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對我們來說最耳熟能詳的一位皇帝,有句俗話說的好,正所謂“功莫大于秦皇漢武”,不管你的功勞有多大,與終結戰國時代統一中國的始皇嬴政,和三征匈奴開辟絲綢之路的漢武帝劉徹相比,都是遠不及矣。
劉徹的一生在我們現在來看,無疑是開掛一般的人生,四歲被封為膠東王,七歲成為太子,一十六歲登基為漢武帝,之后在位54年,在西漢經歷“文景之治”以后,誰能想到又到達一個新的高峰“漢武盛世”。
只是可惜,漢武帝晚年時同始皇帝一樣,開始求仙求長生,稍有不悅就要殺人,據說其所殺的人都能湊齊半個軍隊。
武帝三戰退匈奴
在戰國到西漢時期,匈奴對中原一直都有侵略之心。在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時,曾命令麾下名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擊敗匈奴,匈奴逃往漠北10余年不敢南下中原進行掠奪,只是秦朝敗亡之后,匈奴趁楚漢爭霸之際再度崛起,他們四處燒殺劫掠,又重新控制了中國的北方地域。
雖然西漢一直對匈奴進行送女和親政策,但也不能制止匈奴對中原偷襲劫掠,直到漢武帝這一代,漢朝在各位先帝的治理下,呈現出一副百姓富庶、國家強盛的姿態。正是如此,為漢武帝劉徹北上迎擊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1 | 漠南衛青敗匈奴 |
公元前127年匈奴來犯今河北一帶,漢武帝劉徹避難就易,命衛青為車騎將軍,遣衛青率軍隊進攻匈奴在河南的根據地,將河南地區全盤收復。這一戰至關重要,不僅是掰掉了匈奴進攻中原的跳板,消除了匈奴對長安的隱患威脅,更是讓西漢軍隊能已此作為前進基地。匈奴雖數次出兵想奪回河南,但都以失敗未果告終。
后漢武帝劉徹對漠南匈奴發起戰爭,令當時車騎將軍衛青領軍進攻漠南。這一戰,衛青率軍深入敵方,連夜長途奔襲數百里,直接沖擊匈奴右賢王的老巢,令其措手不及,倉惶北逃。衛青俘獲萬人一路高歌凱旋回到長安京師,漢武帝為表彰衛青的功勞,將其封為大將軍。
02 | 河西去病驅戎狄 |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劉徹命衛青外甥霍去病領軍出戰河西。
春末,霍去病領輕騎萬余,自隴西向皋蘭山,一路長驅直入,千里奔襲,逢戰必勝,殲滅匈奴近萬人,俘獲匈奴將尉多人,大勝而歸。
同年,霍去病帶數萬騎兵再次出戰河西,迂回千里,自西北往東南以勢如破竹之勢,連破匈奴,于黑河流域同匈奴主力進行廝殺,這一戰殺敵數萬人,這一戰將河西走廊地區全面占領,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
03 | 漠北叔侄搗黃龍 |
在之前幾次的戰役后,漢武帝劉徹為了從根源上解決匈奴之患,決定徹底剿滅匈奴主力部隊。
在這一役,漢武帝召集組建十萬精銳騎兵,由衛青和霍去病兩叔侄各率精騎五萬,分東西兩路同時北進。
衛青在出關后得知單于將部隊轉移到了更遠的北方,當即決定急速北上,途徑上千里,意圖殲滅單于本部所在。終于兩軍遭遇,漢匈兩軍騎兵交鋒廝殺,直殺到日落黃昏時候,戰場上狂風呼嘯、飛砂揚礫,漢匈兩方部隊一時間難辨彼此。
匈奴單于見大勢已去,兵力遠不及漢朝軍隊,只帶數百騎兵向西北方向慌忙逃竄。衛青見此,先派遣部分輕騎當下追殺,自己率剩余主力隨后跟進。一路雖未俘獲單于,卻是推進到寘顏山趙信城,殺降匈奴近兩萬人,在焚其城、燒積糧后班師回朝。
而霍去病率領的五萬騎兵,北上一千多公里縱越大漠,同匈奴左賢王部鏖戰廝殺,其精銳盡皆授首,俘虜七萬余人。一直追殺逃跑的左賢王等匈奴大小頭子至狼居胥山,之后凱旋回京。此次戰役漢雖然付出極大,但共計殲滅匈奴軍隊近十萬人,使得匈奴自此以后再無余力入侵中原。
陽謀推恩令,盡分諸侯地
推恩令這個詞想必不少人都知道,漢武帝時期,各大諸侯王依舊有著不小的政治和軍事能力,相比以前的諸侯,封地更廣、城邑更多,這一不穩定因素又隨時可能爆發,從而威脅漢王朝本身。
就在這時候,漢武帝劉徹聽取主父偃的意見,下詔實行推恩令,自此各大諸侯王國一分再分,黨羽勢力一再被削弱,再無能力威脅漢王朝。
舉一個例子,漢武帝劉徹有一個兄弟叫劉勝,史稱其為中山靖王,此人妻妾成群、荒淫無度,在臨死之前前前后后一共有一百二十幾個兒子,有一子名叫劉貞,這一支就遵循著推恩令不斷進行分地稱侯,在分了十余代后到了劉雄已經無地可分了,然后劉雄生有一子為劉弘,劉弘最后生了個賣草鞋的兒子叫劉備。
推恩令之恐怖,讓人不經感嘆計劃生育之好處。
漢武帝劉徹一生雖然功過各有,在百川我看來,實際功更高一籌。他一生開疆擴土,基本奠定了中國版圖。推崇“儒表法里”,而后兩千年里歷代帝王一直遵循這一套學說。又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李世民曾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筆盡中華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