風凜冽,草木凋零,小河進入了荒涼的冬季,河水里時常飄浮著生活垃圾,再也感受不到半點清澈。水量越來越小,仍在艱難的流淌著,仿佛向人們訴說自己遭受的災難。
去年冬天去老屋張望時,路過了小河,她依舊還是兒時的模樣,只是草木沒有過去那么多了,水也沒有過去那么清了,略顯頹廢和老邁,但對我而言依舊親切。在南岸從東首向西望去,那彎彎的弧度真是像極了眉毛,眉毛河是我在心底給她起的名字,也許根本無法從別人那里找得到共鳴。
圖文無關,文章配圖來源:拍攝作者 授權發布。
編輯:戴穎箐;校對:蘇荷;
策劃:周逸帆;責編:平淡;
投稿郵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蕭競鋒,主治中醫師,微信名:中醫蕭生;廣東梅州市人,大專畢業于嘉應學院醫學院,文學愛好者,目前就職于梅州市某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