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新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終結果揭曉,
最佳影片、影帝影后的得主固然引人注目,另一項大新聞更令所有關注中國電影的人為之振奮,甚至歡欣鼓舞:
從今年起,金雞獎將恢復一年一屆的設置!長期桎梏內陸影視獎項的【兩年一屆制】,終于不再成為障礙了!
1981年,在老一輩電影藝術家們的倡導下,代表專業評審的金雞獎正式創立,并與60年代創立、代表觀眾口碑的百花獎,和代表主管部門頒發的華表獎,鼎足而立,組成了中國電影三大獎的格局。
1992年,金雞獎和百花獎的頒獎活動又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從此成為中國影壇的一大盛事,在這個電影節中,會同時頒發當屆金雞獎和百花獎的獲獎者。
然而,到了世紀之交,隨著電影市場的開放,在香港商業影片到好萊塢大片的強勢沖擊下,在新千年伊始,中國電影一度跌到了低谷,各大院線奄奄一息,電影院都不知拆了多少。大批的一線電影編導、演員,都改行去演電視劇了,倒是變相造就了中國電視劇業的十年黃金時代。
于是,頗有人以為,在本土電影產出不足,票房寥寥,乏人問津的“電影寒冰期”,三個國家級電影獎項,根本沒必要一年一屆去辦,最終,在他們的呼吁下,從2005年起,電影三大獎,金雞、華表、百花,全改成了兩年一屆。
然而,眾所周知,全世界各國的電影獎項,無論是美國奧斯卡獎、法國凱撒獎、意大利大衛獎這種國家級最高專業獎,還是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這種面向世界各國的專業電影節,一年一屆都是基本常識。
金雞獎的評選周期改成2年一屆之后,必然導致了時效的嚴重滯后性,經常出現提名和頒獎之時,獲獎者竟是因為2年前、甚至3年前就已經上映的舊片。
比如2017年上屆金雞獎,鄧超《烈日灼心》獲得影帝,就是早在2015年就上映的影片,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這樣的評獎流程,也同時也就完全起不到鼓勵電影新人的效果。
因為等輪到金雞獎評選時,都已經先被其他獎項,比如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先評選過一輪,甚至兩輪了。
而且,因為2年1屆,“僧多粥少”,所以就形成了“影帝影后不二封”的默契,大家都要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哪怕一個人演技發揮再好,也不能讓他“吃獨食”,把獎全拿了。
所以,之前已經得過獎的演員,無論新作品展現出來的演技何等出色,也幾乎肯定不會再得獎。
最典型的例子,2013年金雞獎,章子怡的《一代宗師》“宮二”,橫掃了華語圈的金馬獎、金像獎、百花獎、華表獎四大獎,此外類似亞太影后、導協影后、北京電影節天壇獎等獎項,加起來一共拿了12個影后。然而,所向披靡的“宮二”,卻唯獨在金雞獎失利了。
同屆還有顏丙燕《萬箭穿心》,雖然是票房不高的小眾電影,同樣是讓眾多影評家驚嘆為“奧斯卡級”的神演技,在頒獎季拿下了大大小小8個影后,包括在華表獎和章子怡平分秋色,共享影后。
章子怡和顏丙燕同獲華表影后,最令人信服的一次“雙黃”
當所有人都期待著她們在金雞獎的這場神仙對決,最后結果揭曉:宋佳《蕭紅》,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這部影片,宋佳的演技發揮雖然很好,但和以上兩位華語電影“十年一出”的神演技,還是全無可比性。她能獲獎的最大理由,說白了,就是因為章子怡和顏丙燕,此前都已經拿過金雞獎影后了……
其實,在2005年以前的一年一屆時代,有三位演技出類拔萃的前輩,曾經多次獲得了金雞獎影后。鞏俐2次影后,宋春麗2次影后,潘虹老師更是獨得3次影后,并因此榮膺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然而,到了兩年一屆以后,可以表彰的優秀演員太多,獎完全不夠分,就約定俗成了【影帝影后絕不二封】的慣例,卻無疑極大削弱了獎項本身的公信力,評選結果揭曉后,時不時讓公眾嘩然。
而且,之前的影帝影后,下一屆有好角色時,照樣要被提名,來保障名單的含金量,但永遠也只能是陪跑。這些優秀影人自己都知道,肯定不會再得獎,所以也就不會再重視金雞獎本身。如果懶得給舉辦方面子的話,甚至會找各種借口不出席,又削弱了頒獎典禮的星光程度和受關注度。
2年1屆的影帝影后名單,本就只有4~6個提名名額,那么多一線大咖,實力派演員,老藝術家都不夠分;默認得過影帝影后的,不能再得獎,卻又給提名,白白浪費了有限的名額,新人更得不到鼓勵,獎項影響力也得不到推廣,實在是一種【惡性循環】。
因此,評獎周期2年一屆導致的后果,和當初更改的良好初衷背道而馳。
在15年后,內陸電影市場空前繁盛,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的當下,這種情況若不加改變,長此以往,金雞獎的業內影響力,當然只會愈發邊緣化。
好在近年以來,在廣大電影人的不斷呼吁下,金雞獎終于與時俱進,逐漸有了令人欣喜的改觀,不再故作高冷,刻意脫離大眾了。
2015年金雞獎,《智取威虎山》(9億票房)收獲了最佳導演獎和影帝獎。
張涵予憑《智取威虎山》獲得金雞影帝:
《大圣歸來》眾望所歸下,拿下最佳動畫片獎。吳京《戰狼1》更是異軍突起,提名最佳影片獎。
2017年金雞獎,最佳影片授予12億票房的《湄公河行動》,鄧超首封金雞影帝。
《湄公河行動》監制和制片人領獎:
而到了本屆金雞獎,光是提名最佳影片獎的《流浪地球》《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3片,就斬獲了上百億的票房,《白蛇緣起》(4.5億票房)和《熊出沒·原始時代》(7.1億票房)提名最佳動畫片獎。
而創造了49億票房奇跡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隨著金雞獎變更為一年一屆的好消息,已經提前鎖定了明年的最佳動畫片獎。
而今,我們已經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能代表華語電影最高專業水準的,當然不是局促一隅的臺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而是且只能是眾星云集的金雞獎。
2019年金雞獎,從提名名單、海報設計、頒獎典禮,出席陣容、活動組織,無不令人耳目一新,恢復正常的一年一屆評獎周期,更是最大的強心劑。
許多優秀電影人,都對此歡欣鼓舞。
提名了本屆影帝的徐崢就表示:最好的時代!最幸運的電影人!期待金雞獎成為華人華語電影的最高榮譽!
接著,徐崢又在專門座談會上表示:「華語電影人得到金雞獎,應該跟得到奧斯卡是一樣的,金雞應該有這樣的地位,因為華人電影具有這樣的容量,我們也應該往那個高度上去追求。」
希望就此成為一個好的開端,繼續鼓勵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影片,加大推廣和鼓勵新人的力度,讓金雞獎的價值被業內更加尊敬和重視,奠定成為真正的“華語奧斯卡”盛典之路,書寫華語影圈的新紀元。