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公布了2020年小米電視大事記,可以看到小米電視在2020年確實做了很多突破,成績斐然。
我們看到,小米在高端電視領域突破顯著,比如OLED大師電視,紅米98英寸2萬元的MAX版電視,小米透明電視亮相,還有大師至尊紀念版發布,在高端領域連續布陣。
這其中既有小米補充高端空缺的原因,也有一個原因,就是2020年全行業電視面板漲價,小米想推出更具性價比的中低端電視,上游采購上就很難實現。
那么,進入2021年,行業上有哪些技術是可以突破的呢,我們不妨來看看。
可以肯定,2021年在畫質的五大方面,也就是4K,10bit色深,高色域,HDR,120Hz高刷幾個方面,都是有很大市場需求的。
首先,8K顯然還是沒有到爆發期,4K就夠了,而HDR的強化,需要LCD具備分區背光,或者用MiniLED屏幕,或者直接用OLED,這方面緊迫,但也看價格,如果價格太高,很多消費者寧可不要這些功能,而選擇優化的LCD屏幕。
其次,就是120Hz的問題,現在看來問題很大。比如索尼的X900H系列,當時承諾支持4K/120Hz,VRR(可變刷新率)以及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但現在120Hz支持效果不好,還在說明書中取消了VRR和ALLM的功能介紹,可見國產各家沒有談及也是合理的,索尼自家電視都沒搞定對游戲機的完美支持。
但挫折歸挫折,大家對大電視、清晰電視的需求還是不會被澆滅的。
還有幾個方向還是非常有看點的。首先,就是芯片方向。比如索尼,剛推出了索尼XR認知芯片,其會率先對畫面內容進行掃描、分析和預測,比如畫面中的哪些人、哪個人、哪個物體是視線焦點這些都是XR認知芯片需要處理的環節。
可以看出,在屏幕的新技術無法降低成本快速普及的情況下,索尼從芯片入手,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將電視顯示內容智能的提升上來,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而華為的策略,則是通過處理器芯片,將現有內容提升到120Hz,從而實現更精彩的視覺體驗??梢哉f,這也是一個策略,與索尼的較為類似,通過芯片找出路。
此外,還有一個方向, 就是提升手機和電視的聯動,比如支持更快,更高幀率地投屏,這方面華為做得不錯,海信也推出了帶有WiFi 6的電視產品,這也是一個思路。
此外,還有攝像頭功能,音箱增強,這也是國產電視每年都在強化的。
同時,電視的尺寸也越來越大,從50英寸,到55英寸,到65、70、75英寸,以及82英寸,確實是一路飆升。
從這些點看,小米電視今年在3000元到6000元檔,應該還是有很多可提供驚喜的彈藥的。
首先,小米可以繼續在高色域、刷新率、HDR、10bit色深上提供出色的產品,其次就是在網絡連接,投屏速度等方面做優化。此外芯片方面肯定也不會放松,AI識別和優化也會提供,最后就是面板上,LCD會更大,而OLED和其它新型面板估計也有很大可能登場。一起期待其大動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