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書壇中,有這樣一位女書法家,她愛好詩文,擅長國畫,并在琴曲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她勤奮好學多才多藝,將隸書寫到了極致,作品筆力勁挺,樸拙雄渾,給人以美和藝術的享受。
鄧凌鷹,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女子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名人名家書畫院副院長、北大智慧教育科學研究院講座教授、慈善書院副院長、西澳東方藝術家協會海外顧問。
她的書法作品曾多次榮獲國家書法大賽獎項,1986年在《中國電視報》等五家報紙聯合舉辦的全國書法大賽中獲三等獎、1989年在全國'京兆杯'獲銀獎'、1991年在海內外高手書法大賽中獲三等獎)。其作品還曾多次遠赴臺灣、香港、日本、等地參展。她20歲時就出版過《鋼筆隸書字帖》,深受書法愛好者的喜歡。
鄧凌鷹出身在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父親是名工程師,母親是滿清愛新覺羅家族后裔,她的姥爺曾是北大外語系教授,具有深厚的家學淵源,鄧凌鷹從小就是在這種濃厚的文化氛圍熏陶和影響下成長的,潛移默化,她5歲多就開始學習古文和練習書法了,她勤奮好學,加之又有天賦,小時她就能寫一手漂亮的書法,打下了深厚的“童子功”,這是她成就書法藝術的根基。
為了提高她的書法藝術,后來,鄧凌鷹又先后拜入趙家熹、劉炳森等名師的門下,在名師的教育和指導下,鄧凌鷹學習書法更加勤奮刻苦,她能夠廣臨諸體,博采眾長,她的書法著重于隸書上,臨習了《張遷碑》、《乙英碑》、《曹全碑》、《禮器碑》等諸帖。在書法藝術人生的成長中,鄧凌鷹在字體創作中不貪多,只求實,只求好,她能靜心地寫好隸書,一個真正的書法家能夠寫好一個字體就是成功。多而不精,算不了真正的書法家。鄧凌鷹有很深厚“字外功”,她的隸書作品打破了傳統隸書的格局,匠心獨具,創造了她獨特的風格,她的書法藝術充滿了濃厚的文化底蘊,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
鄧凌鷹的書法作品樸實細膩,端莊靈秀,她的書法作品表達的不僅是文字線條的美感,更是蘊涵于她內心深處的”才情“,只要欣賞她的書法就能從中得到如此感悟,沒有長期刻苦地練習,沒有深厚“字外功”,是難以達到如此書法水準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她說:“在碑帖的世界中,我體味到的只是它千百年的沉默,千百年的孤苦,為了抵達你圣潔的心田,我不知在暗中準備了多少年。一路地跋涉、寂寞地趕路,路邊的風景從來就不曾動搖過我的視線,歲月的流逝也沒能掩蓋我想演繹經典的光芒'。從她這富有文采和具有哲理的話語給人啟迪,給人奮發,從中也知道書法的真諦。
藝無止境,近些年來,鄧凌鷹又將精力用在主攻扇面書法上,她一直把書法作為一種人生的修行。書法是一門高雅的藝術,書法可以鍛煉人的意志,書法可以修身養性,鄧凌鷹幾十年如一日,陶醉在書法藝術中,她勤奮悟道,入古出新,她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將隸書寫到如此功底,這才是書法家的情懷,她的筆墨間總是散發著端莊淡雅、淡淳靈秀的氣質,她的書法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就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