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蒙牛乳業將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本次交易完成后,蒙牛將成為妙可藍多控股股東,后續將通過協議轉讓等方式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
至此,耗時近一年的收購風波終于要以蒙牛的勝利而結束。
蒙牛對妙可藍多“垂涎”已久
公開資料顯示,妙可藍多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各類原制、再制奶酪產品和液態奶,其主要產品包括馬蘇里拉奶酪、奶酪棒、芝士片、奶油芝士、純牛奶、酸奶飲品等,旗下擁有的“妙可藍多”、“廣澤”、“澳醇牧場”等品牌。2019年報顯示,奶酪業務占其總營收的5成。
根據2019年國內奶酪零售市場占有率來看,百吉福、樂芝牛、安佳和卡夫四家國外品牌占據了42.3%的市場份額,妙可藍多以4.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五,成為唯一進入前五的國產奶酪品牌。
早在今年1月,蒙牛就曾和妙可藍多部分股東達成《股份轉讓協議》,獲得其5%的股份。同時蒙牛又以4.58億元現金收購了妙可藍多全資子公司吉林廣澤42.88%的股份,據悉,該公司主要負責妙可藍多的奶酪業務。
此后,妙可藍多與蒙牛多次傳出股票交易新聞,不過最終均無疾而終。雖未達成交易,但妙可藍多的股價卻水漲船高,今年1月,其股價僅為14元/股,如今漲到了43元/股,足足翻了3倍多。
直到今年12月,經歷近一年時間,蒙牛終于通過現金收購拿下了國產奶酪第一股。
乳業巨頭蒙牛為何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作為中國唯二的乳業巨頭,蒙牛一直希望在奶酪領域有所作為。2018年,蒙牛與國際奶酪企業展開合作,正式開展奶酪業務,并在第二年成立了專注奶酪業務的合資品牌愛氏晨曦。2020年蒙牛中期財報,愛氏晨曦實現了超過120%的三位數增長,未來前景可期。
2019年中國奶酪市場規模達65.5億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可增長至105.3億元。隨著我國乳制品行業規模的穩步提升以及乳制品消費向奶酪升級,國內奶酪市場規模千億可期。
同時,妙可藍多作為唯一入圍奶酪市場前五的國產品牌,將對蒙牛鞏固產品線,提升業績抗衡伊利起到助力作用。
一直以來,蒙牛和伊利這對乳業雙雄就是市場討論的焦點。此番收購妙可藍多,難免不被上升到和伊利的較量。
2019年,伊利營收902.2億元,蒙牛790.3億元,年營收差距超過了200億元。2020年上半年,蒙牛營收依舊落后約100億元。毫無疑問,在雙雄逐鹿的乳品行業,伊利已經領先蒙牛一個身位。在這樣的背景下,蒙牛想要減少差距,實現突破,必須要另尋出路。市場快速增長的奶酪品類、異軍突起的妙可藍多,無疑也讓蒙牛看到了“新引擎”。
奶酪雖酸,但也美味
今年前三季度,妙可藍多實現營業收入18.76億元,同比增長61.92%,歸母凈利潤5284萬元,同比大增3.48倍。
往前追溯,2017-2019年,妙可藍多業績要慘淡的多,僅在2017年賺了111.4萬元,而2018年和2019年均出現了上千萬的虧損,過高的廣告營銷費用是其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
為了擴大市場知名度,妙可藍多兩年時間花費超3億元,推出了鋪天蓋地、無孔不入的廣告。廣告費用過高也曾引起上交所的關注,質疑其奶酪業務收入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此外,妙可藍多還存在公司治理上的嚴重不足。2019年,董事長柴琇曾因違規占用公司資金遭到上交所通報批評,同年11月,又出現股東違規減持等問題。
不難看出,妙可藍多在公司管理、業績、資金等方面存在多重問題。不過,對于急于擴張奶酪板塊的蒙牛來說,收購國產奶酪龍頭妙可藍多或許是現階段打開市場的最好手段。
結 語
追蹤乳業發展歷史可以發現,乳業新品的出現推動了乳業公司源源不斷的增長,而妙可藍多正是蒙牛看到的機會。
對蒙牛而言,在奶酪市場飛速發展的前期,及時鎖定國產奶酪領頭羊妙可藍多就等于搶占了市場先機。這或許才是蒙牛收購妙可藍多的真正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