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夫婦想買房子,這天在售樓人員的帶領(lǐng)下,參觀了一處相當高級的別墅。售樓先生仔細地強調(diào)房子的種種優(yōu)點:是美國名設(shè)計師的作品,特別注重采光,尤其建材更是全都采用歐洲原裝進口貨。他還特別指著地上所鋪的地磚說:“這是從意大利進口的大理石,你看材質(zhì)、顏色多特別,而且花紋還對得齊齊的,每一塊都要一百元呢!”
張?zhí)犃T立刻接著說:“嗯!花紋果然對稱。可見你們真的很用心,像你們這樣有心的建筑商還真不多見呢!”而一旁的張先生,在輕嗯了兩聲之后,反應(yīng)則是:“你們用的這種地磚我朋友也有進口,法國產(chǎn)品,每塊只要八十塊,你們買貴了!”
聽同樣的一段話,為什么夫婦兩個人反應(yīng)截然不同呢?也許你會說:男人與女人的溝通模式是不同的,男人比較理性,而女人比較感性。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這種差異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形成的呢?
心理學(xué)上的研究顯示,性別差異的確有不少遺傳因素,而后天的成長經(jīng)驗也大有影響。例如,心理學(xué)家們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找了一個嬰兒,為他穿上粉紅色的衣服,然后叫一位受試者進入一間放滿各式玩具的房間,告訴他:“這孩子叫倩倩,現(xiàn)在我有事出去一會兒,請你幫我照顧一下。”
這時,心理學(xué)家留下受試者及嬰兒在房中,然后到另一個房間,透過監(jiān)視器觀察受試者照顧孩子的情形,只見她在滿屋子的玩具中,挑了幾個芭比娃娃來逗孩子,同時對嬰兒說:“倩倩!你好可愛喔!長大一定會迷死所有的男生,你要很溫柔、很甜,討人喜歡喲!”
接著,心理學(xué)家把同一個嬰兒換上一套藍色的、印有變形金剛的男孩衣服,然后同樣地交給后來的受試者說:“這孩子叫小軍,當我不在時,請幫我照顧他一下。”結(jié)果心理學(xué)家發(fā)現(xiàn),這回大多數(shù)受試者拿給孩子玩的玩具,不是刀槍就是飛機大炮,同時他們對孩子說的是:“小軍!你是男生,不可以哭喲!你長大了要很勇敢很健壯,好保護女生呀!”
由以上的實驗,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性別認同”(也就是對于自己是男是女的看法),以及“性別角色”(什么樣的行為合乎自己的性別),有許多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xué)習(xí)到的。男性從小就被教育著要堅強、勇敢、有能力,因此他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xué)到的最重要的兩個詞語就是“有能力”與“有成就”。
由此可見,男性的理性以及女性的感性,往往造成了兩性之間溝通上的重大障礙。因為男性一開口就是要“展現(xiàn)能力”,要不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女性則想“受人歡迎”,因此會“傾聽心情”,“給予支持”,以免受人排斥。
就像前面例子中那對看房子的夫妻,太太的表現(xiàn)就是對售樓人員展現(xiàn)“同理心”,表示“我聽到你說的話了,我懂你的意思”(喔!你是不是想告訴我們你們很用心呢?),而先生的反應(yīng)則是在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你別想唬我,告訴你,你說的我都知道,甚至比你要懂!)。
所以當一群女士聚在一起時,往往七嘴八舌談的全是生活日常小事,與別人分享她的經(jīng)驗;男人則談的全是政治、體育等這類可以展示自己的看法及能力的話題,兩者的溝通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這套溝通的模式,用在同性之間會非常有效,但是如果用在與異性交往,就常常會產(chǎn)生溝通上的問題了。女性會覺得男性怎么一點也不了解自己,反而批評個不停;男性則覺得女性成天說的全是些瑣碎而八卦的小事,有什么值得提出討論的?!
如果雙方各持己見,則兩性間永遠雞同鴨講,無法溝通。我們應(yīng)先了解異性的溝通模式,才能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男性應(yīng)在女性說話的時候,仔細傾聽,并適當?shù)乇磉_一下自己的了解:“我知道你的感覺,聽起來你很委屈!”這就可以了!
而女性在聽男性提出建議時,也別覺得對方在否定自己的感情,不妨告訴對方:“你的意見很好,不過我現(xiàn)在需要的不是建議,你可不可以光聽我說說就好?”
兩性間的問題,通常并不是誰對誰錯的狀況,而是因變形金剛和芭比娃娃在溝通模式上大不相同之故,如果能經(jīng)常善意提醒對方,那么溝通起來就會順暢無比!的能力的機會,所以我一定要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