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墨竹譜》是元代畫家吳鎮贈予其子佛奴的畫作。全冊二十二幀,前兩幀書寫蘇軾〈題文同畫竹記〉,后二十幅畫各種姿態的墨竹,每幅皆以草書題寫畫墨竹的要訣與心得,是一件書畫合壁的佳作。此畫冊縱40.3厘米,橫52厘米,紙本,墨筆,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冊首有明代王一鵬隸書“萬玉藂”三字。萬玉藂。西園王一鵬。觀梅花老子詩畫。乘興書此。鈐印三:一飛、太原生、扶搖九萬。
此畫冊作于元至正十年(1350),時吳鎮71歲,是畫給兒子佛奴的。全冊畫竹諸態悉備,可謂得竹之真性情。冊首隸書“萬玉藂”三字為,為明代王一鵬所書。二十幅圖,分別畫新篁、嫩枝、老干、垂葉、雨竹、風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或粗竿挺拔,竹葉清勁,或細枝臨風,搖曳生姿。每幅畫的構圖都有很大的區別,以畫譜而言,稱得上變化多端,諸法悉備,成為后之學者極好的借鑒。
吳鎮書蘇軾題文同畫竹記
這套竹譜的圖文組合最值得稱道,畫面上書與畫的“經營位置”的創意:承前而啟后。在宋以前,圖上都不落文字,連作者的名款都沒有。北宋開始,畫上漸有作者姓名和時間的落款,開始時寫得極小,或隱在畫中,生怕影響了畫面。至元代趙孟畛觶康饕允槿牖壞⒅賾檬櫸ǖ謀史ㄗ骰移浠纖獾氖⑽囊步ザ啵惺蔽鞘律踔臉魷殖ぬ狻N庹虼恕賭衿住凡幔諂浞岣歡啾淶墓雇賈鋅梢鄖邐馗芯醯階髡咴諢耙鹽馕腦ち粑恢謾J橛牖莢諢嬪掀椒智鍔嗟靡嬲茫緯閃酥泄煌諂淥帳醯淖罹呶幕庖宓奶厴弧吳鎮墨竹譜冊從附圖觀之,圖繪筍、粗竿、新篁、折枝共七八竿,錯落有致。雖說吳鎮墨竹宗文同,但他的畫法與文同相比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文同畫竹,竹竿紆曲,竹葉密集,而以墨之濃、淡示葉面之正、反。吳鎮畫竹,卻以墨色的濃、淡示竹竿之前、后,新篁以淡墨畫枝,而以濃墨畫葉。葉之長、短,似隨意生發,但疏落簡率,蒼勁挺拔。短枝疏葉,筆不連而意貫,一似其題款草書,縱橫跌宕,一氣呵成。筆鋒略禿,中鋒撇去,凝厲而厚重。竹根植于土中,根畔短草叢生,前濃而遠淡,增強了畫面透視的縱深感。
小坡竹石
吳鎮,中國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沙彌等,中國浙江省嘉興魏塘橋人。與黃公望、王蒙、倪瓚并稱“元四家”。王一鵬(?—1501后)明代畫家。字九萬,一字啟云,號西園、西園野夫。
儗與可筆意
風雨竹
有竹之地人不俗
清風動脩竹
清風動脩竹、寫竹破俗
晴霏曉日
懸崖竹
凌空有意
戲墨寫竹
竹窗思閴寥
一片江南雨
梅花翁寄興
簡齋詩意
仿息齋畫竹
逕深竹倚
輕蔭護綠苔
清風五百竿
玄妙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