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訊 近日,第二屆全國物理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于江蘇南京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和江蘇省力學學會主辦,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辦。
浙江大學楊衛院士、我校郭萬林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周益春教授、中科院力學所趙亞溥研究員、我校航空學院盧天健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國防科技大學易仕和教授、同濟大學李巖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李江宇教授、清華大學徐志平教授、我校航空學院王立峰教授等特邀嘉賓以及來自3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位青年學者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會議由航空學院張助華教授主持,副校長宋迎東教授、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郭萬林院士、航空學院院長高存法教授分別致歡迎辭。
受本次會議特邀,楊衛院士、郭萬林院士為與會青年學者作了大會報告。楊衛院士在題為《物理力學十問》的報告中指出定義物理力學學科內涵時應注意三個核心特征:一、力場不可或缺,二、宏微觀結合不可或缺,三、多物理場耦合不可或缺;但同時又提到從粒子到連續介質,從流體到固體,從宏觀到微觀三個方面過渡的缺失。郭萬林院士在題為《物理力學:無盡的前沿》的報告中,介紹了物理力學從固體物理力學,流體物理力學,表界面物理力學,極端環境物理力學,直到生命環境物理力學的發展歷程、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挑戰。接下來,28位青年學者代表陸續登臺,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進展,并與觀眾展開了熱烈討論。這些青年學者報告內容豐富,涉及了與物理力學相關的眾多前沿熱點問題和重要工程應用領域,囊括了多場耦合物理力學、表界面物理力學、微納米材料物理力學、極端環境物理力學等研究方向。
5月15日下午,在冷勁松教授和徐志平教授主持下,本次會議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集體討論。與會青年學者就物理力學學科的發展使命、學科屬性和發展趨勢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隨后,趙亞溥研究員、易仕和教授和周益春教授分別結合各自的研究經歷和體會對物理力學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在總結發言環節中,楊衛院士分析了光刻機研發所遇到的挑戰,并介紹了極端環境下的物質行為、量子技術和力生物學等領域涉及的物理力學問題。楊院士進一步指出機理性、交叉性和貫通性是物理力學學科的三大特征,并建議物理力學的學科劃分不宜過細。郭萬林院士指出當今的學科創新一定是高度交叉的,科學的發展是無窮盡的,科學只有發現和未發現之分,物理力學領域的青年學者要敢想、敢做、敢當,才能在解決關鍵科學問題、攻克卡脖子技術上有所突破,也才能讓自身實現更好發展。(張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