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的神作,國產科幻片鼻祖,導演兒子卻拍出了《上海堡壘》!
在國產科幻電影史上,鹿晗主演的電影《上海堡壘》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與同樣上映于2019年的《流浪地球》相比,《上海堡壘》用實力證明了兩者的水準差距,以至于很多網友評論說:前者打開了華語科幻電影的大門,而《上海堡壘》又將其關上了,還上了一把鎖。當然,一部電影的失敗,并不能代表對整個電影行業的判斷。但不能否認的是,《上海堡壘》在創作上的失誤,卻暴露出當下內陸電影市場的種種浮躁亂象:制作方迷信流量+所謂的大IP,可在電影的硬件也就是制作環節上,卻處處都是硬傷。別的不說,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影片在科幻元素的想象力和表現力上是極度匱乏的,尤其在對影片中的科幻感和未來感的營造上,也是肉眼可見的“假大空”,災難和戰爭場面如兒戲,至于特效部分的拉胯就更不用提。看完實在讓人想不通,電影據說高達3.6億人民幣的投資究竟花在了哪里?《上海堡壘》上映后主演鹿晗和導演滕華濤都遭到了輿論的口誅筆伐,口碑的慘敗甚至逼得導演和原著作者一同道歉,也是前所未見。導演滕華濤的原話,“(觀眾的批評)這不僅僅是對電影不滿意,也是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期待落空了”。很多人將電影的失敗歸結于導演滕華濤,質疑和批評的理由不外乎一點: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滕華濤的母親是著名導演翁路明,曾被譽為國產科幻電影的先驅,早在33年前就曾拍攝過一部國產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至今被奉為最牛X的國產科幻片。本期「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讓我們來重溫這部33年前的科幻神作——影片的導演有兩位,宋崇是當時的兒影廠廠長,正是他在任期間形成了國內兒童電影創作的黃金時期,而另一位導演翁路明同樣來頭不小,丈夫是八十年代著名導演滕文驥,兒子滕華濤后來拍過《蝸居》和《失戀33天》等代表作,可以說是一家子都是大導演。不過,《霹靂貝貝》幕后的最大功臣,卻是作為編劇的作家張之路。張之路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于1987年開始擔任兒影廠的編劇,他的小說和劇本以腦洞大開、充滿想象而又不失童趣著稱,其很多作品都被改編成膾炙人口的電影,令看過的人印象深刻回味不絕,張之路因此被譽為:國產科幻電影史上的先驅。除了這部《霹靂貝貝》之外,張之路在兒影廠時期的代表作還有:《魔表》和《瘋狂的兔子》等,其中《魔表》由張嘉譯主演,講述了一個從小瘦弱的男孩在意外獲得一塊能夠控制時間的魔力手表后,一夜長大成人的奇幻故事,而《瘋狂的兔子》則被無數觀眾稱為:國產兒童科幻邪典片。與后來的《魔表》和《瘋狂的兔子》相比,《霹靂貝貝》是張之路在兒影廠編劇的第一部作品,雖然誕生在八十年代,受限于當時的制作條件影片顯得很粗糙,但其中的腦洞和情節,即使放到現在再看也絲毫不遜色于某些大片。電影原名叫做《帶電的孩子》,最初的靈感來自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靜電現象——天氣干燥用手去觸門把手就會起“靜電”,好像人體會帶電一樣,張之路以此為腦洞,延伸開來想出了一個生來帶電的小孩的故事。張之路的劇本構思得到了導演宋崇的大力支持,于是便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劇本,恰好當時外國電影《霹靂舞》被引進國內,霹靂舞中的“觸電”動作給了導演宋崇靈感,遂決定將電影命名為更有看點的《霹靂貝貝》。劇組經過海選,選中了當時只有5歲的小演員張京出演片中的主人公貝貝,這部電影的成功讓全國觀眾都認識了一個長著大腦袋、大眼睛、圓臉的小男孩,后來他還還參演了《魔力》和《當代小俠》兩部電影,之后便退出電影圈,如今成了一名電影錄音師。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那位身著錫紙服、出場時渾身閃著亮晶晶銀光的外星人,其實是由著名導演,拍攝過《紫日》、《黃河絕戀》《舉起手來》等名片的大導演馮小寧,當時他還只是兒影廠的一名美工。突然,黑夜的天空中掠過一座碩大光球,它鳴叫著并放出奇異的光彩。與此同時,城市醫院里的產房突然短暫斷電,而一對年輕的夫妻剛剛喜得貴子,這名看似沒有任何異常的嬰兒,正是本片的主角,帶霹靂的劉貝貝。激動的父母忍不住想要抱孩子,可孩子父親剛與貝貝接觸,就感到手臂像針扎一樣刺痛,雖然兒子天賦異稟,可一家人對于這種超能力都感到擔憂,因此商議過后決定隱藏這個秘密,盡可能讓貝貝正常生活,否則他很可能會被別的孩子視作怪物。但隨著貝貝的長大,他身體里的電流也越來越強,父母害怕貝貝會誤傷別人,只能給他戴上絕緣手套,并將其關在家里,從不允許貝貝與外界接觸。轉眼貝貝已經6歲了,性格活潑頑皮的他,非常羨慕在樓下自由玩耍的同齡小孩,因此經常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溜走,結果就有隔壁鄰居的孩子來告狀,稱“貝貝用針扎他”。