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府拆遷糾紛公安機關不具有進行實體處理的職責,但依法負有告知報案人并說明理由的程序義務,該義務屬于...
原告李某因認為被告杭州市公安局蕭山分局(以下簡稱蕭山公安分局)不履行保護財產權法定職責,于2015年5月26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2015年6月2日立案受理后,于2015年6月4日向被告送達了起訴狀副本及應訴通知書。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9月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本案于2015年10月9日裁定中止審理,于2015年12月12日恢復審理。現已審理終結。原告李某訴稱:原告位于杭州市蕭山區城廂街道湖頭陳社區付12組16戶的房屋(以下簡稱案涉房屋)面臨拆遷。2015年5月23日,一群不法人員在沒有出示任何手續的前提下,用挖掘機將原告的附屬房屋拆除,導致原告財產受損且不能居住使用。原告于當日多次撥打110報警請求保護并制止違法行為,但被告蕭山公安分局沒有依法處警,更沒有立案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法》的有關規定,維護公民的人身安全、合法財產不受侵害是人民警察的任務,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是人民警察的法定職責。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人民警察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被告接到報警后怠于履行法定職責,構成了行政不作為。原告起訴要求確認被告未依法履行接處警職責的行為違法。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1.原告房屋被毀現場照片12張,證明原告案涉房屋的一部分2015年5月23日被毀壞的事實。2.李某《農村村民建房用地呈報表》,證明案涉房屋是原告的合法財產。3.撥打110報警電話通話記錄單,證明原告2015年5月23日向被告撥打110報警,要求保護的事實。4.(2014)杭蕭行初字第39號行政判決書,證明杭州市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蕭山城管局)2013年10月16日針對案涉房屋作出的2013第60號《限期拆除違法建筑通知書》已經被法院生效判決依法撤銷。被告蕭山公安分局辯稱:2015年5月23日9時20分許,被告接134××××6865(馮某)電話報案稱:“蕭山區城廂街道湖頭陳社區老信用社旁房屋遭不明人員非法侵入,致財產受損”。2015年5月23日9時22分許,被告接158××××4044(李某)電話報警稱:“湖頭陳社區新馬路上有不明身份的人用推土機推他家的門。”被告民警接到兩次報警后經核查,兩次報警系同一地點,民警隨即趕赴警情地點,趕到現場后有蕭山區城廂街道辦事處及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及部分拆房隊施工人員在場,經詢問蕭山區城廂街道辦事處及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稱,報警人李某、馮某在蕭山區城廂街道湖頭陳村新馬路旁造有主房一處,但未經批準建造附房,建筑面積400余平方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未經批準建造的附房屬違法建筑,2013年10月16日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已發送2013第(60)號《限期拆除違法建筑通知書》,要求李某于2013年10月18日自行拆除違法建筑,但李某至今未自行拆除違法建筑,按照“三改一拆”工作要求及區委區政府“征遷清零”文件部署,蕭山區城廂街道辦事處聯合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對李某的違法建筑進行拆除,此次強制拆除,實際拆除部分為該戶架空層及相關附屬房屋,面積為170余平方米,另有一處面積為200余平方米的違法建筑,因有老人居住,拆除可能造成安全隱患,故暫未拆除。被告民警了解到上述情況并核實在場的蕭山區城廂街道辦事處、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身份并拍攝現場照片后即向報警人馮某等人進行解釋說明并告知其所報“房屋遭不明人員非法侵入,致財產受損及有不明身份的人用挖土機推他家門”系執法部門對其家未經批準的違法建筑進行拆除的執法活動,其若對違法建筑的認定以及強制拆除執法活動的合法性有疑義的,可以向蕭山區人民政府或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上級主管部門或相關監管部門反映,但報警人對民警解釋并未作出回應,民警將現場情況及處理結果,向所領導及分局指揮中心進行匯報、反饋后便離開警情現場。2015年5月23日23時許,被告城廂派出所再次接李某(158××××4044)報警稱其城廂街道湖頭陳新馬路旁家中財物被竊,被告民警接警后即趕赴現場,報警人稱其家中一批桌椅被竊,被告民警查看現場后,告知報警人到所制作報案筆錄。2015年5月26日13時許,馮某到被告城廂派出所制作了報案筆錄,目前,此案被告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原告李某訴稱被告未依法履行接處警職責,未制止違法行為,保護其合法財產,要求確認被告行政不作為違法。被告認為被告已積極履行了法定職責,不存在行政不作為。被告先后接馮某、李某報警后立即安排民警出警并沒有消極對待,民警到現場后,經現場了解,得知系蕭山區城廂街道辦事處聯合蕭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對李某違法建筑進行強制拆除,被告民警到現場時強制拆除已結束,被告民警了解上述情況并核實在場工作人員的身份并拍攝現場照片后,將了解到的情況及報警人享有的救濟途徑告知了報警人。