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唯一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總計1600字,閱讀完大概需要4分鐘)
延續(xù)著上一輯對于“王”姓的講述,今日,我們講述與“王”姓人口數量相差無幾的姓氏。這個姓氏是中國大陸第二大姓;香港第二大姓;臺灣第五大姓;朝鮮半島第二大姓,甚至在越南都能找到此姓氏的人。所以,廣義上講,這個姓氏才是全球第一大姓。“王”姓與“李”姓,到底誰才是中國大陸第一大姓氏,對于此問題,在如今的互聯(lián)網,不同的頁面或許您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坦白講,官方也很難對此問題進行定調。上一輯我們講述“王”姓時,曾給出一個數據,是為2010年時官方數據顯示“王”姓人口數量為9468萬人,但是同時期“李”姓人口數量,在如今的互聯(lián)網上得不到準確的答案。目前能夠查到較為官方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給出的數據,“李”姓為9530萬人;但是,同時期的“王”姓人口數量卻不可查詢。總之,“王”姓與“李”姓的人口數量相差無幾,作為既不姓王也不姓李的鄙人認為,兩個姓氏的人口數量不相上下,如果硬要強行分出勝負的話,“王”姓人口的數量應該會略多于“李”姓人口數量。據民間非官方資料顯示,進入21世紀20年代之后,中國大陸地區(qū),這兩個姓氏的人口數量均超過一億人。我們在前言里便提及,“李”姓在亞洲多個地區(qū)均存在,但是不同地區(qū)對于相同指向漢字“李”的姓氏,其拼讀方式有所區(qū)別。中國大陸地區(qū)使用漢語拼音,“李”姓被拼寫為“Li”。港澳地區(qū),“李”姓的拼讀方式多達四種,有偏向于英語的拼讀方式“Lee”;偏向于漢語拼音的拼讀方式“Li”;粵語拼音的拼讀方式“Lay”;葡萄牙語拼讀方式為“Lei”。這四種拼讀的方式指向的姓氏皆為漢字“李”。臺灣地區(qū),“Lee”與“Li”兩種方式并存。朝鮮半島,韓國通常使用“Lee”,朝鮮則使用“Ri”。作為中國大陸地區(qū)人口數量數一數二的姓氏,“李”姓的來源也有較多的支路。有說嬴姓是李氏的其中一個起源,來源于堯時期的賢者皋陶,由于其三代皆擔任過“大理”職務,類似于掌管刑事的官員,其子伯益被奉為嬴姓始祖,后代以“大理”官名為氏,是為“嬴姓理氏”。“理”與“李”互通,逐漸演變?yōu)椤袄睢笔稀?/strong>又說,李氏的始祖實際是從老子李耳開始算起。無論是所謂“嬴姓”起源還是“老子”起源,皆指向“李”是由“理”轉變而來。但是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李”應該是來源于“老”姓,并且此觀點也認為老子本來應為“老”姓,是所謂“老姓李氏”的始祖。其實,無論是哪個起源,亦或是上述幾種起源同時存在,只能是證明“李”姓是個歷史悠久的姓氏。真正使“李”姓人口數量眾多,私以為應該是兩千多年來大量的外族或者班組其他姓氏改姓為“李”所形成。另外,“李”姓在中國歷史曾創(chuàng)建多達7個政權,它們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成漢”、十六國時期的“西涼”,著名的唐朝,五代時期的后唐、十國時期的南唐、李元昊創(chuàng)建的西夏與李自成創(chuàng)建的大順。尤其是唐朝這個巨人般的存在,致使大量“李”姓于該時期改姓而來,為如今的李姓人口之巨創(chuàng)下基礎。當然,上述也并不包含所有“李”姓的來源,您姓“李”嗎?如果是,您的姓氏來源若何呢?不妨留下您的故事。如前言所述,由于亞洲的韓國、朝鮮、越南都有大量的“李”人口,所以放眼全世界,“李”姓的人口數量顯然多于“王”姓人口數量。所以,“李”姓便是全世界的第一大姓。另外,美國甚至也有大量的“李”姓,然而這部分人的姓氏實際是“Lee”,與漢字“李”并無關聯(lián)。美國的姓氏“Lee”,大概率來自于古英語的詞匯“Lea”,這是一個描述居住地的意思,意指“草地”。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稱,把中國、朝鮮、韓國、越南以及英國與美國地區(qū)所有姓“李、Lee、Li,Ly,Ri”等類似發(fā)音的人口統(tǒng)計在一起,總數量可能高達兩億人,甚至更多,有可能嗎?或許真實數據很難獲取,在此,就姑且把全世界第一姓氏頒給“李”姓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