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 10:55
| ||
|
礦物晶體
-胡曉婷
華夏大地,奇石遍布。其中有一種石頭來自于地球內部,常年不受外力作用卻天賦神韻,出落得棱角分明,姿態萬千,這就是礦物晶體。
早在宋代,我國一部分文人就開始收藏水晶類礦物晶體,時至今日,在約700萬人的奇石愛好者之中,收藏礦物晶體的人卻屈指可數,這與歐美國家如火如荼地收藏礦物晶體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
很早就收藏礦物晶體的羅景春向筆者介紹:礦物晶體從廣義上說屬于寶石范疇,且種類很多,有紅色矛頭狀的辰砂,柱狀晶體或者成為晶簇的雄黃,有棕黑色厚板狀晶體的黑鎢礦,也有以集合體出現的孔雀石,長柱狀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塊狀和薄片狀的自然金,螺旋狀和樹枝狀的自然銀以及各色瑪瑙等。
中國是礦物晶體資源的王國,然而在國內,懂得礦物晶體的價值和真正收藏它們的人少之又少。目前,每年出土的大量礦物晶體標本絕大部分流失海外,而礦物晶體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
羅景春說,礦物晶體在國內遭遇寒流主要緣于以下幾點:
一、從社會學上看,目前國人對石頭的收藏理念還處在感性階段,更注重石頭的外表形態及其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上的意義。而西方人則更注重科學依據和市場標準,通過了解礦物晶體的固有特性及市場需求,來準確評估其價值,是一項更理性的收藏活動。
二、從東西方文化差異上看,我國古代文人都酷愛收藏奇石,無形中賦予了奇石較深的文化內涵。而礦物晶體由于古時受科學條件限制,還不被人們所熟知,因而自身承載的文化內涵、歷史淵源不及其他奇石。而西方人由于工業革命開展較早,因而很早就開始了對礦物晶體的開采探索,并把礦物晶體視為財富和權利的象征。
三、對礦物晶體的錯誤宣傳。國內一些人認為礦物晶體具有放射性,因而不宜收藏,這是不正確的。由英國克里斯·佩蘭特編著的《巖石與礦物》一書中指明,含鈾如瀝青鈾礦、鈣鈾云母等少數幾種礦物才具有放射性,其他絕大多數是沒有放射性元素的。相反,一些礦物晶體還可以用來治病,在《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辰砂具有安神鎮靜、治療頭痛的功效。
四、收藏成本高。將礦物晶體從幾百米甚至上千米深的礦井中順利運到地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開采成本高,加上屬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一些保存完好、晶形優美、色彩艷麗的高檔礦物晶體價格普遍較高,讓一些普通收藏愛好者望而卻步,因而難以形成收藏規模。
五、礦物晶體是一種地質興趣的收藏。比如用顯微鏡研究各種礦物晶體的構造,通過礦物晶體研究某地區的地質結構。收藏與野外地質活動也是緊密相連的。與這樣的收藏活動相比,我國目前的礦物晶體收藏還難以達到這個層次。
雖然目前在國內看整個礦物晶體的收藏市場還不成熟,但羅景春認為,由于礦物晶體屬于不可再生資源,自身的稀缺性決定著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因此礦物晶體市場仍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