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杭州的童模妞妞在拍攝時被媽媽踢踹的視頻上了熱搜,引發無數網友熱議。
事件爆發后,當事人“妞妞媽媽”發文澄清,表示自己絕無傷害、虐童之意,反復強調自己的女兒絕對受到了最好的關護與疼愛。
但是,這一澄清并未得到網友的理解和原諒,相反,更多的妞妞被打的視頻被曝光了出來——
晚十點,妞妞還在拍攝。當時媽媽身上穿的是加厚牛仔外套,可見天氣寒冷,但正在拍攝的妞妞只穿著一件薄薄的連衣裙。
可能是妞妞太困了,達不到拍攝的要求,媽媽便拿起衣架狠狠地打在了妞妞的身上。挨打后的妞妞連忙打起精神,強作開心狀,開始揮手轉圈圈……
據知情人爆料,童模市場中,這樣的打罵其實已是司空見慣。
那些場地成本高、不聽話不配合的童模會被漸漸淘汰,而經紀人媽媽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工作接,便會強行訓練孩子成為配合度極高的“乖寶寶”。
作為四肢健全、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卻將家庭經濟來源的重擔全部壓到孩子身上,強迫孩子盡早的進入社會,丟棄天真爛漫,走向成熟,這樣的父母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啃孩族”,所作所為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壹
Professor之前看到過一篇深度報道,講述的就是浙江湖州小鎮“織里”的童模故事。這個鎮子盛產童裝,因而也需要大量童裝模特。
10歲的谷歌,是“中國童裝之鄉”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在織里摸爬滾打了七年的她擁有著非常好的資源,但為此付出的代價便是失去了最美好的童年時光——
她一天拍幾十到幾百件衣服,一放學就去拍照,拍到深夜甚至凌晨都是家常便飯,至于學習時間都被見縫插針的安排在化妝間隙。
很多童模的生活中,除了上學之外,便是過度的勞動量。他們沒有歡樂自由的童年,只有一刻都不敢松懈的疲憊。
素人萌娃阿拉蕾因參加《爸爸去哪兒》一炮而紅。當被問及為何要來參加節目時,她說:“為了給小弟弟賺錢。”這句話著實讓人心疼。
除了阿拉蕾,林妙可的童星路也讓人唏噓——從小到大,林妙可的生活都被媽媽仔細安排著。林妙可走紅后,媽媽直接當上了經紀人,對孩子的控制欲與日俱增,而且還總是陷入自我感動。
在一次采訪中,她特別自豪的說:自己把女兒保護得特別好,以至于女兒在初三那年才學會過馬路……
每一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即便是“啃孩族”也不例外。但是,很多“啃孩族”家長的愛太過短視,只看得到當前的利益,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更有甚至還會給孩子施加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壓力,阻礙孩子的成長。
貳
“啃孩族”家長除了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之外,他們給孩子所灌輸的扭曲價值觀和教育方式,則更讓人擔心……
曾經有一名男童模被網友說成是“油膩童模”,因為這個11歲的男孩一見到鏡頭便驕傲的聊起自己五六十萬的年收入,最后還會補一句:“網紅就是比較輕松一點,每個人都想富裕嘛!”
談及未來的愿望,這個男孩只說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過上富裕的生活;第二件事是長大后找一個好看的老婆。談到第二個愿望時,他又挑眉毛又摸下巴,很多網友發彈幕說:“這個孩子太油膩了!”
其實,并不是這個孩子油膩,只是他被迫承載了太多不屬于他這個年紀應該承受的東西,所以才失去了其原本的天真爛漫。
時隔兩年,又有記者去采訪這個男孩,問他是否還想當網紅?
他回答說,只想當一個平凡的普通人。至于原因,一是因為自己長大了,想法變了;二是因為沒有攝像機對著自己時,他可以說想說的真心話……
叁
雖然大多數孩子并不會走上童模與童星的道路,大多數家長也并非“啃孩族”,但是我們可以從“啃孩族”家長的身上看到很多父母的影子:他們把對孩子的養育當成是一種投資,他們希望能從孩子身上獲得回報。
下面這些話,大家看看眼熟嗎——
你要努力啊,我們這輩子就靠你了……
當初為了你,我……
你不爭氣,怎么對得起我……
要不是為了你,我可能…..
這種投資型的父母不像“啃孩族”家長那樣露骨,但是他們也并不尊重孩子個體的獨立,他們的期望非常現實,也不乏功利性。
那么,什么樣的父母才算得上優質的家長呢?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有個特別好的父母是什么感覺?”
一個網友的回答讓人動容:“父母是我堅強的后盾,他們會永遠支持我、理解我,減輕了我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簡而言之,優質的父母一定非常尊重孩子,他們沒有什么功利性,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健康的育兒,是付出和陪伴,并不是交換與索取。
Professor點評:
最后,Professor用紀伯倫的一段話做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