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鐲子》,一看名字,就充滿了家長里短和煙火氣息。相信大多數觀眾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這是一部以婆媳關系為主題的生活劇。
通常來說,此類劇目大都是狗血與雞毛齊飛,一點小事也能撕扯個七八十來集,總集數少則三十集,多則五十集,是廣大中老年婦女為主體的觀眾群體的最愛,也是各大衛視收視率的主要貢獻群體。
只不過再一細看,這部電視劇,竟只有短短的十四集,有點意外,
而且,每集長達70分鐘,前面60多分鐘是正常的劇情,而結尾部分的8分鐘時間,專門用來講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前傳故事,每集一個小單元。
正傳與前傳故事,同樣都是以家庭關系為主題,以婆婆贈送給新兒媳的同一只翡翠玉鐲為故事的引子,跨越時空,彼此呼應,這種劇情結構,大膽而新穎,有點意思……
女主角劉茵,從小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也讓她在與婆家親友的接觸中,謹小慎微,察言觀色,見招拆招,步步為營,必要時可以各種委曲求全,顧全大局;即使對自己丈夫,同樣很多話憋在心里,不肯直言,反而是閨蜜“查曉萌”能偶爾能聽得她吐露的心聲。
本質上,在精明干練“白骨精”外表的層層包裹下,是一個從青少年時期就嚴重缺乏親人之愛的年輕女孩,
所以,她會對一個沒有算計利害的和睦家庭,充滿向往與渴望,對婆婆李霜清,也會在一開始抱有過高幻想,竟當真希望,兩人能迅速提升好感度,從婆媳變為母女。
婆婆李霜清,工作優秀楷模,家務十級能手,一直照料著身體不好的丈夫,讓小家庭從物資貧乏時代,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小康家境,對自己的家庭乃至于人生,她當然是極有成就感的,加上人到更年期,退休綜合癥,也造成了她對丈夫與兒子,過剩的控制欲。
“公公”和“兒子”這兩個男性角色,看似一直在容讓妻子,但關鍵時刻都有責任,有擔當,能把握住大局。整部劇的三觀很正,不刻意夸大與激化性別矛盾、家庭矛盾,總基調依然保證了溫暖與溫馨。
這雖然是一部常見題材的電視劇,但節奏非常快,更有很多帶有新意的嘗試,時不時還帶來點小驚喜。
電視劇本身的質感,完全向電影看齊,比如拍攝手法和視覺呈現上,同樣新穎別致,大量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墻(fourth wall)”的手法,讓角色的內心活動,不單是通過表情呈現,不單是用畫外音獨白,而是直接讓角色呈現其意識世界,正對著電視機前的觀眾,表現出來。
劉茵與李霜清,剛進入一段如婆媳關系這樣“陌生而親密”的關系,彼此言談當然是淺層表達,是互相試探又互相尊重的,“表里不一”也是必然的,“打破第四面墻”的手法,讓觀眾可以清楚直白地看到角色的心理活動,和她在現實世界的表面言行,形成巨大反差,這樣的表現效果,頗有趣味,又帶著幾分詼諧。
又比如將一部生活劇,生生拍出了“單元懸疑劇”的觀感:第1~2集,圍繞著翡翠鐲子的真假;第3~4集,圍繞著石舟欣的身世來歷;而后在本單元內就迅速解謎,再直接進入下一章節,無半點拖泥帶水;
每集結尾部分的民國版外傳,同樣是每兩集一個小單元,用輕喜劇的方式,迅速解決一個小矛盾。
而在演員陣容上,女主“劉茵”由藍盈瑩飾演。
藍盈瑩在20歲就憑《甄嬛傳》“浣碧”一角成名,自從2017年《演員的誕生》憑演技再次一鳴驚人后,這幾年一連主演了多部影視劇,但她從長相到風格,確實和“圣母”“小白花”“傻白甜”的常見女主角格格不入,因此頗招致了一些非議。
而通過這部《婆婆的鐲子》,則可以恭喜她,找穩了自己的戲路,就是這種精明干練、風風火火、努力上進的“白骨精”女性,實在太契合她的人設風格了,真正如魚得水,人戲合一,基本讓觀眾看一眼就能入戲。
——所以,像這樣演技扎實、基本功過硬的年輕女演員,怎么可能不適合演女主角?關鍵在于我們電視劇的女主角人設,不能永遠總是圣母賢妻、小白花、傻白甜。
飾演“婆婆”李霜清的,是在國際影史名作《末代皇帝》演皇妃,此后主演過多部經典劇作的鄔君梅,比如在 《甄嬛傳》續作《如懿傳》里,她飾演的“太后”鈕鈷祿甄嬛,按原著劇情,還是藍盈瑩飾演的浣碧的親姐姐。這一回,可算是姐妹變成婆媳,好好地斗上一場了。
這兩個旗鼓相當、氣場十足的女角色選對了,其實整部劇的演技含金量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兒子”石磊由牛駿峰飾演,也是演技不錯的青年演員。“公公”石晉宇(郭凱敏飾演),“姑父”(張晨光飾演),“劉父”(侯長榮飾演),“劉母”(田珉飾演)也都是演技有口皆碑的老戲骨了。甚至連民國版外傳的“婆婆”,都請了大陶紅這樣的影后兼視后來客串。
雖然這部劇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點名這個完全拖后腿的劇名),但對這種有意義的探索,完全可以給予更多的耐心,而不是吹毛求疵、為吐槽而吐槽,直接一拳打死,不是這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