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卡和小伙伴們相約去吃pizza~
相談甚歡之時,小卡的腦洞大開
大家有沒有和小卡一樣的想法:
比薩和比薩斜塔有什么關系嗎?
雖說只是突發奇想,
但是一向對事情喜歡刨根問底的小卡
還是想跟小伙伴們分享一下哦~
那就由pizza這款美食開始說起吧嘻嘻!
小卡美食地圖
意大利 | pizza
2021.6.8
Pizza是什么?
比薩(Pizza),由于音譯等翻譯習慣不同,在中文里有很多別稱哦~Pizza又可以稱為比薩餅、匹薩、批薩、披薩,是一種發源于意大利的食品,也是一款在全球頗受歡迎的美食。
Pizza的通常做法是用發酵的圓面餅上面覆蓋番茄醬、奶酪以及其他配料,并由烤爐烤制而成,雖然常見的pizza是圓形的,但其實也有方形的呢~
其中奶酪我們通常會用馬蘇里拉干酪,也有混用幾種奶酪的形式,包括帕馬森干酪、羅馬乳酪(romano)、意大利鄉村軟酪(ricotta)或蒙特瑞·杰克干酪(Monterey Jack)、馬蘇里拉奶酪等。
你知道比薩的起源故事嗎?
Pizza這款具有濃厚意大利風味的美食,其實和很多風靡全球的美食一樣,早已超越語言與文化的障礙,成為全球通行的滋味小吃,受到全球各地pizza控的喜愛。
小卡作為pizza控的其中一員,也想知道這種美食究竟源于何時何地,到底是誰發明了比薩?
比薩由面包演變而來
比薩由面包演變而來,而在西方歷史里,面包作為主食占著一個重要的位置。如大家所想的,Pizza流傳至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通過加入不同的食材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愛好不斷發生著變化。
歷史學家就在意大利撒丁島發現了3000年前類似從面包到比薩的過渡食品。另外有記載可尋的,還有波斯一個叫Dario il Grande 的國王(521-486 a.C.) 使用石頭烤一種“扁面包”,里面加入了奶酪。
在西方詩歌Eneide中也出現過最早期的面包比薩過渡物,它們一般被稱為“focaccia”(寓意用火烤過的),西方的 “coca”(咸甜皆宜),希臘和意大利語的“pita” 或土耳其的語“pide”,還有羅馬語的“piadina”等等,其實還有其他很多國家也出現過類似的食品呢!
學者普遍認為,比薩的重要創新來源于番茄的加入,其中,那不勒斯是第一個帶來這個改變的,也可以說是現代比薩的起源哦~但是最終把比薩推向世界的還是一個那不勒斯的廚師,因為他在1889年,特意制作了一款獻給當時Savoia女王的瑪格麗特比薩 (pizza Margherita) 。
據統計,意大利總共有兩萬多家pizza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多達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個pizza,甚至有些當地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呢~
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比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可就成為了鑒定比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哦!比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將ta好像皮夾一樣折疊起來拿取,外層也不會破裂。
Pizza的傳說故事
相傳在公元1600年,意大利有一位因為貧困家里只剩下一點點面粉的母親,正在為給孩子做點什么東西吃而發愁。鄰居們得知后,便湊來了一點西紅柿和水牛奶酪。這位母親就將面粉和成面團烙成餅,將西紅柿切碎撒在上面,再把水牛奶酪弄碎撒上,然后放在火上烤,之后將這些材料烤制的食物給兒子吃,竟發現意外的美味。
不過,也有持不同觀點的人認為,pizza在古羅馬時期就已出現了,不過當時比現在的“樸素”很多,似乎更像中國的烙餅,于是還有人就戲說pizza可能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傳過去的,非常有趣對不對?
而pizza上的西紅柿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后的事,又過了一個世紀,有的人在之前的基礎上加上奶酪才成為了今天我們熟知的pizza的大致原型。
比薩跟比薩斜塔有關系嗎?
小伙伴在品嘗美味pizza時,有沒有和小卡一樣,不自覺地把它跟有著舉世聞名斜塔的古老城市比薩聯系在一起嗎?
其實pizza和比薩這座城市毫不相干哦~二者的名字在意大利語中的拼寫可是不一樣的!比薩餅拼作Pizza,城市名拼作Pisa。這都是中文翻譯中,異名同譯產生的誤導呢~在意大利,那波利(Napoli,又名那不勒斯)才被公眾視為pizza的原產地和故鄉哦!
作為吃貨的小卡覺得呀~
Pizza之所以能風靡世界,
除了歐美快餐文化的強勢助攻之外,
還在于pizza這款美食本身哦!
Pizza可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
ta每到一處,也可以根據當地的口味和飲食習慣相融合。
不知道小伙伴有沒有試過?
使用卡士專利上下獨立控溫技術的烤箱
做出來的pizza餅皮酥脆,內餡口感充足!
小伙伴們喜歡吃pizza嗎?
你們吃過哪些難忘口味的pizza?
不妨留言告訴小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