馮某、李某報警稱房屋遭不明人員非法侵入,致財產受損;有不明身份的人用推土機推他家的門的報警內容系政府工作人員按職權拆除違法建筑,該行為不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綜上,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1.城廂街道辦事處向被告提交的《情況說明》,證明2015年5月23日城廂街道辦事處聯合蕭山城管局對李某違法建筑進行拆除的情況。2.城廂街道辦事處向被告提交的2013第60號《限期拆除違法建筑通知書》,證明蕭山城管局已書面通知原告限期對其違法建筑自行進行拆除。3.城廂街道辦事處向被告提交的李某個人建房用地申請表和呈報表,湖頭陳社區地鐵一號線征遷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證明李某案涉房屋情況。4.城廂派出所出具的《警情處理經過》,接處警綜合單兩張,證明城廂派出所民警接李某、馮某報警后即時出警到糾紛現場及現場處置的情況。5.處警現場照片七張,證明被告所屬城廂派出所民警接李某、馮某報警后即時出警到達現場,并拍攝了現場照片的情況。6.馮某《詢問筆錄》,照片一張,證明城廂派出所民警接李某、馮某報警后及時出警并制作了相關詢問筆錄,拍攝了現場照片。經庭審質證,原告李某對被告蕭山公安分局的證據發表以下質證意見:對證據1-3的合法性異議,該部分證據都是被告在處警之后向城廂街道辦事處收集的證據,不能作為本案證據。證據4,其中的城廂派出所《警情處理經過》是2015年6月10日形成的,也屬于事后形成的證據,不予認可;對接處警綜合單的證據三性沒有異議,但認為被告接警后的出警時間過長,沒有及時履行職責。證據5,對照片的內容沒有異議,但認為該組照片中沒有強拆人員在場,說明被告沒有及時出警。對證據6、7沒有異議。被告蕭山公安分局對原告李某的證據發表以下質證意見:對證據1、4的關聯性有異議,認為與本案不具有關聯性。對證據2證據三性沒有異議,但認為該證據證明原告案涉房屋屬于違法建筑。對證據3的真實性、合法性有異議,認為存在被編輯的可能。本院對上述證據認證如下:原告證據1-4符合證據三性,且有其他證據向印證,予以采信。被告證據1-3,沒有證據證明該部分證據是被告處警結束前取得,不予采信。被告證據4,《警情處理經過》是關于被告2015年5月23日處警過程的陳述,與本案具有關聯性,對于其證明力,本院結合其他證據予以認定;接處警綜合單符合證據三性,予以采信。被告證據5、7符合證據三性,予以采信。被告證據6,馮某在接受公安機關詢問時對2015年5月23日上午案涉房屋的一部分被強拆的事實陳述與本案具有關聯性,予以采信。經審理查明:2015年5月23日上午9時20分許,原告李某及其兒媳婦馮某先后撥打110報警稱,其位于杭州市蕭山區湖頭陳社區付12組16戶的房屋遭到不明身份人員非法侵入,有不明身份的人用挖土機推其房門。被告蕭山公安分局所屬城廂派出所接警后派出兩名民警達到事發現場。民警在現場進行了調查了解,并拍攝了現場照片。經民警了解,系城廂街道辦事處組織人員對原告案涉房屋的一部分進行強制拆除,處警民警遂向110指揮中心反饋了處警情況。另查明:本院于2015年11月23日作出(2015)杭蕭行初字第88號行政判決,認定以下事實:1999年,原告李某未經規劃審批在其位于湖頭陳社區付12組16戶的主房邊上建造了2處附房及1處鋼棚。2013年10月16日,蕭山城管局向李某作出2013第60號《限期拆除違法建筑通知書》,要求李某于2013年10月18日前自行拆除上述附房及鋼棚等違法建筑。李某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2014)杭蕭行初字第39號案件以程序違法為由判決撤銷了該限期拆除通知書。2015年5月23日,城廂街道組織人員對李某所建的部分附房(架空層)進行了強制拆除。該行政判決現已生效。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以下簡稱治安處罰法)第七條第一款及公安部《110接處警工作規則》第二條的規定,被告蕭山公安分局對于原告李某報警事項負有依法處理的職責。治安處罰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公安機關受理報案、控告、舉報、投案后,認為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立即進行調查;認為不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告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投案人,并說明理由。”本案中,被告蕭山公安分局接到原告李某及其家人的110報警后,指派民警到達事發現場,開展了相關調查活動,并認定報警事項屬于強拆房屋引起的糾紛,被告實施的這些活動屬于公安機關履行接處警職責的行為,且被告對報警事項的事實認定基本清楚。被告對此類糾紛不具有進行實體處理的職責,但依法負有告知報案人并說明理由的程序義務,該義務屬于公安機關處理報警事件的必要程序。從本案證據看,沒有證據能夠證明被告履行了上述義務,原告亦否認被告進行過告知并說明理由,故被告對原告報警事項的處理未完全履行法定義務,屬于怠于履行法定職責,但再判決其履行已沒有實際意義。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確認被告杭州市公安局蕭山區分局對原告李某報警事項的處理行為違法。本案受理費50元,由被告杭州市公安局蕭山區分局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并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50元(開戶銀行:工商銀行湖濱分理處,賬號:12×××68,戶名,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仍未交納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