別的父母都和孩子很親昵,只有貝貝從來沒有被父母抱過。父親向兒子解釋了他和別的小孩不一樣,所以必須時時刻刻戴手套。隨著貝貝身體的電流逐漸增強,他甚至擁有了隔空放電并控制周圍電器系統的能力。貝貝忍不住隔空發功,直接控制了紅綠燈,搞得街上車流大亂;有小青年與老奶奶搶座位,貝貝悄悄摘下手套,將小青年電得驚叫著站了起來;去游樂園玩耍,貝貝直接放電控制了游樂場內的設施,玩得根本停不下來。貝貝的父親發現兒子濫用特異功能,便回家教育了貝貝,告誡他不可以隨便放電。后來,貝貝到了上學的年紀,進入學校的他依舊隱藏著自己的超能力。可因為要經常戴手套,所以貝貝有時會引起班上的同學的排擠,某次音樂課,老師教《拍手歌》,可貝貝因不肯摘掉手套反而被老師誤會罰站;因為貝貝不摘手套,被同學視為不禮貌的行為,導致貝貝在學校里沒法交到朋友,女同學楊薇薇是班里唯一的一個跟他講話的小女孩,他們很快成為了好朋友。學校組織的足球賽,貝貝靠著放電,輕松過人,幫球隊進球;不想上課的時候,隨手一指就能控制教室的下課鈴,想翹課就翹課。家里闖進了小偷,貝貝只是伸手觸碰了對方一下,就讓小偷慘叫連連主動認栽,在一個下雨的夜晚,貝貝遇見一位瞎眼的老大爺,貝貝只能用聲音為他引路。然而過臺階上老人不慎摔倒,貝貝上前去扶,結果老大爺果然觸電,但神奇的是,電流刺激下,居然讓老大爺的雙眼復明。老爺爺事后找到了學校,將貝貝的神奇超能力告訴了老師,老師和同學們這才理解貝貝,貝貝終于不再被同學們所排擠。但也因此,貝貝的特異功能被曝光,開始被各路媒體采訪,還被邀請去拍廣告,就連當地的人體科學研究所也把貝貝接去,對他的人體帶電現象展開了研究。貝貝出生時恰好有飛碟經過,因此他們懷疑貝貝是“宇宙人”。科研所認為這是重大的科學研究發現,便讓貝貝經常來科研所參與研究工作。在大人們眼中,貝貝始終不是個“正常孩子”,但對貝貝來說,他只想回到家和學校。好在貝貝的小伙伴們幫忙,在楊薇薇等朋友的幫助下,貝貝悄悄溜出了科研所,小伙伴們得知貝貝的特異功能可能與外星人有關,便提議去長城上召喚外星人見面。孩子們于是跑到長城上集體大喊,沒想到,居然真的召喚出了外星人。外星人承認是自己經過地球時給了貝貝超能力,他將其視為一種禮物,然而貝貝卻并不想再有這種超能力。外星人便伸手握住了貝貝的手掌,貝貝在一聲尖叫中陷入昏迷。當貝貝再次醒來,已經是在醫院里,吳教授等學者發現貝貝的體內已經沒有電流,貝貝的父母趕緊上前抱住了貝貝,這是他們對兒子遲來多年的擁抱,回到校園里,貝貝終于變成了正常小孩,他奔跑著,向所有人伸出熱情的手!這部《霹靂貝貝》并不是國內最早的科幻電影,在此片之前,內陸已經涌現過不少帶有科幻元素的電影,如1952年的幻想電影《小太陽》、1958年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以及1980年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但相比以上作品而言,《霹靂貝貝》卻被認為是:國內首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霹靂貝貝》中的科幻元素可能較為簡單,但時光倒回三十多年前,《霹靂貝貝》卻是一部腦洞大開的時髦電影。姑且不論電影中涉及的人體帶電的超能力設定、外星人與宇宙飛船的登場、人體實驗研究等噱頭,僅是電影的主題“主角作為超能力者卻因身體的超能力而面臨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困境”,這種探討在如今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可說屢見不鮮,而在那個年代的國產電影中能有如此腦洞可謂前衛至極。假設同樣的故事交給外國的漫威和DC來拍,觀眾不難想象出一個同樣設定的超級英雄電影:主角是外星人寄存在地球的孩子,從小就擁有強大的超能力,被社會忌憚,被同學歧視,甚至還被抓去做活體實驗。但即使這樣,他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因為他還有疼愛自己的地球人養父母,有關心自己的青梅竹馬女同學,他在父母的教導下懂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堅持用自己的超能力懲惡揚善,但相比拯救世界的壯舉,他更渴望做一個平凡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本片的劇本之先鋒前衛,幾乎完全不遜色當下的很多科幻大片。
不僅如此,《霹靂貝貝》更讓人難忘的地方還在于,電影雖然是一部兒童電影,但卻拍得真誠有趣,故事接地氣的同時還傳達出了真善美的積極主題。電影并沒有刻意說教,貝貝在學校里被人誤解,所經歷的孤獨和排擠,被廣告公司當做掙錢機器,被毫無同情心的科研機構視作實驗品……這些曲折、荒誕、幽默的情節,展現了一個不同以往具有現代意識的孩子的生活,看似簡單的細節,卻無不體現了創作者對現實的深思。影片的成功恰在于此,天馬行空的科幻腦洞只是外衣,關照現實才是電影動人的原因。作為一部拍攝于80年代的兒童科幻電影,這部作品雖然沒有特別高深的文化內涵,特效也十分粗糙,但它的通俗易懂和幽默詼諧是影片獲得成功的關鍵,作為最早接觸到的國產科幻電影,本片神作之名可謂實至名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